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召开了1月FOMC会议,传递这些信号

2024-02-02 10:23:31 新浪网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联储召开了1月FOMC会议,以一致同意的投票结果维持基准利率5.25-5.50%不变,继续按计划缩表,符合市场预期。鲍威尔确认年内将降息,但3月开启可能性小,整体态度偏鹰。截至收盘,道指、纳指和标普500分别下跌0.8%、2.2%和1.6%;VIX恐慌指数升至14.35;美十年期国债利率下降10bp至3.93%,两年期国债利率下降11bp至4.23%;美元指数涨至103.5;COMEX期金涨至2058美元。

本次FOMC会议值得关注的要点:

相比12月声明的主要措辞变化。

年内将降息但不着急,缩表有所讨论,通胀回落仍需更多证据,经济尚未软着陆。发布会上鲍威尔针对如下要点给出答复:

1.货币政策:在这轮紧缩周期中,我们的政策利率可能已达到顶峰,如果经济大体按预期发展,那么今年某个时候开始放松政策限制可能是合适的。若合适,我们准备继续保持当前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并持续更长时间。大多数委员都同意适当降息,但现在FOMC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对通胀能持续回归至2%感到自信,然后才会开始降息。FOMC知道他们面临的风险不仅包括降息太早,还有降息太晚。基于今天的会议,不认为委员会能够在3月开会时获得足够的信心,来确认3月就开始降息,或者说类似于开启降息周期这类事情。在这次会议上,委员们已经开始讨论有关资产负债表的问题,并计划在下一次会议(3月)开始深入讨论有关资产负债表的问题。利率调整和资产负债表缩减被视为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政策正常化过程中,可能会同时降低利率和继续缩减资产负债表。

2.通胀:去年下半年通胀数据走低是受欢迎的,但需要看到持续下去的证据以增强信心,确保通胀可持续地下降到我们的目标水平。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对通胀风险保持高度关注。增强信心的关键在于观察到更多符合当前趋势的良好数据。尽管过去六个月的通胀数据良好,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数据是否真实反映了通胀率持续稳定下降至2%的趋势。存在通胀加速的风险,但更大的风险在于通胀率可能稳定在一个显著高于2%的水平,后者被认为更有可能发生。因此,保持政策选择的开放性和不急于行动的态度是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方式。

3.经济:还不能说实现软着陆,当前阶段,虽然对所取得的进展感到鼓舞,但并未到宣布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刻,在控制通胀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市场反应:

鲍威尔态度偏鹰,转向预期从更早、更缓转为更晚、更急。本次会议鲍威尔的言论较12月明显谨慎,虽然确认年内降息,但暗示3月不会降息,打压了市场乐观转向时点的预期,甚至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软着陆的信心。受此影响,从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表现看,本次FOMC会议前后,2024年3月降息概率从前一日的42%降至37%,年内降息幅度从前一日的133bp升至146bp。从资产端看,美股明显情绪低迷,三大股指均大幅回落,而美债早盘由区域性银行风险上升导致的涨势在鲍威尔偏鹰言论后有所回吐。

供需改善、风险信号提供美债向上脉冲,仍需关注利率的“自我抑制”特性。十年期美债利率自上周触及4.2%的高位后再度回落至4%下方,一方面受益于供需改善,另一方面是风险信号的再度出现。美债供需层面,供给端主要受益于美国财政部融资规模计划的超预期下降,需求端则受益于缩表减量的潜在调整,美联储将就该问题在3月作进一步讨论,上半年存在落地的可能。风险信号方面,去年收购已倒闭的签名银行部分资产的纽约社区银行业绩暴雷,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地产贷款损失超出预期,市场再度担心区域性银行所带来的金融稳定性问题。往后看,随着美联储明确消除了对降息的阻碍,美债中期向上空间已打开,但在降息信号兑现前,美债市场仍可能经历一段“自我抑制”式的波折:当前美国经济韧性仍然较强,而乐观降息预期带来的美债利率提前下行可能导致诸如地产等利率敏感型需求反弹,从而使得通胀进一步冷却被阶段性证伪,进而导致美联储倾向于按兵不动甚至立场转鹰。

流动性环境或将转紧,美股估值安全垫缩窄。美股公司虽然分子端仍有望保持坚挺,但分母端的阶段性压力正在变大,来自于流动性宽松的助力正在减少。考虑到作为美国流动性蓄水池的美联储逆回购账户余额下降的速度,若缩表规模未提前进行缩表速度调整,二季度开始市场流动性将收缩。叠加上当前乐观转向预期和goldilock(经济理想状态,增长稳健但不过热,通胀适中)预期双双降温的可能性,需提示美股当前所处的过去两年均值+2倍标准差附近的估值并不具备较高的安全垫。

风险提示:市场观点将随各因素变化而动态调整,不构成投资者改变投资决策或选择具体产品的法律依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