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波动再度来袭!刚刚,日本股市暴跌超3%,韩国跌2%,中东沙特、埃及股市亦是一片惨淡
2024-09-09 09:53:41
券商中国 微信号
全球市场波动再度来袭!
今天早盘,日经225指数跌幅一度扩大至3%以上,丰田汽车、三菱日联金融跌超4%。韩国股指KOSPI一度跌超2%。随后,这些股指跌幅都有所收窄。值得一提的是,昨天率先开盘的埃及股指收跌超2.4%,和沙特股指一起,创近一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资金层面,亦是利空不断。高盛方面最新表示,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连续第五个月抛售股票,速度为2022年3月以来的最快。与此同时,美国银行表示,截至上周三(4日)的过去一周,投资人向现金类货币市场基金注入610亿美元,以迎接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这与市场的预期完全相反。
那么,全球市场正在演绎一个怎样的逻辑?
崩跌
今天早盘,日经225指数、东证指数分别低开1.6%和1.7%。韩国股市低开1.8%。开盘不久,日经225指数跌幅扩大至3%,韩国股指跌幅扩大至2%。澳大利亚股指S&P/ASX指数跌幅扩大至1.2%。MSCI亚太指数跌幅扩大至1%。随后,各大指数跌幅有所收窄,但皆于低位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时间周日(9月8日)率先开盘的中东股市亦是一片惨淡。沙特证交所全股指数收跌0.97%,创8月5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报11982.30点,逼近8月18日收盘位11981.40点。跌穿200日均线和100日均线,逼近50日均线(这三个技术指标分别暂报12044.29点、12011.77点、11965.58点)。沙特阿美(ARAMCO.AB)收跌0.91%,连续多日下跌。埃及证交所EGX 30指数收跌2.44%,也创8月5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报30273.73点。
那么,究竟是何缘故导致了市场杀跌?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美国降息预期。8月新增非农就业14.2万人,不及市场预期为16万人。美联储9月降息已经没有悬念。然而,从历史来看,美国这种预防性降息,很难在开始阶段推动权益市场上行。美国银行的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表示,市场正在“卖出首次降息”,风险资产已经积极领先于美联储,并且不再关注较低的增长。
另一方面,亚洲交易商将对周一公布的日本第二季度GDP修正数据进行评估。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年率为2.9%,低于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3.2%和预估的3.1%。在上周五大涨之后,今天日元兑美元也一度下跌0.2%至142.55,脱离上周五创下的九个月低点。此外,由于日本7月经通胀调整的实质工资同比升0.4%,名义工资增加3.6%,连续31个月增加。再加上日本米荒等事件,日本的通胀预期正快速抬升。这也意味着,日本央行加息的必要性在上升。
资金意外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许多投资基金经理人希望降息能降低货币市场基金的回报,并将大量现金投入股票和债券当中。但全球资金并未因为美联储降息而流向股市,避险情绪反而在大幅飙升。
美国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三(4日)的一周,投资人向现金类货币市场基金注入610亿美元,以迎接美联储4年来首次降息。但与直觉相反的是,大型投资人倾向于转向货币市场基金,因为它们持有的一系列短期固定收益资产通常比短期国库券提供更高的长期回报,而短期国库券的收益率对联准会利率高度敏感。
美国银行在每周Flow Show报告中引用EPFR数据指出,截至上周三的过去一周,投资人向现金基金投入608亿美元,累计过去5周现金流入资金达2310亿美元,为2023年12月以来最大金额。
目前美国利率处于5.25%至5.5%的范围内,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以来的最高水准。投资公司协会数据显示,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目前的规模已超过6.3万亿美元,高于疫情暴发之初的3.6万亿美元。
此外,来自高盛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初,受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和日元大规模套利交易平仓的影响,全球股市崩盘,全球投资者纷纷转向避险模式。据周末的报道,该行表示,加速抛售主要是由于个股卖空交易增加,以及多头仓位温和抛售。抛售主要由科技、工业和非必需消费品等板块主导。从地区来看,北美和日本领跌,日本股市遭遇2018年12月以来最严重的抛售。不过,该行并未透露抛售规模。8月5日,日本日经指数下跌13%,创下1987年以来最严重的单日抛售纪录,促使日本央行官员降低近期加息的可能性。
从全球宏观形势来看,也的确出现了一些悲观的预期。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24年下滑至2.6%,略高于通常与经济衰退相关的 2.5%门槛。预计通胀将继续降温,尽管在许多国家,价格压力的缓解时间将比出现时间更长。经合组织最近的预测还显示,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7%,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年增长率。
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来看,一旦出现衰退,想要迅速摆脱衰退绝非易事。衰退将使各国政府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在高通胀和强劲经济之间做出选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