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首页 | 和讯首页 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2010(首届)中国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论坛
  9个主题论坛,80多位演讲嘉宾,史无前例;首次设立圆桌论坛,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机构使用之道和中国的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之道两个主题。[详细]
最新消息
会议议程

9月10(星期五)

9月11(星期六)

9月12(星期日)

前沿讲座

中国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论坛

讲座1:基于因子的定量投资策略

模块1:股票基金产品

模块7:金融产品投资风险计量与管理

模块2:银行理财产品

模块8:金融衍生产品和风险对冲

讲座2:实际工作中金融模型风险的控制

模块3:固定收益产品

模块9:金融衍生产品和投资套利

模块4:保险投资产品

圆桌讨论1: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机构使用之道

讲座3:按揭支持债券的估价与风险对冲

模块5:信托类产品

圆桌讨论2:中国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之道

讲座4:对冲基金的基金的投资以及风险管理

模块6:组合投资策略、
资产配置与绩效分析

演讲嘉宾(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毕万英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

刘 敏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助理

陈 东

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刘立新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系主任

陈 颖

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宁晖

Bloomberg LP.美国纽约资深定量分析师

陈忠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马俊胜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

单纪海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执行总经理

彭 旭

中邮创业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丁圣元

中国银河证券衍生产品部总经理

石成钢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副总监

董瑞倩

中银国际证券定息收益部执行总经理

田今朝

中国人寿精算部总经理助理

郑毓栋

渣打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产品总监

万晓海

Mesirow Financial风险管理资深分析师

高震华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王道远

中信信托首席风险官、董事会秘书

黄康林

野村国际(香港)董事总经理

王智勇

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精算部总监

焦威文

德胜安联证券投资信托(台湾)投资长

杨德龙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

李 峻

方正富邦基金(筹)拟任交易主管

章勇敏

西交利物浦大学金融数学教授

李祥林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

赵 楠

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

林 浩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风险总监

周小明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

凌献革

中国投资公司投资部副总监

庄一平

美国富国银行市场风险管理部高级定量分析师

会议信息
时间:9月10日-12日
地点: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论坛组织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协办:
国际风险管理师协会(PRMIA)
承办方:
天弈风险管理研究院
支持媒体
论坛宗旨
  促进专业化的现代风险分析与管理技术在我国金融产品投资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以帮助投资者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促进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进各类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中台风险管理部门和前台交易部门的沟通和合作。
会务联系
联系人:郭小姐
联系电话:010-82563035
联系人:潘小姐
联系电话:010-82562559
传真:010-82561804
网址:http://www.cfrisk.org
E-mail:cfrisk@yahoo.cn
报名截止日期:2010年9月7日
专题制作
和讯银行频道
电话:85650835
演讲嘉宾(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刘宁晖

现任美国纽约彭Alpha的资深定量分析师及研究部主任,负责用于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组合构造与优化及绩效分配等的定量模型设计与开发工作。曾任雷曼兄弟公司纽约总部固定收益研究部副总裁。

基于因子的定量投资策略——[详细]

一、定量策略概述
■ 历史背景(组合理论、
CAPM / APT、Fama-French)
■ 股权定量投资策略
■ 全球宏观系统化投资
■ 统计套利
■ 高频交易策略
二、基于因子的股权定量策略
■ 寻找alpha信号
(系统性方法、主观判断)

■ 风险和回报:信息率
■ 组合构建
■ 策略实现
● 带有限制条件的优化
● 交易损耗 / 市场影响
● 主观与系统化观点的混合:
Black-Litterman
● 基于因子的投资与个股选择
● Alpha 模型与风险模型:
Beta 会不会吃掉 Alpha

■ 绩效分析
三、全球宏观系统化投资
(全球策略资产配置)
■ 目的和特点
■ 双层结构
● 资产板块内的策略
● 风险预算分配
■ 具体实现
四、“价值与动能无处不在”

庄一平

现任美国富国银行投资集团
市场风险管理部高级定量分
析师( 副总裁)。曾在加
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担任高级分析师, 从事市场和信用风险模型的开发。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科学博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会计金融学硕士。

实际工作中金融模型风险的控制——[详细]

