集友银行董事长王晓健:传承弘扬嘉庚精神 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

2022-12-07 18:24:20 中国银行业杂志 微信号 

文/王晓健  集友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601988)业》杂志2022年第11期

导语:在80年的风雨历程中,集友银行坚持践行和传承陈嘉庚先生以行养校、以行助乡的毕生之志。怀揣诚毅之志,弘扬爱国情怀,不断将“嘉庚精神”融入银行的企业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引起了侨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回望历史,在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各个时期,海外侨胞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陈嘉庚先生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1949年10月1日,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不远万里抵达北京,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举世难忘的开国大典。对陈嘉庚来说,赴“建国之约”,不仅意味着冲破回国途中的阻碍,更代表着放弃海外的优越生活,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持中国共产党,投身建设新中国的事业。毛泽东主席曾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作为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奋斗一生所展现出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凝结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嘉庚精神,成为值得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向广大华侨华人提出“弘扬‘嘉庚精神’,共圆民族复兴之梦”的殷切期盼,并对嘉庚精神作出精辟阐述,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这封回信显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把“嘉庚精神”提升到更高层面,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一部分。

陈嘉庚先生与集友银行有着深厚的血脉渊源,该行于1943年由陈嘉庚先生倡办,在当时的福建临时省会永安成立,1947年在香港注册,穿越40年代战火硝烟,经受多次金融风暴的洗礼,2017年后回归福建,成为厦门国际银行的附属机构。持续践行和传承嘉庚精神,是集友银行一直坚守的企业文化。集友银行怀揣诚毅之志、弘扬爱国情怀,在新时代积极应对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支持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服务境内实体经济,同时充分发挥侨资银行的作用,高举华侨金融旗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战火中诞生

凝聚侨心、汇聚侨力

集友银行的创立与一所学校和一群人密切相关。这所学校就是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这群人就是陈嘉庚及其追随者、襄助者。1874年,陈嘉庚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厦门市集美区)。1891年,陈嘉庚前往新加坡谋生,逐渐成长为南洋著名的侨商。嘉庚先生毕生以爱乡报国、服务社会为职志。他在办实业、兴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先营业而后能服务社会”,于是他提出“建业作基金,收息永供校费”以及创办银行的设想,而这一设想随着集友银行的诞生变成现实。

1941年,太平洋(601099)战争爆发,彼时身在新加坡的陈嘉庚感到“此间战事甚形危险”,于是劝说其亲友汇款回国,其目的一是为了其亲友的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则是计划用这些资金帮助战后祖国、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此,陈嘉庚提出用这笔汇回国内的资金创办银行、吸纳南洋闽侨资金、帮助祖国发展实业的设想。在他的倡导下,其亲友共汇回855万法币,并且在汇款时说明,此款项“集美学校如需用,可以支取”,集友银行的创办资金也来自于这笔汇款。1943年10月1日,集友银行在当时的福建临时省会永安成立,银行董事会推举陈嘉庚担任董事长。

集友银行自创立开始就重视沟通侨汇,服务侨眷。抗战全面爆发后,侨胞捐款捐物、认购公债大大缓解了国内军费、物资等方面的不足。侨资侨汇更是政府财政经济的重要支柱及外汇的主要来源,对于稳定国内金融、抵偿外贸逆差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战火硝烟之下,集友银行积极在广东东兴、广西柳州、福建泉州等“侨汇出入之孔道”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广泛收解侨汇,畅通侨资回国渠道,便利侨资内移以支援祖国抗战。抗战胜利后,集友银行于1945年11月将总部由永安迁至厦门,继续发展侨汇业务,鼓励侨资内移、便利侨胞汇兑、扶助工业发展。不久后,集友厦门总行获准为办理外汇指定银行,着重办理侨汇业务,多方争取侨汇,深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好评。1947年,鉴于大陆金融情况日益恶化,集友银行的股东们商议决定集资到香港创业,并于当年4月创立了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自此,集友港行和集友厦行互相扶助发展的局面得以形成。1949年5月,法币大贬值,集友厦行及各分行被迫停业。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日,国家批准厦门集友银行增资复业,1950年9月,在上海设立分行。作为陈嘉庚先生倡办的侨资银行,集友银行得到了很大的政策支持,1951年,集友银行获准代理人民银行各项储蓄存款;1952年,获准代理中国银行华侨储蓄存款业务,继续践行服务侨胞侨眷的历史使命。1954年,集友银行由于存款偏多、放款偏少,外汇业务下降,经营上略有亏损,陈嘉庚得知后于12月13日给周总理写信求助。不久他就接到了周总理的复电:“厦门、上海集友银行事,仍继续经营,业务上由国家银行帮助,多分配一部分侨汇与放贷业务,保证集友银行有利可图,不使亏损,多余人员可安置在国家银行。”1970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向香港集友银行增资500万元港币,成为香港集友银行的最大股东。1972年,集友银行厦门总行、上海分行等大陆各行相继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收归国有。集友银行始终把服务华侨作为重要使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数不多的为华侨服务、支持教育产业的金融机构。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腾,这一年也是集友银行在香港创业的第50个年头,从此背靠祖国继续稳健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银集团乘着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的浪潮,于2001年10月重组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并于次年登陆香港联交所,集友银行则成为其附属公司。2017年3月,集友银行回归福建,作为附属机构加入厦门国际银行的怀抱,成为厦门国际银行“大陆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基石。

