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华夏银行秉承着工业企业成功改革的基因于1992年应运而生,成为全国第一家由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独资筹建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并于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3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2005年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肩负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好改革“试验田”的特殊使命。
成立三十年来,华夏银行坚定不移朝着战略发展方向稳步前进,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稳健经营、改革进取的发展道路。如今,华夏银行在全国122个地级以上城市设立了44家一级分行,78家二级分行,营业网点总数1001家,员工4.01万人,形成了“立足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全国”的机构体系。在2022年7月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公司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46位、按资产规模排名全球第59位。
截至2021年末,华夏银行资产规模达到3.68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58.70亿元,成为中国首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公司坚持特色化、数字化、轻型化、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以存款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风控保行为根本战略导向,不断深化数字化、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业务转型,着力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重点区域分行发展。
三十年来,华夏银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大潮流中一路前行。2021年,华夏银行开始实施2021—2025年新一轮发展规划,开启了转型跨越、实现高质量发展、向着建设“大而强”“稳而优”的现代金融集团不懈奋斗的新征程。
改革中孕新生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历程,1992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虽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推进了十多年,但很多重大问题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国际上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创,西方世界的制裁与封锁接踵而至……置身其中,可谓内忧外患,困难重重。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一批卓越的企业应运而生。
“南方谈话”后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于进一步扩大首钢自主权改革试点的报告》,同意其成立一家银行,并按照我国有关条例和国际惯例实行管理。同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华夏银行开业。华夏银行的成立既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重要历史篇章。
成立之初,华夏银行深刻领会、认真贯彻“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改革要求,立足全国性商业银行定位,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不断优化经营发展模式,主动顺应银行业商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型变革方向,探索建立既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又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
2022年10月,华夏银行新一轮定增工作圆满完成,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在资本补充方面,华夏银行一直坚持内生积累和外部补充并重,增厚运营“安全垫”。华夏银行股改完成后共实施过四次定增,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逐步得到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为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风起于青萍之末。1996年4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同意华夏银行变更注册资本并核准〈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批复》,华夏银行以发起方式由33家法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并改制变更为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亿元增加到25亿元。
作为北京市属唯一的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最大的市属金融机构之一,华夏银行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深化推进“京津冀金融服务主办行”建设,健全和完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成立河北雄安分行,积极做好雄安新区金融服务;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切实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三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华夏银行始终遵循着商业银行发展规律,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和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从工业企业独资的银行到进行股份制改造,从成功发行上市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再到今天踔厉推进全行发展战略转型,华夏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丰富塑造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
开放中求发展
1992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诸多领域已具备了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能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入世20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沿着注资、股份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的改革路径,完成了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在走向开放的进程中,华夏银行向着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目标稳步迈进。2003年9月12日,华夏银行成功实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2005年10月17日,华夏银行18家转股股东与德意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境外投资者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成功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以股改、上市、引战等重大改革举措为契机,华夏银行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加快国际化改造步伐,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秉承“服务新时代、建设新华夏”主题,以“可持续 更美好”为品牌理念,华夏银行坚持服务大局、市场导向、战略传承、改革创新、价值创造和扬长补短的原则,以综合金融服务巩固对公业务基础地位,着力提升数字化和零售业务发展新动力,着力打造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发展新特色。
华夏银行积极把握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机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促进投融资结构优化,全力打造绿色金融发展新特色、新优势。截至2021年末,华夏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084.77亿元,ESG主题理财产品累计管理规模263.38亿元,气候融资业务余额2065.67亿元,累计发放ETC卡327.74万张。绿色信贷占比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碳金融服务创新和国际合作项目取得新突破。
2021年是华夏银行提出“建设特色财富管理银行”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营销机制、产品货架、权益服务、投研投顾体系、专业队伍等方面齐头并进,财富管理体系全面升级。个人理财余额4569.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86%;代销基金余额646.1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57%。公司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9.12亿元,比上年上升14.29%。华夏银行共13家重点分行成立财私一级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专业化管理和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紧跟国家区域战略部署,华夏银行持续推进“三区、两线、多点”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及长三角地区作为资产配置的着力点,以点带面,促进全行转型发展。结合区域优势产业和经济特点,明确区域发展重点,努力满足区域金融服务需求,不断优化资产配置。
2021年,华夏银行贷款总额22135.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6%;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区域分行贷款余额14056.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79%;“两增”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80.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69%;绿色贷款余额2084.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79%,将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覆盖最广大的金融消费者。
变局中谋奋进
2017年岁末,在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随着新冠疫情等国际新情况的出现,全球治理等国际问题的暴露,以及数字科技变革的持续深入,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注和讨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越来越多人观察世界形势的重要出发点。最近几年,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扩散,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2022年是华夏银行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来,华夏银行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主动作为。近五年来,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专业能力、推动均衡发展等当前阶段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深化改革促发展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提出努力把华夏银行建设成为“大而强”“稳而优”现代金融集团的发展愿景。
华夏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民吉表示,华夏银行必须置身于国家发展规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此为行动指南,深化改革、持续攻坚,从而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实现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扎实推进平稳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1年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3.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3%;实现净利润239.03亿元,较上年增长10.83%;不良贷款率1.77%,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0.99%,较上年末提高3.77个百分点。根据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和复杂性4个指标的评估结果,华夏银行被列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华夏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立足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主战场,聚焦“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居民消费等领域,大力发展综合金融、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强化金融科技应用、产品服务创新和资源配置倾斜,升级“华夏银行普惠民企通”并上线多项标准化小微产品,在全国碳市场启动日落地银行业首笔碳远期交易保函业务并成为全国碳市场首批资金结算行。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华夏银行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加快建设成为有特色、有质量、有竞争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