一、金融模型及其它的应用
■ 估值和对冲参数估计
■ 风险测量
■ 资产配置和投资业绩衡量
■ 内外部财务报告
二、金融模型风险来源
■ 模型的假设
■ 模型的输入参数
■ 模型的计算实施
■ 模型的应用
三、模型风险分析的监管要求

■ 风险模型的识别
■ 独立的模型验证
■ 完整的模型审查文件
■ 严格的模型审批程序
■ 持续的风险模型监控
四、金融模型风险识别
■ 价格与避险参数测试
■ 利润和损失的测试
■ 基准测试
■ 回溯测试
■ 压力测试

五、金融模型风险控制
■ 全面的风险管理政策
■ 良好的商业判断
■ 充分的风险监督
■ 强大的风险管理
六、模型风险分析部门关系
■ 模型开发部门
■ 信息技术部门
■ 模型应用部门
■ 内外部审计部门
■ 风险管理部门


章勇敏

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金融数
学教授。国际金融工程师协会成员。曾在J.P.Morgan
和富国银行从事资本市场与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期权定价、房屋贷款的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分析等领域发表过50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担任顶级专业杂志。

按揭支持债券的估值与对冲策略——[详细]

一、按揭贷款资本市场现状
二、按揭支持债券(MBS)类型
■ 住房抵押支持证券
■ 多家庭住房抵押支持债券
■ 商业抵押支持债券
■ 结构化产品
三、投资按揭支持债券的原因
■ 高回报率
■ 信用级别高
■ 投资组合选择
■ 流动性

■ 分析工具的发展
■ 另类融资与投资
四、按揭支持债券的风险因素
■ 利率和收益率曲线风险
■ 房屋增值(HPA)
■ 提前偿还/延期偿还风险
■ 信用风险
五、抵押担保债券(CMO):提前偿付与风险对冲
六、抵押贷款衍生工具:杠杆化投资
七、抵押贷款模型与估值


万晓海

现任美国Mesirow Advanced Strategies 公司风险管理 资深分析师。主要负责MESIROW对冲基金的全球资产投资分配和风险管理,有数十年风险管理和资产分配经验。精通基金的全球资产分配、优化和风险管理流程及操作要求。独创行业领先风险管理系统,帮助公司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目前管理资产125亿美元。

对冲基金的基金的投资以及风险管理——[详细]

一、对冲基金vs互助基金
■ 政府监管政策
■ 基金费用收取
■ 基金估价及流通性
■ 投资者对象
■ 投资策略和杠杆
二、主要对冲基金投资策略
■ 股票长/空基金
■ 重组公司债券及股票投资
■ 相对价值投资
■ 并购和事件性投资
■ 宏观策略投资
■ 期货交易投资

三、对冲基金的基金及其优势
四、对冲基金的选择要领
■ 回报/风险(SIERRA FUND案例)
■ 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合
■ 独立验证(麦道夫案例)
■ 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
五、资产配置和策略配置
■ 资产组合的优化及其局限性
■ 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
策略分配至关重要
■ 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 跨地域、策略的投资机会和(破
产重组策略投资案例)

■ 短期机会和长期投资策略的矛
盾(次贷危机案例)
六、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
■ 两者有效结合的重要性
■ 实现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案
例分析:AMARANTH)
■ 激励调整的决定性作用
■ 管理小概率事件下的风险
■ 流动性是生存的根本
七、中国的发展前景
■ 投资渠道和对冲基金位置
■ 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瓶颈
■ 近期政策趋势和建议

论坛开幕:2010年9月11日 8:30—9:00
模块一:股票基金产品

1.基金公司投资流程思考
■ 资产配置
■ 行业配置
■ 选股
■ 交易、风控和金融工程的相互关系

2.证券公司产品创新及风险控制
■ 国内证券市场现状
■ 证券公司业务特点及监管环境
■ 证券公司主要产品创新与风险特性
■ 证券公司产品创新的风险控制措施
3.基金交易的法律和操作风险
■ 公募基金集中交易室
及交易流程特点
■ 基金交易法律环境
■ 基金交易主要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