坚持国家为重

将爱国精神铸成生命底色

陈嘉庚先生在其拟定的《陈嘉庚公司分行章程》中写道,“惟有真骨性方能爱国,惟有真事业方能救国”。而集友银行始终是“一国两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以实际行动落实爱国精神。自2017年加入厦门国际银行以来,在厦门国际银行新思维、新管理、新文化(300336)的引领下,集友银行走出特色发展道路,各项业务稳健增长。2018年12月,集友银行深圳分行正式开业,同时集友银行福州分行、厦门分行等分支行焕发活力,积极参与福建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闽港两地合作,成为闽港合作的典范和纽带。

在香港暴力冲击期间,集友银行累计被迫提前关门结束营业多达40余次,部分分行甚至遭受大面积破坏。但正如嘉庚先生所言,“世界无难事,唯毅力与责任耳”,集友银行在屡受严重打压之下协调全行之力全力保障银行平稳运行,聚焦民生金融保障,持续服务企业和市民,并积极宣传、组织和发挥员工爱国爱港力量,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警队依法止暴制乱,支持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和爱国者治港机制,保持香港社会及员工对中资企业的信任。同时,集友银行调动香港闽籍乡亲及华侨华人力量,坚持承办“重走嘉庚路·致敬新时代”主题系列活动,为维持金融稳定和弘扬社会正能量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守护香港,体现爱国爱港之心。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后,集友银行赓续“嘉庚精神”,协同母行厦门国际银行向香港社会各界积极捐赠防疫物资、推出一系列金融优惠和纾困措施,为香港社会维稳、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发展民生作出积极贡献,在香港市民心中树立起中资企业敢于担当的形象,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赞誉集友银行为银行同业及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榜样。

集友银行目前的华侨华人资本占比近三分之一,侨资背景优势明显。集友银行高举华侨金融旗帜,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人缘优势,凭借便捷周到的零售业务和全方位的跨境金融服务,沉淀了较为广泛的华侨华人客群,华侨华人、归港华侨客户数占个人客户总数近30%,并在东南亚华侨华人中具有较高影响力。集友银行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把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闽港发展组合起来,形成突出的银行战略亮点。为更好地发展华侨金融,集友银行发挥金融纽带作用,重点为“走出去”及“引进来”的侨商侨企搭建跨境金融平台。集友银行于2021年扩大美元债投资通道,2022年实现“直投”澳交所债券新渠道,为境内企业赴境外发债搭建桥梁。同时,通过集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QFLP公司)、集友国际资本有限公司、集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平台助力境内合格投资人赴港、赴东南亚等地投资。未来,集友银行规划在东南亚设立机构,将华侨金融服务的触角从境内沿海、香港、澳门两岸三地向东南亚等华侨聚集地辐射,继续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凝聚广大侨心侨力。

倾心教育事业

持之以恒支持公益事业发展

陈嘉庚先生强调,实业与教育“大有互相消长之连带关系”,“无实业,教育费从何来,无教育,则人才从何而出……”。陈嘉庚一生热心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抗战中,集美学校损失惨重,尤其是1938年5月厦门陷落后,集美学校被迫内迁到安溪、大田和南安等地,面临师资不足、经费短缺等诸多困难。陈嘉庚不仅尽力筹措维持办学的经费,而且还为学校战后复兴作了长远的考虑。他在《南侨日报》上刊登《复兴集美学校启事》,向海外校友、福建乡亲募捐,提出“可在厦门建业作基金,收息永供校费”等设想。

“为谋集美学校永久经济基础”,集友银行因而创建,在其创立之初的章程中明确规定:“本银行每年所得净利先提百分之十为法定公积金、百分之二十为集美学校经费……总经理协理及各职员酬劳金百分之二十五;奖学金及社会事业补助金百分之十”,明确了其以经营辅助教育及社会事业的宗旨。之后几经股权变革,其倾心教育事业的初心始终未改,自成立以来,先后投入支持教育事业的股息及红利超过28亿港元,推进银行经营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融合。

为纪念陈嘉庚创办集友银行的功绩,集友银行不忘初心,于1986年12月在股东特别会议提出决议:“每年从银行应派的普通股息中提取百分之十,赞助集美学校作为陈嘉庚教育基金。”2018年,为迎庆集美大学建校100周年,集友银行联同闽都中小银行教育发展基金会向集美大学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以弘扬陈嘉庚兴学爱国的精神。此外,集友银行十分重视华侨人才的培养,积极与各相关高校洽谈合作开设华侨金融专业课程,扩大招收东南亚等侨生,定向培养华侨金融专业人才。

进入新发展历程

将嘉庚精神融入企业文化

在新时代,为进一步弘扬嘉庚精神,启迪银行员工从嘉庚精神中汲取力量,集友银行及其母行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将“嘉庚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厦门国际银行将“嘉庚精神”的诚毅理念纳入全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的根本遵循。集友银行每年组织全体新员工参观厦门陈嘉庚纪念馆,学习陈嘉庚事迹,与嘉庚系学校建立常态化的实习就业等校企合作机制,支持举办“国际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聘请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华侨博物院等专家在全行开设“嘉庚精神与华侨金融”专题课程……“嘉庚精神”已成为联结厦门国际银行全体成员的精神纽带。

在厦门国际银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近年来集友银行境内机构积极探索港资银行、侨资银行设立党组织的新模式,着力打造“红色基因”与“嘉庚精神”交相辉映的特色党建品牌。2019年,集友银行深圳分行党支部正式成立。2021年,在厦门国际银行党委的指导下,集友银行成立境内机构党委,同步设立福州分行党支部及厦门分行党支部,实现了集友银行境内机构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集友银行境内机构坚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为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集友银行加强嘉庚精神的传播和嘉庚历史文化宣导,境内各机构积极联动属地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探索搭建党建共建融合发展平台,以文化培根铸魂。(责任编辑:时磊)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2年第11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