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成为指引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标”。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ESG理念重要性愈发凸显,我国商业银行作为“碳”路先行者,在ESG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据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截至发稿前,在纳入MSCI评级的28家上市银行中,建设银行、民生银行(600016)、招商银行(600036)、兴业银行(601166)的评级结果均提升至AAA级。另外,邮储银行等5家上市行评级结果为AA级;平安银行(000001)等5家上市行为A评级;江苏银行(600919)等8家上市行为BBB评级;长沙银行(601577)等6家上市行为BB评级,无银行获B和CCC评级。
从目前披露的具体评分情况看,环境总评方面,28家上市行中此评分最高的为建设银行(601939),最低的为杭州银行(600926);社会总评最高的依旧是建设银行,最低的为长沙银行、贵阳银行(601997);治理总评最高的为民生银行,最低的为青农商行(002958)。
四家银行MSCI评级获AAA,
无银行得B和CCC评级
从国际知名指数机构MSCI公布的最新ESG评级结果看,我国银行业再次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来源: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显示,截至发稿前,上述28家上市行中,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的MSCI评级结果均提升至AAA级。
另外,邮储银行、中国银行(601988)、光大银行(601818)、工商银行、农业银行ESG评级为AA级;平安银行、中信银行(601998)、沪农商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600000)ESG评级为A级;渝农商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002966)、上海银行(601229)、华夏银行(600015)、北京银行(601169)、宁波银行(002142)、交通银行ESG评级为BBB级;长沙银行、贵阳银行、南京银行(601009)、杭州银行、成都银行(601838)、青农商行ESG评级为BB级,无银行获B和CCC级。
与此同时,多家银行在近日发布了MSCI最新评级相关情况。比如,建设银行表示,该行ESG评级跃升至AAA,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是全球市值前十大银行中唯一获得此最高评级的银行;邮储银行方面表示,MSCI ESG评级从A级升至AA级,此项成绩体现了邮储银行在ESG领域多年持续深耕的成效;光大银行方面则表示,该行ESG评级结果提升至AA级,实现评级结果两年连续提升。
从目前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显示的评分情况看,环境总评方面,上述28家上市行该评分最高的为建设银行,评分为7.4分,最低的为杭州银行,评分为0.6分;社会总评最高的依旧是建设银行,评分为7.7分,最低的为长沙银行、贵阳银行,均为3.2分;治理总评最高的为民生银行,评分为7.7分,最低的为青农商行,为3.3分。
公开信息显示,MSCI全称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简称“明晟公司”,是全球领先的ESG评级和研究机构。
MSCI的ESG评估体系是MSCI开发的一项国际普遍认可的ESG评估工具,通过对企业与财务相关的ESG机遇和风险的暴露程度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全面反映企业ESG绩效及企业未来市场发展潜力。
MSCI将企业的ESG评级分为七级三档,分别为“领先水平”(AAA级、AA级)、“一般水平”(A级、BBB级、BB级)、“落后水平”(B级、CCC级)。
来源:MSCI官网
目前,MSCI ESG评估主要针对上市公司,所有纳入MSCI指数的公司将接受ESG评级。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A股上市银行MSCI的ESG评级相对领先。
据了解,我国上市银行ESG报告披露率远高于其他行业,A股42家上市银行均已披露2023年度ESG报告,披露率达100%,部分银行已披露半年度ESG报告。
深化绿色金融合作,
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攀升
近年来,商业银行持续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动力,纷纷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其中,国有大行仍是绿色信贷投放主力军。
比如,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银行(601398)绿色贷款余额(金融监管总局口径)突破6万亿元,继续稳居同业首位;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折合人民币36659.03亿元,同比增长39.77%;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97.46亿元,增幅14.93%;交通银行(601328)境内银行机构绿色贷款8709.98亿元(人民银行A3327报表口径),较上年末增加489.56亿元,增幅5.96%。
另外,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6930.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66%,增速持续多年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股份行方面,比如,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492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6%;兴业银行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91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11%;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5292.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02.55亿元,增速15.31%。
在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攀升的同时,国有六大行亦在逐步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绿色投融资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金融工具箱。
绿色债券方面,工商银行通过香港、新加坡及伦敦三家境外分行成功发行等值17.4亿美元的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进一步拓宽绿色金融的国际化融资渠道;农业银行(601288)则积极承销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债券投资,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自营绿色债券投资规模为149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
今年3月,《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在主要目标方面,该《指导意见》提出,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更好发挥。
同时,《指导意见》还提出,加强国际合作,深化绿色金融合作和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
平安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陈骁认为,总体来看,2024年国内绿色信贷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稳中略降,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经过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能力稳步提升。
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支撑体系,
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和评估质量
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在切实优化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制度上,国有大行亦是发挥头雁作用,有力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比如,农业银行强化政策引导,将绿色低碳要求纳入年度信贷政策指引、“三农”信贷政策指引和普惠金融信贷政策指引,统筹支持乡村振兴、普惠小微和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交通银行上半年研究推动转型金融相关工作,明确转型金融发展总体思路,积极利用绿色金融标准或转型金融标准,加大对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
股份行方面,比如,兴业银行持续推动全国碳市场领域合作,加强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安银行持续完善关于ESG风险的管理办法,构建ESG风险评估分类系统,赋能信用评级及授信审批。
今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填补了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标准的空白,并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
根据该《指引》要求,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159901)、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按照《指引》要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同时,《指引》明确了上市公司的披露内容及披露原则,要求具备财务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应当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核心内容进行分析和披露。
此外,《指导意见》也提出,要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和评估质量,研究完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