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银行“二永债”发行频次及规模均同比有所减少。
经查询中国货币网发现,截至目前,年内商业银行尚未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同时,仅桂林银行成功发行1笔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即永续债),实际发行规模为30亿元。与之相比,截至2024年2月中旬,已有包括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累计发行7笔二级资本债,实际发行规模合计达1900亿元。
那么,未来银行发行“二永债”的需求有何变化?有专家表示,由于当前国有行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预计财政部注资后国有行发行“二永债”等资本工具的动力有所下降;对于股份行与城商行而言,其资本充足率相较于国有行相对较低,利率下行背景下有一定增发“二永债”的需求,主体或以股份行与头部城商行为主;农商行净融资规模较低,2025年或略有增长。
开年“二永债”发行量同比锐减,
仅一银行发行30亿永续债
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均是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两者合称“二永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2月中旬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量出现锐减。
中国货币网显示,截至目前,年内仅桂林银行成功发行1笔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即永续债),实际发行规模为30亿元,息票类型为附息式固定利率,债券起息日为今年1月15日,票面利率为2.5%。

与此同时,截至目前,年内商业银行尚未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

与今年开年数据相比,去年“二永债”发行数量明显较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中旬,已有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601939)、恒丰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银行累计发行7笔二级资本债,实际发行规模合计达1900亿元。其中,仅三家大行便累计实际发行规模为1800亿元,占比达到95%。
从发行日期看,2024年1月仅发行2只二级资本债,2月则发行了5只,不过,该两个月份均未发行永续债。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超1.6万亿元,远超过去年1.12万亿元的发行规模。据了解,发行主体方面,二级资本债增量主要来自于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永续债增量主要来自于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资深分析师张丽此前表示,2024年债券市场利率不断走低,银行出于成本考虑发行较多。有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而由于城投债为主的信用债品种供给下降,债券投资机构面临欠配压力,对“二永债”的需求增加。
国有行发行“二永债”动力将下降,
股份行等有一定增发需求
根据以往数据看,开年以来发行“二永债”的主体主要为国有大行,但目前仅一家城商行桂林银行发行了永续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2024年以来,银行净息差下降压力得到缓解,《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开始实施,预计2025年银行补充资本压力有所降低。
在他看来,由于当前国有行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预计财政部注资后国有行发行二永债等资本工具的动力有所下降。
去年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此意味着时隔26年后,国有大型银行又将获得来自财政部特别国债的注资。
此外,对于股份行与城商行而言,明明指出,其资本充足率相较于国有行相对较低,利率下行背景下有一定增发二永债的需求,主体或以股份行与头部城商行为主;农商行净融资规模较低,2025年或略有增长。整体而言,预计2025年二永净融资规模在3500-4000亿元左右,对应发行规模在1.55-1.6万亿左右。
那么,应如何看待2025年二永债的投资机会?天风证券(601162)研究所副总经理、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二永债波动较大,流动性较好,信用资质整体较好,对于主要的国股行未来不用担忧底线的信用风险及不赎回的风险。
他表示,基于以上特质,二永债既可以作为拉久期的选择,参与超长久期的二永债,也可以在市场走势不明朗时作为折中的选择。由于其较强的流动性,无论是信用利差压缩还是走阔,总是走在普信债之前,是信用债交易博弈的重要选择之一。
“二永债”利差是否会上行?
去年迎大规模赎回潮
2024年,商业银行“二永债”市场迎来大规模“赎回潮”,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赎回规模达1.11万亿元,同比激增181.81%。Wind数据显示,去年共78只银行“二永债”被赎回,总偿还量达1.11万亿元,远超2023年的0.39万亿元。
从赎回情况看,去年二级资本债数量达62只,永续债则相对较少,共16只。从到期赎回时间上看,去年“二永债”的到期赎回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具体来看,第一季、第二季分别有14只、15只“二永债”被赎回;第三季、第四季分别有25只、24只“二永债”被赎回。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发生未赎回情形的营口银行为AA+城商行,孙彬彬认为,该行经营资质恶化早有端倪,其已多年未披露财务报告和评级报告,且2020年-2021年间,该行业绩整体大幅下滑,尤其是净利润两年间已经下降近99%。此外,更存在着股权拍卖频发、股东更替频繁等事项。
孙彬彬称:“尽管底线风险有所下降,AA+及以上二永债发生不赎回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对应到单个主体和个券的选择上,还是应当具体分析主体资质。”
从利差角度看,他表示,2024年商业银行二永债的收益率和利差走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初至8月上旬,二永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利差震荡收窄;8月上旬至10月中上旬,信用债市场调整,二永债收益率转而向上,利差持续走阔;10月上旬以来,二永债收益率和利差震荡回落。
此外,为满足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2024年五大行开始发行TLAC债,其在发行之初,定价上更接近于普通债,但是随着二级市场的交易的进行,其走势更接近于次级债。
此外,在西部证券(002673)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珮珊看来,2025年资产荒行情仍将延续,叠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定调,二永债利差大幅上行可能性不大;而宽财政作用下,二永债收益率趋势性下行亦存在制约。因此,二永债利差整体水平或与2024年相近,在15-50bp左右。
(责任编辑:王晓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