毕万英:现任嘉实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监 、CFA。美国杜克大学MBA,匹茨堡大学工科硕士。拥有11年国内外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曾任ING投资管理公司(美洲区)投资流程与风险管理部门主管,并曾Vanguard(先锋基金)集团及Evergreen(常青)投资管理公司工作。

单纪海:中信证券资产业务执行总经理,主要负责资产管理业务的理财产品开发及业务创新,拥有十多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

李峻:现任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筹)拟任交易主管。拥有十余年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曾任中关村证券委托理财部投资经理、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集中交易室交易主管,还曾就职于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以及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数量投资部。

茶歇 10:30—10:50模块二:银行理财产品

1.银行理财产 品创新中的风险管理
理财产品创新风险分析
■ 理财产品创新理念和机制探讨
■ 理财产品创新风险管理实践
■ 理财产品创新前景展望

2.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管理策略
■ 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 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 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
● 中等风险浮动收益类产品
● 高风险高收益类产品
■ 理财产品管理策略:实践与案例

3.理财产品的设计、发行与风险披露
■ 理财产品的设计流程和风险控制
■ 银行在发行理财产品过程中
所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责任
■ 理财产品隐含的风险和相关风险提示

马俊胜:现任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在国有大型银行从事资金业务近20年,先后负责银行内部资金配置管理、债券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理财风险管理等工作,具有丰富的投资与风险管理经验、大型银行内部资金调配管理经验以及银行业务管理系统组织开发经验。

刘敏:现任中国银行总行个人金融总部助理总经理。从1999年开始进入中国银行总行工作,先后从事国际结算、资产保全和个人金融业务工作。于200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获北京大学法律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郑毓栋:渣打银行(中国)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产品总监,主要负责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客户理财产品的策略与研发工作。曾任渣打银行(中国)尊尚个人银行战略发展及业务拓展总监、花旗银行(新加坡)中小企业部市场及产品总监等职。

2010年9月11日 下午
模块三:固定收益产品

1.债券投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 债券交易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国际教训
■ 持有目的差别及其影响(持有到期和短期交易情况)
■ 债券交易的流动性风险对估值的影响(有价无市的情况)
■ 交易集中度陷阱(有价有市的情况)
■ 在流动性较低情况下债券"被公允"的现象

2.固定收益类证券的风险管理
■ 固定收益类证券的风险/收益特征
■ 投资组合的主要风险因素
■ 投资组合的风险管理
■ 国内固定收益类证券市场的产品创新和发展方向

杨德龙:现任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风险管理和计算机系统管理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企业管理专业硕士。曾先后任职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信息电脑部、金桥金融咨询公司、国际业务部、资产负债管理部等。

董瑞倩:现任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定息收益部执行总经理,主要从事固定收益产品的销售交易工作,有10年以上债券市场的从业经验,对国内债券市场有着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模块四:保险投资产品

1.寿险产品的投资属性
■ 寿险产品的基本属性:消费或投资
■ 寿险产品与一般投资产品的比较分析
■ 寿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与资产配置策略

2.新型理财观下的保险产品经营
■ “以人为本”的理财观
■ 如何通过保险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实现“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
■ 未来保险产品开发趋势及关键要素分析

田今朝:现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精算部总经理助理,主要从事寿险公司经验分析、财务报告及资产负债管理等工作。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博士,北美精算师、中国精算师协会会员。

王智勇:现任生命人寿精算总监,主要负责公司精算及产品开发管理工作。曾任新华人寿总公司精算部处经理、市场开发部任高级产品开发经理。

 

茶歇 15:40—16:00
模块五:信托类产品

1.信托产品的投资分析
■ 信托产品的收益特征
● 固定收益信托产品
● 浮动收益信托产品
● 固定与浮动收益结合信托产品
■ 信托产品的风险特征
● 基础资产的风险分析

● 增信措施的风险分析
● 信托公司的管理水平
■ 信托产品的投资选择
● 产品选择
● 公司选择

2.信托产品结构化发展方向
■ 结构化信托产品的特征
■ 结构化信托产品的风险收益特性及管理策略
■ 我国发展结构化信托产品的机遇和挑战

周小明: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信托法(草案)》和《投资基金法(草案)》起草小组成员,曾长期在金融监管部门从事监管工作,并担任上市信托公司总裁,具有深厚的法学功底和丰富的实务运作经验。

