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稳息差?如何把控零售资产质量?北京银行回应丨深度金选

2024-04-12 18:05:01 和讯银行  李悦

  4月12日,北京银行召开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该行董事长霍学文、行长杨书剑、董秘曹卓等出席会议,并就经营业绩、息差收窄、零售业务等市场关心的多个问题予以解答。

  年报显示,截至 2023年末,资产总额 3.75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0.65%,规模继续保持城商行首位;实现归母净利润 256.24 亿元,同比增长 3.49%。不良贷款率 1.32%,较年初下降 0.11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16.78%,较年初提升 6.74 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改善。

  如何稳息差?

  数据显示,北京银行2023年净利差 1.53%,同比下降 0.18 个百分点,净息差 1.54%,同比下降 0.22 个百分点。

  北京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积极贯彻国家战略和监管政策导向,持续加大重点信贷领域支持力度;受 LPR 下调、贷款重定价和房贷加点上限调整等因素影响,资产端收益率尤其是客户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

  展望2024年,北京银行如何稳息差?该行董事会秘书、首席财务官曹卓表示,将采取措施延缓息差下行的速度,使息差保持在合理区间。负债端继续巩固成本优势。一是加大存款营销推动力度,扩大低成本存款来源。二是鼓励营销金融机构的结算户和托管户,压降同业负债成本。三是用好支小再贷款、碳减排等货币政策工具和主动负债工具,持续压降负债成本。

  资产端持续优化结构。一是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客户拓展,积极营销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新赛道行业客户。二是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加大长三角地区高收益贷款投放,推动长三角地区对公贷款增长跑赢市场。三是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加大普惠贷款和自营消费贷款投放力度。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称,2023年该行按照自律机制引导和参考同业,对存款利率进行合理调整。预计未来自律机制将继续发挥在降低存款利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银行平稳息差,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如何把控零售资产质量?

  当前,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发力点和重要收入来源。北京银行坚持以数字化转型统领零售业务转型,加快构建基于客户体验和价值创造的新零售战略体系。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北京银行实现零售营收 243.90 亿元,同比增长 10.21%;全行贡献占比达到 37.73%,较年初提升 3.64 个百分点;零售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14.1%,全行占比达到 46.94%,同比提升 6.82 个百分点;本外币存贷利差同比提升 16 个基点。

  据曹卓介绍,截至2023年末,北京银行全行零售不良率1.15%。曹卓表示,该行持续优化调整零售信贷结构,大力发展消费、经营类贷款及线上化、信用类贷款,伴随贷款收益率上行、整体不良率小幅上行,但资产质量在可比同业中仍保持较好水平。

  “受疫情的滞后影响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小幅增长,但整体抵押率较高、风险缓释垫较厚,风险可控。”曹卓称,个人消费贷款方面,由于消费贷款主要定位在优质企业的高管、员工,代发工资客户,以及工会客户、医保客户、社保客户等特色客户,从客群选择上有效控制了资产质量。

  展望2024年,在曹卓看来,北京银行有信心继续保持零售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保持同业优良水平。

  一是做大优质资产规模”分母”,房贷、车贷、消费贷、经营贷“四管齐下”同时发力,公私联动拓展优质客户,分散风险;

  二是在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风控平台的基础上,零售端通过重构个贷系统2.0以及零售风险数据集市,通过系统控制与大数据全方位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三是加大清收力度,探索多元处置手段,尤其是加大核销后的不良清收,通过数字化工具及模型实现精准清收;

  四是强化不良考核的精细化程度,做好全流程的考核引导,确保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