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国的国寿实践

2023-09-25 11:02:18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今年3月底,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近年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出台落地多项稳经济、稳就业、稳民生政策,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本刊特开设“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由记者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走访企业、市场与农户,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反映金融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作者|《中国金融》记者 马杰

来源|《中国金融》2023年第18期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为金融保险业助力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农业保险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工具,在管理农业经营风险、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本刊记者来到云南,与中国人寿(601628)和当地的工作人员一道,实地了解农业保险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典型实践和创新探索。

创新“保险+期货”模式,发挥好保险的经济“助推器”作用

橡胶产业是云南经济的一个代表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可以说用途非常广泛。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为采掘、交通、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统计数据显示,云南橡胶产量占全国橡胶总产量的比重在60%左右,在我国各省中占比最大。

普洱是云南橡胶的几个主产区之一。记者首先来到了云南省普洱市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在种植基地内,记者见到了成片的翠绿的橡胶林。当地的胶农向记者介绍,像他们这里的橡胶树,一般栽种7年左右便可以开始采集胶液,并且可以连续采集至30年左右,产量比较稳定,收益也比较可观,也因此橡胶树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绿色银行”“绿色宝库”。胶农还现场向记者演示了“割胶”(即采集橡胶树胶液)的主要过程。当地一位很有经验的胶农向记者介绍说,割胶的适宜温度是19~25℃,因此当地胶农一般是在凌晨3点左右开始工作,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温度最低、湿度最大的时候,橡胶树体内水分饱满,胶液的产量大、品质高。提取的方法通常是用割刀沿一定角度将橡胶树皮割开薄薄的一层后,胶液便会沿着树皮割开的痕迹和方向往下流,通常在树上绑着一个碗,此时将碗呈适当角度向上贴着树干,便可使乳白色的橡胶树胶液一滴一滴流入碗中。这位胶农告诉记者,大概接一碗大小的胶液需要4个小时左右,这样的胶液再经过清洗、晾干、熏蒸等多道工序后,便可制作成为重要原料,被广泛用于床垫、轮胎等制造业生产中。

但是,橡胶价格的波动常常造成胶农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即使产量喜人却常因价格下降导致胶农的收入反而下滑。因此,政府、保险公司纷纷出台政策或保险产品,以求更好地助力胶农实现增产增收。对此,中国人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云南省分公司开始承办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利用“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和优势来减少橡胶价格波动对胶农收入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橡胶产出效益,有效解决胶农因橡胶价格下跌减收或致贫的风险。该项目目前已为3.6万户次农户提供了6.61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付952万元,为胶农实现稳产增收吃下了“定心丸”。

中国人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从2017开始已连续6年承保“保险+期货”项目,除天然橡胶外,还涉及白糖、生猪、生猪饲料等多个领域。其中,2020年公司开展了云南唯一一个白糖“保险+期货”全县域覆盖试点项目,也是当年郑州商品交易所规模最大的白糖“保险+期货”项目。白糖“保险+期货”项目的开展稳定提升了当地糖料蔗种植户的收入,有力支持了地方乡村振兴工作。截至2023年7月底,该项目共为3.2万户次农户提供了16.18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款1537万元。此外,2021年1月,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生猪期货,公司积极响应,分别在曲靖、昭通、普洱、文山、怒江、迪庆、楚雄开展了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为当地农户带去保险保障。截至2023年7月底,已为1997户次农户提供了2.95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款1738万元。2020年5月,公司还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兰坪县、福贡县开展大商所生猪饲料“保险+期货”专项扶贫项目,服务当地生猪养殖户,并优先为贫困养殖户承保建档立卡。截至2023年7月,已为4511户次农户提供了4.34亿元的风险保障,累计赔款716万元。

可以说,“保险+期货”这一创新模式的引入为保障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振兴打下了更好的基础,也发挥了中国人寿作为金融保险央企的经济“助推器”作用,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农业碳汇保险、指数保险等为抓手护航农业发展

为深入了解各地农业保险发展的典型做法,记者参加了中国人寿在昆明举办的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农业强国发布活动。会上除了中国人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介绍了其在“保险+期货”、种植业天气指数保险(花卉和甜杏)等农业保险创新品种和做法外,中国人寿财险的其他几家省级分公司也分享了各自在农业保险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中的经验和探索。

