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始终被摆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得到各行各业的鼎力支持。去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并提出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自2019年7月22日开板以来,573家上市公司、首发募资总额超9100亿元、总市值超5万亿元……科创板正日渐成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科技金融的发展方向对准了科创板。
作为沪上科技金融服务的“老字号”,长期以来,上海农商银行持续完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升级“鑫动能”科创服务品牌,推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陪伴一众科创企业成长壮大。截至目前,在近1000家上海农商银行“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入库企业中,培育上市及拟上市企业数均超100家,其中20家已成功登陆科创板。
增强专业性:投行思维破解融资难题
五年来,科创板逐步成长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OPM科技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为一家专注于提供细胞培养解决方案的高科技生物技术企业,OPM科技2022年登陆科创板,目前在抗体培养基产业上的产值和产能已处于国内龙头地位。
但当时间退回到2018年,OPM科技因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存在经营性融资需求。OPM科技所处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不确定性大、抵押资产少,企业研发周期与授信时机之间存在矛盾,导致这一行业很难获得传统的信贷支持。
对生物医药行业有深入研究的上海农商银行没有因此退却,考虑到生物医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且OPM科技凭借领先技术打开了国产培养基市场的大门,成功实现了国产替代,将国产培养基市占率从不足1%提升至10%以上。上海农商银行果断转变关注企业盈利的传统审贷模式,而是以最快速度上报授信并落地1380万元的法人按揭贷款,并于次年新增固定资产设备贷款700万元,给予企业用于采购相关设备,一解OPM科技的燃眉之急。
基于这次合作以及对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判断,上海农商银行将OPM科技加入“鑫动能”培育库,通过专业精准的服务最终赋能OPM科技在科创板成功上市。
上海农商银行支持OPM科技在研发关键阶段“爬坡过坎”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科技金融事业的关键问题——面对科技型企业普遍具备的“重智产、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特征,银行如何突破传统信贷支持的局限,让融资难不再成为限制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因素,同时又能合理控制风险,让科技金融商业化可持续?
对于这个问题,上海农商银行的解法是:学习借鉴投行思维,针对生物医药、信息科技、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行业量身定制培育计划“鑫动能”,面向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配备专属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金融服务方案,并提供单笔最高3000万元的信用授信额度。
“鑫动能”一改看抵押、看现金流、看过去的传统信贷思维,转变为看技术、看团队、看未来的创新发展视角,专注企业的股权投资可获得性、研发能力、商业模式、技术优势、团队能力等多重因素,聚焦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性和持续经营能力,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在这种“创投型”信贷思维的指导下,越来越多像OPM科技这样技术“护城河”宽、所在行业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入选上海农商银行“鑫动能”培育库,并在充分的金融支持下实现上市,向更广阔的前景迈进。
升级综合化:生态体系赋能企业跃迁
“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是上海农商银行探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一步“先手棋”,自2018年发布该计划以来,历经“1.0”时期的“一鑫二专三支持”与“2.0”时期的“一鑫四翼”服务体系,上海农商银行科技金融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一直在不断丰富和扩大。
现阶段,“鑫动能”已经进化至更加成熟的“3.0”阶段。上海农商银行于2023年3月发布的“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3.0服务方案以“五专服务+六维赋能”为核心,突出投商行一体化,强化综合赋能。
