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市场版图生变!国有大行理财公司规模滑坡,行业第一梯队被股份行理财公司占据。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及信银理财稳居理财公司理财规模的前三,规模排名前5的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只占2席。
股份行“霸榜”理财公司三甲
据中国理财登记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开业以来,至2023年末,已有32家理财公司获批,包括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12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1家、合资5家,除浙银理财外目前均已开业。
2018年资管新规推出后,银行理财经历了“净值化”转型,行业全面进入净值化、规范化发展时代。在2022年四季度遭遇“破净潮”和“赎回潮”。冲击过后,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进一步降低,银行理财产品凸显更加追求“稳健低波”属性。
在经历了市场的教育后,理财市场格局在2023年发生变化。部分原来规模较大的国有大行理财公司步入缩水期,至今尚未恢复元气;而一些头部股份行旗下的理财公司则凭借稳健、多元的产品策略完成规模反超。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3年理财规模排名前5的理财公司分别是:招银理财(2.48万亿元)、兴银理财(2.24万亿元)、信银理财(1.67万亿元)、工银理财(1.60万亿元)、农银(1.59万亿元)。其中,国有系只占2席,均未进入三甲。2022年,国有系前三甲占1席,建银理财(1.91万亿元)位居第三。
对比2018年底,国有大行凭借其表内资产负债规模和客户资源积淀优势,占据规模前5中的3席,当年规模排名前5的理财公司分别是:工银理财(2.58万亿元)、建信理财(2.19万亿元)、招银理财(1.96万亿元)、兴银理财(1.82万亿元)、农银理财(1.66万亿元)。
前后数据对比,工行丢掉一哥位置跌至第四,建行下滑四位落至第6,下滑幅度为大行之最。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规模达到2万亿元以上,大幅反超国有大行。
与此同时,其他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亦发展迅速,光大理财、平安理财和浦银理财等去年规模增量均超1000亿元;城商行理财公司中,苏银理财规模在去年增长2000亿元,达到5000亿元量级。
股份行理财拓展同业“朋友圈”
业内人士认为,股份行理财公司规模能够持续上涨,大力拓展代销渠道拓展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由母行代销的金额占比已由2022年12月末的超过8成下降至2023年12月末的7成左右。
据了解,近年来股份行持续加速拓展代销渠道。如兴银理财在拓展大中型银行代销渠道之后,亦加大了城农商行的渠道的拓展力度。而信银理财则建立了“12(国股大行)+3(头部互联网银行)+N(中小城农商行)”的代销渠道布局。
法询金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中旬,兴银理财代销渠道涵盖了421家金融机构,在业内遥遥领先。其中,不仅包含国有六大行和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亦有数百家之多。信银理财代销机构也达到133家,华夏理财为106家,平安理财为89家。而城商行理财公司中,杭银理财、苏银理财和南银理财代销机构也超过百家。
相比而言,国有大行理财公司的代销机构普遍不多。建信理财目前代销机构仅有8家,工银理财为16家,农银理财为18家,中银理财为24家,交银理财为29家。
招商证券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理财公司如若不大力发展行外代销,其自身发展的天花板为母行,其在理财行业的地位很难超越母行在银行业的地位。
存款利率下行现发展机遇
展望2024年,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存款利率或仍将下行,理财规模有望“借势”较快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2024年经济稳增长仍需维持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而银行净息差将面临较大压力,为配合央行货币政策,2024年或仍将推动数轮存款利率的调降,理财收益优势将更加凸显,部分优质现金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会跑赢3年定存利率。
廖志明表示,由于中国居民总体风险偏好偏低,固收类产品是居民财富配置的基本盘。在降息背景下,现金类理财有望替代活期存款,银行理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存款利率下调,理财规模有望较快增长,理财规模可能突破历史高点,2024年末理财规模有望超过30万亿元。”廖志明预计。
此外,信银理财指出,伴随利率持续走低,理财产品相较于普通存款的超额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同时,理财存量债券等资产可获得相应的的资本利得,能起到增厚产品收益的效果。但高息资产相对明显减少,银行理财产品做高收益的难度有所加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