王道远:现任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风险官、董事会秘书。在直接股权投资信托、房地产投融资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证券投资信托等信托业务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模块六:组合投资策略、资产配置与绩效分析

1:对冲基金的风险管理和资产分配
■ 数据监测——如何发现下一个麦道夫
■ 收益率的背后——技巧还是运气
■ 风险分散——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 黑天鹅——如何在小概率事件中胜出

2.投资绩效分配
■ 组合投资过程概述
■ 股权组合的绩效分配
——Brinson’s 方法
■ 固定收益组合的绩效分配
● 基于因子的分配

● 板块分配和个体选择
● 混合式绩效分配
■ 前沿动向
● 基于因子的股权组合分配
● 基于持有与基于买卖的绩效分配

万晓海:现任美国Mesirow Advanced Strategies Inc.风险管理资深分析师。主要负责MESIROW对冲基金的全球资产投资分配和风险管理,有数十年风险管理和资财分配经验。精通基金的全球资产分配、优化和风险管理流程及操作要求。目前管理资产125亿美元。

刘宁晖:普林斯顿大学工学博士,现任彭博Alpha部门资深定量分析师及研究部主任,主要负责用于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组合构造与优化及绩效分配等的定量模型设计与开发工作。曾任雷曼兄弟公司纽约总部固定收益研究部副总裁。

 

2010年9月12日 上午
模块七:金融产品投资风险计量与管理

1.金融产品交易对手风险管理
■ 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危机后
国际机构对交易对手的重视
■ 交易对手风险的量化和测度方法
■ 国际上交易对手风险动态
管理的理念、策略和工具
■ 国际做法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借鉴

2.在险价值模型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
■ 投资组合产品关联性与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 风险计算模型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预测表现
■ 在险价值模型对于投资者风险保证金的影响

3.模型风险与金融危机
■ 金融危机成因探析
● 宏观经济政策
● 金融机构行为
■ 金融模型在危机
中的作用
● 定价模型

● 风险测量模型
■ 模型开发的问题与挑战
● 产品复杂化
● 风险因子识别的艰难
● 市场的变迁
● 政策的改变

黄康林:现任野村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曾任雷曼兄弟(纽约)全球外汇市场风险管理主管、雷曼兄弟亚太区市场风险管理主管、风险管理主管以及高盛(纽约)固定收益研究部门数量策略分析师等职。

陈颖: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曾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商务与经济学院教员、德国研究联合会/柏林Weierstrass应用随机研究所研究员。曾在统计学和金融计量的顶尖刊物美国统计协会杂志和实证金融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

庄一平:现任富国银行投资集团市场风险管理部高级定量分析师(副总裁)。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担任高级分析师, 从事市场和信用风险模型的开发。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科学博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会计金融学硕士。

茶歇 10:00—10:20
模块八:金融衍生产品与风险对冲

1.金融衍生产品的应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金融衍生产品应用范围:
风险对冲和资产投资
■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特性
■ 实例分析: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
■ 实例分析:墨西哥政府的石油收入对冲

2.衍生产品与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 证券机构企业价值与盈利稳定性
■ 证券机构风险来源
■ 境外投行使用衍生品的案例
■ 我国投行应用金融衍生品的方向
■ 股指期货价值在于套期保值

石成钢: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管理部副总监。美国里海大学博士,美国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清华大学学士、硕士,CFA。拥有十年华街工作经验,曾就职于高盛公司总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参与和主持多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职责覆盖多类金融产品的设计与交易。

丁圣元:现任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衍生产品部总经理。北京大学硕士。1992年曾在渣打银行(香港)、高盛投资银行(香港)研修货币、资本市场业务;2001年入选中国财政金融培训项目(FIST),在英国伦敦Invesco(景顺)基金管理公司全球基金、新兴市场基金工作和培训。

模块九:金融衍生产品和投资套利

1.利用资本市场产品对冲银行按揭贷款的市场风险
■ 银行按揭贷款的市场风险
■ 银行的对冲策略
■ 资本市场的对冲工具
■ 锁定利率的期权定价模型
■ 美国的经验教训和中国借鉴

