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全球化特色筑就的护城河到底有多深?

2023-08-31 17:03:00 看懂经济 微信号

中国银行半年报刚刚新鲜出炉,投资者、分析师、媒体小伙伴不免感慨,中国银行(601988)全球化筑就的护城河不是一般地深啊。

先看全球化业务业绩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行境外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总额45.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09%,对集团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为20.22%, 境外商业银行税前利润贡献度同比提升4.45个百分点。

再看全球化业务的网络布局。2023年6月,中国银行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处开业。6月末,中行共拥有532家境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中国银行全球化经过百年历程,外汇、国际业务、全球化是中国银行的鲜明标签,全球化特色不仅成为中国银行不可动摇的竞争优势,也成为中国银行高质量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

在2023年中期业务发布会上,中行行长刘金表示,未来,中行将继续发挥全球化的优势,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在金融对外开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中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从关键数据看财务效益趋势

核心经营数据显示,中行的经营绩效持续向好。

资产负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6月末,集团资产总额3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9%。客户贷款净额为18.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4%,在资产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1.24个百分点。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较上年末新增1.46万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负债总额2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5%。客户存款总额2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3%,在负债中的占比提升2.26个百分点。

财务效益趋势向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197亿元,同比增长8.92%。实现税后利润1,277亿元,同比增长3.35%。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净息差1.67%,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0.85%,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60%。成本收入比(中国内地监管口径)25.77%,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

客户基础持续夯实。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全面性和便利性,公司有效客户数、个人有效客户数同比分别增长10.52%和4.85%,客户基础实现提质扩量。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境外机构资产、盈利及其客户关系一直是集团重要组成部分。得益于其全球配置资产的能力,在国内净息差收窄的趋势下,中国银行净息差在大行中保持较高水平,而海外资产盈利能力的提升业是财务收益优化的重要推动因素。2023年上半年,中行集团净息差为1.67%,虽然同比下降9个BP,但是跟同业普遍下降趋势相比,中行的息差保持相对稳定。中行副行长张毅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这体现了在境内外货币政策分化情况下,中行特色业务带来的优势。

从关键排名看战略优势

说完了核心数据,再来看排名。

持续深耕港澳和东南亚市场,中银香港存贷款增速市场领先,全球港币债券承销排名市场第一。熊猫债、中国离岸债券、跨境理财通等特色业务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绿色项目,位列彭博“全球可持续挂钩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售汇、跨境托管等业务保持同业第一,涉外保函、跨境现金管理、跨境理财通等特色业务牢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跨境电商结算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6月,CIPS直参行数量同业排名第一、间参行市场份额与网络覆盖排名市场第一;为11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理行客户开立跨境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1438户,保持国内同业领先;集团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量和结算业务量保持全球领先。合格境外投资者托管服务和境外央行类机构代理服务的客户数量及业务规模居同业前列,银行间市场熊猫债承销连续第十年获市场第一,中国离岸债券集团口径承销连续第八年获市场第一。

上述关键排名显示,作为金融“走出去”先行者、探路者,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跨境金融服务的首选银行,人民币跨境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中国银行国际业务特色优势持续巩固。

从关键动向看战略布局重点

在经营过程中,中行始终坚持用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银行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及通道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提供项目融资和综合金融服务,今年以来,着力跟进多个“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为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州风电项目、秘鲁钱凯港项目、马来西亚东部沿海铁路项目等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截至2023年6月,中国银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过1000个,累计授信支持逾2900亿美元。

助力绿色金融持续发展。中国银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强化国际交流合作,依托金融服务和业务优势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绿色项目,位列彭博“全球可持续挂钩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作为全球联合牵头行成功签约中亚地区单体规模最大风电项目。

积极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国银行在助推国家战略实施中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优化资源布局,在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中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加大对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改善优化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6月,中国银行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机构贷款余额达到4.4万亿元。创新开展具有中行特色的业务发展模式,发布香港市场首只以ESG为主题及跟踪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的交易所基金“大湾区气候转型ETF”。全力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积极参与封关运作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加大对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园区等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6月末,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相关重点项目总授信金额810亿元,余额270亿元。

积极践行大行责任,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提升。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上年末分别增长45.46%、22.56%。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授信户数超过1.5万户,授信余额2,568亿元。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99%。助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贷款投放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发展普惠金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5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6.27%,线上贷款新增占比提升至78%;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4万亿元,增速16.75%。助力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个人住房贷款新投放同比增长24.54%,非房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7.59%。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累计跟进公司授信项目超过1,000个,累计授信超2,900亿美元。落实“保交楼”“稳就业”。公司房地产贷款较上年末新增695亿元。开展稳岗扩岗专题活动,累计为2.7万家人社部门推荐名单客户发放贷款1,211亿元,支持稳岗扩岗超过140万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2%。中国银行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特别是以高质量的全球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标签更为清晰。

从关键创新看经营提升的重点

2023年6月1日,中国银行巴布亚新几内亚代表处开业,成为南太平洋(601099)岛国首家中资银行机构,目前中国银行境外机构已覆盖6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4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借助在全球重要战略节点布局完整的优势,为跨越国界的商贸往来、经济交流架起桥梁。着力探索境外区域化管理新模式。不断深化中银香港对东南亚9国机构的区域管理,激发区域化经营合力。中银欧洲作为欧盟区域总部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中后台集中营运,设立共享服务中心。拉美、南亚、南太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启动实施,中心行与代表处协同发展方案落地运行。境外管理有效性不断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深入推进区域总部建设,中银欧洲共享服务中心在匈牙利成功设立,中银欧洲IPU区域化管理进一步强化。拉美、南亚和南太区域协同发展落地运行。综合经营协同办公室职能持续夯实,激发行司联动活力。中银理财资管规模、中银富登存贷款、中银消费贷款,中银集团保险、中银保险、中银三星人寿保费等均实现市场份额提升。

科技基础不断夯实,企业级架构建设加速实施,累计上线应用组件23个。四地多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行上云服务器2.3万台。企业级技术平台应用成效初显,分布式架构日处理交易规模突破20亿笔。持续迭代手机银行、新版企业网银、企业司库、中银企业e管家等数字化产品,为客户带来智能化、定制化、场景化金融服务新体验。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转账及消费金额较上年全年实现倍增。在海南消博会期间,推出中银数币服务品牌Bamboo。

中国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持续推进业务创新,全球化、综合化、数字化相互融合。

从关键举措看影响力提升的方向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通过在国际组织履职、出席多边国际会议等方式,中国银行积极参与相关行业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积极发挥中法、中意企委会中方主席单位作用,在中法第五次会议、中法经济合作交流会上作开场发言,为随访华企业代表团举办讲座,介绍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市场机遇。充分发挥全球化服务网络和业务优势,积极组织并参与境外当地商协会活动,搭建双多边业务合作平台,服务对外经贸交往。

高质量防范化解风险。针对境外机构经营特点,中国银行不断强化境外全面风险管理,提高境外机构风险抵御能力;严格遵循各机构经营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持续强化合规风险管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境外机构与人员安全稳定,全球化运营平稳有序,全球化发展稳中有进。

借助全球化优势,中国银行高质量担当金融业“走出去”先行者、探路者,助力中国经济高水平、制度性开放,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懂经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