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净息差再创新低 “存款搬家”或将持续

2024-06-04 10:51:40 和讯银行  王晓雨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54%,再创新低。

  5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上年末的1.69%下滑15个基点。净息差持续收窄拖累银行盈利能力,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较2023年同期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

  事实上,银行业息差收窄及利润表现不佳的情况从各机构陆续披露一季报时就已见端倪。结合过往数据来看,银行业净息差已连续四年下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后续来看,存款利率下调势在必行,届时或将推动债市广谱利率下行。有业内人士预测,后续长期存款利率、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利率有很大可能将持续下调,“存款搬家”现象或将持续。

  房贷新政考验银行息差

  5月17日,房地产市场传来重磅利好,央行连发三项事关住房贷款的调整政策,宽松力度大超市场预期。随后,全国各地多个城市包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迅速响应政策要求,密集出台调整措施。

  将时间拉回九个月前,2023年8月31日,央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明确,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20%,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为不低于30%。

  彼时,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都已调整首付比例至上述标准。

  根据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至3月末,全国343个城市(地级及以上)中,75个下调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64个取消了下限。3 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 3.69%,同比下降 0.45 个百分点。

  本次央行发布的房地产新政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此次调整后的最低首付比例均已到达历年来最低水平。

  结合此次央行宣布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意味着地方按揭利率调整的自主空间进一步加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测,未来房贷利率下调幅度将在50BP左右,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将向3%逼近。

  综上所述,机构和业内人士皆表态称本次新政在稳定住房需求、推动房贷业务量回升的同时,下阶段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可能进一步下降,预计对银行资产收益率仍有一定影响,将会给银行净息差带来考验。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持乐观态度。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房地产新政出台之后,购房需求有望转暖进而将推动按揭贷款增长;也有助于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助力稳定房价,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也有望进一步转暖;更能进一步缓释银行表内设防类资产潜在资产质量压力,但同时也给银行息差带来部分考验。

  消费贷利率“破3入2”

  房贷新政带给银行息差考验之外,银行资产端承压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息差造成挤压。据了解,部分银行消费贷、经营贷等贷款利率已低至3%附近,甚至可降至3%以下。

  据了解,近期多家银行通过“拼团”、发放优惠券等手段降低消费贷利率,部分产品利率由此前的“3”字头降至“2”字头。例如,北京农商行推出的消费贷“凤凰e借”年化利率最低可至2.98%;平安银行推出了优客专属优惠券,卷后年化利率可低至2.88%。

  “目前银行大部分产品利率仍在3%以上,但低利率3%以下的情况开始增多,银行之间的价格竞争愈加激烈。”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李银平表示,在今年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市场利率中枢仍在下行的背景下,银行消费贷利率仍具备进一步下行条件。

  另一方面,贷款利率不断下行的同时银行还伴随着信贷竞争不断增强、信贷需求减弱的问题。“随着经济周期变化,我国实体经济内生动能阶段性有所走弱,信贷需求整体有所缩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称,在监管推动下,LPR经历了数轮下调,旨在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活水。同时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银行间信贷竞争不断加强,银行议价能力减弱,加点部分也大幅收敛,推动了银行净息差不断走弱。

  除上述情况外,银行还受限于存款定期化趋势加深存款付息率抬升、揽储压力大存款利率调降步伐缓慢等压力,进一步压缩净息差。

  存款或继续“搬家”

  在多重压力“围堵”下,银行如何稳定息差?

  业内认为,压降存款成本仍是首要手段。明明指出,为维持经济高质量增长,银行资产端无法提高信贷利率,大概率会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的方式保持银行净息差长期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

  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明确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防范高息揽储行为,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由于此前存款定期化趋势不断加深,银行业付息率反而有所抬升,数轮存款利率下调动作并未显著改善净息差情况。因此,后续来看,继续推进存款利率下调势在必行。

  从监管面来看,今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明确银行应将手工补息纳入监测管理范围,严禁通过事前承诺、到期手工补付息等方式,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

  严控“手工补息”毫无疑问有利于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监管对于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呵护银行体系稳定的态度明确。

  据光大证券测算,规范“手工补息”将提振国股行息差7-8BP左右,提振国股行营收增速3-4个百分点。“若资产端定价持续未见拐点,不排除有增量政策进一步出台。”王一峰称。

  从银行机构自身来看,近期已有多家银行通过下架智能通知存款、调整协定存款利率等手段加强对负债端成本的管控。事实上,从央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4月人民币存款余额较3月末减少约4万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流入理财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后续长期存款利率、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利率有很大可能将持续下调,若存款利率调降效果进一步释放,在银行支持实体和保持稳健经营能力的同时,“存款搬家”现象或将继续升温。

(责任编辑:王晓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