2.企业运用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
的风险管理
■ 如何运用结构化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
■ 使用结构化衍生产品的风险点
■ 风险管理原则及控制措施

章勇敏: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金融数学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应用数学博士。曾在J.P.Morgan和富国银行从事资本市场与风险管理的研究。在期权定价、房屋贷款的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分析、计算数学等领域发表过50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担任顶级专业杂志、剑桥大学出版社及美国能源部基金评委。

刘立新: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系主任、教授。曾多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项目及学校 211工程课题项目,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校优秀党员。主要研究领域:金融工程、数理金融、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极值理论及应用。

2010年9月12日 下午

1.台湾市场套利交易实务
■ 套利交易理论简析
■ 套利交易的操作条件
■ 台湾市场套利交易实务介绍
● 期货与现货套利
● 指数选择权套利

● 公债与利率交换套利
● 可转换债券套利
● 权证套利
■ 套利交易的风险
■ 结论:天下没有白吃的晚餐

2.股指期货在投资中的应用及相关投资业务
■ 作为快速Beta站位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 作为对冲风险的一个灵活的工具
■ 股指套利业务
■ 融券业务与股指期货
■ 作为短期融资、有效利用资金的工具

 

 

焦威文:现任德盛安联投信投资长。曾任宝来期货经理公司交易部经理、元大京华证券金融交易部副理、统一证券债券部自营交易科襄理、美国纽约雷曼兄弟公司市场风险分析师等职。在投资组合管理、计量模组分析、衍生产品交易等方面较为擅长。

凌献革:中国投资公司投资部高级经理、相对收益投资部副总监。主要负责发达市场股票投资业务。曾在纽约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等机构从事股票、外汇自营投资业务。拥有心理学、统计学以及金融工程等学科硕士学位。

圆桌讨论1: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机构使用之道

1.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收益属性
2.我国金融产品体系中金融衍生产品的作用与发展空间
3.金融衍生产品对于企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不同功能

4.如何控制投资套利活动中的过度风险
5.如何看待对冲交易中衍生产品的损失
6.如何看待对冲交易的风险治理与薪酬激励

黄康林: 野村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曾在雷曼兄弟(纽约)和高盛(纽约)等机构担任资深风险管理经理。

陈忠阳: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风险经理协会(PRMIA)北京分会会长。

焦威文:台湾德盛安联投信投资长。曾任职于宝来期货经理公司、元大京华证券、统一证券、美国纽约雷曼兄弟公司等。

丁圣元:现任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衍生产品部总经理。曾在渣打银行(香港)、高盛投资银行(香港)研修货币、资本市场业务。

毕万英:嘉实基金风险管理部总监 。曾在ING投资管理公司(美洲区)、Vanguard(先锋基金)集团及Evergreen(常青)投资管理公司等海外金融机构工作11年。

凌献革:中国投资公司投资部高级经理、相对收益投资部副总监。曾在纽约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贷等机构从事股票、外汇自营投资业务。

圆桌讨论2:中国的金融产品投资与风险管理之道

1.如何看待投资中的风险和收益和理解风险换收益
2.如何看待量化投资和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
3.金融衍生产品和做空机制的发展对投资风格和模式的影响

4.金融产品复杂化和复杂产品的交易和销售风险
5.中台(风险管理部门)的兴起和与前台的沟通合作
6.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应对策略

高震华: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公司管委会成员。曾任武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等职。

李祥林: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风险官、董事总经理。曾任花旗银行和巴克莱投行全球信用衍生品数量分析和研究部负责人,安盛金融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风险管理公司合伙人,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和金融产品部担任高级经理等职 。

陈东:经济学博士,任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访问学者,拥有17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并著有有多部金融著作。

林浩:华夏基金投资风险总监、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1998年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过基金经理助理、研究总监、基金经理等职。

彭旭: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十余年证券投资经验。曾任港澳证券投资银行部、投资部总经理,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助理,华夏证券委托理财部总经理、投资总监等职。

赵楠: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筹)拟任投资总监。12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员、研究总监、投委会委员以及中信建投证券公司交易部执行总经理等职。

微博热议
Copyright◎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返回和讯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