具体来说,“五专服务”是指专门审批机制、专属金融产品、专业服务团队、专项服务方案、专享权益体系的服务模式,依托“五专服务”,上海农商银行致力于成为科创企业的伙伴型、服务型银行,切实提高对“鑫动能”入库企业的服务质效。而“六维赋能体系”则是根据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周期的发展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鑫动能”综合服务生态体系,逐步搭建“鑫动能”客户合作生态圈“鑫生态”。上海农商银行携手政府单位、园区平台、交易所、科研院所及高校、投资机构、证券公司、中介机构等合作伙伴,多方协力从“产业资源整合、政策资源对接、投资机构引荐、专业辅导咨询、人才管理服务、金融科技赋能”六个维度包含16项赋能服务,为“鑫动能”客户提供全周期、多层次、差异化的赋能增值服务。
上海HYW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YW新材料”)从上海农商银行获得的服务就远不止信贷一种。作为一家以薄膜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HYW新材料此前曾迎来重要的行业发展机遇,为了扩大产能,HYW新材料希望发行可转债进行资本市场再融资。基于长期积累的综合服务能力,上海农商银行为HYW新材料量身打造了市场领先的金融服务方案,使融资人顺利取得资金,用于认购向股东优先配售的可转债。
现如今,HYW新材料已成为光伏行业内组件封装材料的质量和技术创新标杆企业,从2020年率先发放1000万元流动贷款,到通过福费廷国内信用业务给予超过3000万元授信,再到科创板上市后帮助顺利“拿下”可转债……上海农商银行为HYW新材料提供的多项金融综合服务恰好对应了“鑫动能”的前世今生。
目前,上海农商银行仍在不断激发“鑫动能”的“新活力”,通过积极走访调研、推进需求挖掘、加强产品匹配,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鑫动能”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鑫动能”培育库整体规模。
着眼全周期:因企施策催化“种子”发芽
而无论如何迭代升级,“鑫动能”的演进方向都是将科技金融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提升再提升,以“绣花功夫”写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如果说综合服务生态强调的是上海农商银行科技金融横向服务的广度,那么全生命周期覆盖则侧重体现了上海农商银行纵向服务的深度。
在“鑫动能”2.0方案中,上海农商银行从初创到上市,从启航到领航,贴合科创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将培育库内企业分为了“银种子”“金种子”“鑫种子”“拟上市”“已成熟”五个阶段的培育体系,根据各阶段特点,匹配相应更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和政策,覆盖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需求。
在OPM科技、HYW新材料这类趋于成熟的企业之外,还有很多“种子选手”,它们潜力巨大、所在行业前景光明,具备培优、育强的基础,一旦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不竭来源。
因此,上海农商银行在《科技金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秉持“提升、更前、创新、协同”理念,重点以“股债联动”方式为突破,努力实现“向早、向小、向硬”。
具体到实践当中,上海农商银行选择将目光投向孵化器。拿该行科技金融业务的“拳头产品”临港园区科创贷来说,其4.0版本就加强了对孵化器内企业的帮扶支持,以伙伴的身份为这些成立不到1年、几乎没有收入利润及现金流的企业提供金融及非金融服务,孵化器内企业通过线上方式便能了解其在上海农商银行可获得的大概授信额度。依托这一方式,上海农商银行目前已为几百家孵化器内科技型企业授信。
而为了向真正具有高科技和硬实力的“种子选手”浇灌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其破土发芽、成长壮大,上海农商银行更在“创投型”信贷思维的启发下开展一系列有益创新,希望以更长远的眼光对科创领域“投早、投小、投硬”。
正是得益于上海农商银行的特色产品“远期共赢利息”,上海SK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K精密机械”)才得以渡过一次融资难关。SK精密机械主营设计和生产五轴联动数控加机床,属于高端装备行业,由于股权融资资金暂时未到位,使得该企业周转经营资金存在缺口。为了助力企业发展,上海农商银行利用“远期共赢利息”产品,仅用时18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放款。
这背后,是上海农商银行的特色产品设计——在企业发展初期资金需求量较大、财务成本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阶段,仅向企业收取基础利息,为企业“雪中送炭”;待企业发展步入正轨,且达到触发条件后,才需支付远期共赢利息,且利息金额由双方协定;如果没有达到触发条件,企业只需支付前期基础的优惠利息。
这种“前低后高”的利息收取模式符合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强调孵化器内企业金融支持的临港园区科创贷底层逻辑一致,都是考虑成立初期缺少盈利及现金流的现实情况,给出更符合当下阶段的金融服务方案。
总的来看,以综合化为升级方向的“鑫动能”以及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储备,共同提升了上海农商银行科技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是上海农商银行深耕上海本地、深耕科技金融的生动注脚。
在前期科技金融服务特色的基础上,上海农商银行将继续心怀“金融向实”价值主张,秉承“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服务理念,持续完善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