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获批至开业,理财公司已经走过了三年多的发展历程。作为资管市场的“生力军”,理财公司的发展之路备受市场关注。2月26日,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财子公司的差异化发展之道”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农银理财总裁段兵、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中银理财副总裁蒋海军、工银理财副总裁李雪松就理财公司如何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赎回潮下如何提升资产配置能力等热点问题做出回应。与会嘉宾认为,2022年赎回潮事件暴露出理财公司资产和负债在资产流动性匹配方面出现了不一致的地方,理财公司投研能力亟待提升。
两轮破净潮的反思
2019年5月,理财公司“横空出世”,与基金、券商、信托、保险等各类资管机构同台较量,作为资管市场的“生力军”,“1元起投”“首次投资无需面签”“可以直接投股市”等多重利好让理财公司一时间风头无两,受到不少投资者追捧。
不过,时间行至2022年,股市、债市先后出现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回撤,这也着实给了投资者一个“惊吓”,有不少投资者直呼被“理财刺客”重伤,纷纷开始赎回理财产品,不断考验着机构的专业投研能力。
“2022年赎回潮事件以后,使我们更清醒地看到银行理财距离客户的期待还有一段距离,也暴露出理财公司资产和负债在资产流动性匹配方面出现了不一致的地方。”陈道富坦言,银行理财要结合自身定位、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寻找更特色化的服务,在更开放的市场中和其他大类资产相互竞争、相互融合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市场的运作来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培养出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段兵回忆称,“2022年两次比较大的市场波动,第一次是4月、第二次是11月,我认为理财产品不是一个纯粹的资产管理,实际上是财富管理的解决方案。理财产品是带着期限,带着绝对收益的需求推出的一类产品,它的核心要义一个是设定业绩基准,在这个前提下根据期限、流动性要求做资产组合配置,给客户带来绝对的收益。在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要得到绝对的收益,难度是非常大的”。
“理财公司不要做成纯粹的资产管理机构,要做成基于财富感觉视角,也就是说从投资者出发配置资产的一类产品,这样才有真正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段兵说道。
事实上,为了缓解赎回压力、增强投资者信心,已有不少理财公司陆续推出主打“低波稳健”的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将市值法估值、摊余成本法估值二者进行结合,保证了整体净值波动的平稳,也可通过波段择时操作获得资本利得来增厚产品收益。
“我们也在反思理财公司的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陪伴是不是与波动市场相匹配?”潘东指出,“理财公司的产品应该是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做票息策略,让投资者挣到钱,同时我们还可以做一点多资产多策略固收+等。”
全面投研能力亟待建立
按照“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原则,目前,银保监会已批准31家理财公司筹建,其中,包括国有6大行、11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旗下的理财公司以及5家合资理财公司。2月26日,渤银理财正式开业,标志着已开业理财公司达30家。
三年多以来,银行理财公司登记的理财产品共计11580只,以中低、中风险产品数量最多。在理财公司开业初期,一般将固定收益类产品作为当时的发行主流,但随着“资管新规”整改期的结束,出于稳住规模、对冲单一市场下跌风险的考虑以及满足高风险客户的理财需求,理财公司对权益类资产配置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当前,理财公司尚处于探索时期,在投研、运营管理以及与母行的协调配合等方面面临着众多的问题,权益类资产的投研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也亟须提高。
“投研能力非常重要!”蒋海军强调,理财现在的配置是全方位的,虽然固收类资产占比比原来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实际上各家机构参与权益市场的投资是此消彼涨,力度只能说比以前更大,区别可能在于在“资管新规”以前,理财公司主要通过委外,自身的投研能力基本没有。
蒋海军指出,现在委外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但各家机构对于权益的投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以委外为主的方式之下,很多机构都开始了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投研能力的提升是将来这个行业仍然能维持稳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李雪松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理财公司有脱胎于母行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权益市场方面需要有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所以投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投研能力方面不能有短板。”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理财公司需要继续提升投研水平,挖掘优质资产并精细化管理资产组合。同时,加强风险保障机制,防止产品净值大幅波动;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披露,让客户全面了解产品的各项信息,在权益投资方面应放缓步伐,稳打稳扎。
除此之外,与债券等底层资产相比,权益类资产波动性较强,在市场波动时净值浮动也较大,理财公司也应对投资者做好风险提示。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