山东:以农业碳汇保险、指数保险为重点抓手,深耕蓝色保险市场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山东省分公司以“海上粮仓”为抓手,全面加速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渔业保险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其中一个创新的保险品种是滨州博兴南美白对虾综合气象指数保险。据了解,滨州博兴县水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中国南美白对虾之乡”,然而水产养殖成本高、风险大,养殖户风险保障需求强烈。山东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2020年以来,山东省分公司紧跟当地政府政策导向,探索利用黄河滩涂和盐碱地养殖对虾的乡村振兴之路,保障地方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分公司通过财政补贴资金的杠杆作用,为南美对虾养殖提供了相对充足的保险保障;同时推进产品由传统养殖险向指数保险的升级,优化了产品模式,提高了服务效能,开办4年来累计为2270位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3.55亿元,支付赔款2709万元,不仅提高了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为打造黄河流域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还了解到,在海洋养殖方面,山东省分公司创新推出了东营垦利大闸蟹综合气象指数保险、东营河口海参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等险种。这些险种的推出,对于化解广大蟹农因“风大浪急”造成的成本损失、海参养殖企业面临的高温风险等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撑起了广大农民和养殖户稳产稳收的“保护伞”,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地方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据介绍,碳汇保险也成为近年来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助力农业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和尝试。以湿地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为例,这些创新产品对于改善农业生态、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湿地具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在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减轻径流蓄洪防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社会价值,还是重要的储碳库,但因自然灾害造成湿地损毁的情况时有发生,既造成了固碳量损失,又影响了相关价值的有效发挥。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山东省分公司研发了湿地碳汇保险遥感指数保险。该产品以湿地碳汇富余价值为补偿依据,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有效保障。此外,山东省分公司还在济宁、淄博推出了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在威海推出了荣成海草床碳汇指数保险、牡蛎养殖碳汇指数保险,这些农业保险创新产品的推出对于提升海底植被覆盖率、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助力海洋养殖等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江西:创新产品形式,开展各类价格指数保险、农业巨灾指数保险等指数保险

在发布活动中,中国人寿财险江西省分公司还就该公司创新研发保险产品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截至2023年6月末,江西省分公司在售的农业保险产品97款,其中指数类、碳汇类保险28款,如水稻制种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等。据了解,宜黄县是江西省内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制种也是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但此前由于缺乏保险保障,导致当地制种产业逐渐萎缩。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江西省分公司开始进入当地开展制种保险业务,并将对制种过程影响最大的干热风、连阴雨等气象因素转换成指数。该方式的理赔依据仅采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无需逐户定损、不容易与农户产生定损争议,且可以做到主动理赔、即时赔付,减少了纠纷,打开了制种保险“农户想保、保险公司敢保”的新局面。从效果和作用上看,水稻制种综合气象指数保险的推出,为各地制种保险的探索提供了可复制案例,为各地制种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险方案。2022年江西省分公司在江西全省范围内向1090户制种农户支付赔款1265.1万元,赔付面积3.82万亩。

据介绍,油茶也是江西规模较大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种植面积和油茶产量均位列全国第二。2021年初,为增强油茶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江西省分公司研发了涵盖油茶树体保险、油茶鲜果产量保险和油茶价格指数保险在内的系列产品,真正意义上满足了油茶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风险保障需求。据江西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列产品推出当年,就将油茶保险打造成全省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特色农险产品,承保面积达到油茶种植面积30%,带动全省油茶产业产值增加20亿元。

河北:上下联动,确保农险理赔准确、合理、高效

自7月29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河北省保定、邢台、邯郸等地相继发生持续性暴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此时正处于生长期的玉米受内涝水淹,造成了大面积绝产、减产。为充分应对本次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中国人寿财险河北省分公司提前布局和准备,灾害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以最大努力降低农民损失、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

河北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年7月下旬,国家气象部门连续发布河北省暴雨预警,河北省分公司通过“国寿i农险”App向客户每日推送气象预警信息。当暴雨灾害发生时,《河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立即启动,组织调度人员协助农险理赔服务,农险专员白天深入各村各户,了解农户受灾情况、协助农户进行系统报案、进行理赔资料的收集,晚上加班作战整理资料进行农险案件理赔,保证了理赔服务时效。

空间巨大,保险助力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在记者走访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牛油果种植基地过程中,当地的牛油果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牛油果产业的发展情况。

据了解,普洱市孟连县是云南省优势农产品(000061)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当地一直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方面进行探索。牛油果这一新品种的引进,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希望。普洱绿银生物股份(600201)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银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07年至2014年间,绿银公司引入了优质牛油果品种,并在孟连县成功试种。2015年开始,孟连县开始推动牛油果扩面种植。据了解,目前当地牛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多亩,今后会进一步扩大。由于当地牛油果产业亩产量高,每亩产值可达3.7万元左右,农民也有望分享到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牛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扩展就业渠道、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在与绿银公司的沟通交流中,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尽管牛油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病虫害,冰雹、干旱、霜冻等天气变化带来的风险,因而公司在发展牛油果产业的过程中也存在较迫切的保险保障需求,希望保险能够尽早介入,以推动当地牛油果产业能更好地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针对牛油果特色产业的保险品种还比较缺乏,但是目前可以提供常见的种植保险产品,如应对病虫害等灾害的保险产品。同时,当地保险业也正在深入调研,争取早日开发出适合牛油果的更有针对性的农业保险产品,助力当地牛油果产业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