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658.SH,1658.HK)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半年报显示,邮储银行公司金融拓户增效,“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取得新成效,客户分层分类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打造“SPREAD”数智化闭环营销工具,上半年公司客户新增16.01万户,公司主办行客户较上年末增长48.08%,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5.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48万亿元,增长10.26%。
“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良机。邮储银行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五篇大文章”做出邮储特色,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
围绕“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商”的目标,邮储银行持续深化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提升“三农”及小微金融领域服务质效,致力于把普惠金融打造为最大的特色和最突出的优势。截至今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2.22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均居国有大行前列。
科技金融方面,邮储银行聚焦科技型企业全方位金融需求,打造专业型机构(科技金融事业部)+特色化机构(特色支行/网点)+示范性机构(旗舰店)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创新构建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看未来”审查分析方法,服务技术实力强、成长潜力大的“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截至今年6月末,服务科技型企业近8万户,融资余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0%。同时,邮储银行紧跟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对先进制造领域精准支持,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截至今年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68%。
数字金融方面,邮储银行加速业务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以点汇线、以线结网的立体化客户服务新模式,打造转型支撑力;构建行业创新的“i-Super”数字金融指数,全面科学量化数字化转型质效;全面投产上线新一代公司业务核心系统,自主研发系统占比76.8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持续提升技术支撑水平,技术中台提供企业级服务超14,000项,应用于932个业务场景,持续深化科技赋能,驱动业务价值创造;数据中台提供数据服务超1,600项,日访问量峰值4,000万次,支持主动授信、乡村振兴等多场景。
绿色金融方面,邮储银行开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加大平行作业支持力度,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落地多笔可持续发展挂钩金融业务,累计完成5,552户企业碳核算;累计成立碳中和支行、绿色支行、绿色金融中心等绿色金融机构35家。截至今年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6,930.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6%,增速持续多年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养老金融方面,邮储银行统筹布局养老金融市场,持续夯实养老金金融发展基础,推出“U享未来”个人养老金服务品牌,完善个人养老金产品服务体系;聚焦全产业链,以GBC联动构建养老金融服务场景和银发经济金融生态,科技赋能智慧健康养老金融服务。
邮储银行还持续打造独有的竞争优势,构建健康均衡发展模式,在“三农”金融、小微金融、主动授信、财富管理、金融市场五大差异化增长极带动下,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截至今年6月末,邮储银行主要聚焦“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的“两小”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增量占到了各项贷款增量的47.44%;持续加强“名单挖掘、营销触达、产品设计、风控管理、贷后管理”全流程核心能力建设,主动授信名单库规模超1.2亿人,主动授信贷款余额超2,400亿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5%以内;全力打造财富管理增长极,AUM 16.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967.75亿元;同业生态圈带动资金资管量质并举,“邮你同赢”注册客户数超2,400家,平台累计交易规模突破3.5万亿元,上半年票据交易量同比增长27.12%,托管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元。
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最可依靠的金融支持,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为长远发展涵养“源头活水”。邮储银行树牢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持续提升客户经营和服务能力,大力培育忠诚客户,筑牢持续发展的根基。
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不断提升线上线下服务体验,增强多渠道协同服务客户能力。线下加快网点向营销服务中心转型,持续调优网点布局,完成5,200余个网点的装修改造,深化“邮爱驿站”服务品牌建设,向社会公众开放5,638个“邮爱驿站”;线上着力将个人手机银行打造成为客户交互和经营的主平台;全新推出“邮储企业助手”小程序和企业微银行服务渠道,支持近30项“金融+场景”的轻量便捷服务,打造移动端一体化的触客和金融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