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绿色金融的实践成果已经遍地开花。
依托绿色发展理念,2017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浙江、广东、贵州、江西、新疆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区域试点。其中,浙江省湖州市作为“两山理论”发源地,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已经走在了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前列。
据湖州银保监分局副局长蓝春锋介绍,截至2019年6月末,湖州市绿色信贷余额达到923.99亿元(地方口径),占全部贷款比重20.84%;今年新增94.47亿元,信贷增速位列全省第三,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086%。
引金融活水,灌溉绿水青山,湖州已成为绿色金融实践的样本。当地商业银行和政府在持续协作配合中,总结出一套值得借鉴的经验。
四位一体“点绿成金”
“施绿”还需先“识绿”。
绿色金融带来了政策利好,一时之间,“涉绿”企业蜂拥而至寻求项目融资。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绿色评价标准,如何精准“识绿”,防范“漂绿”,成为摆在银行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8年4月,湖州推出全国首个绿色评价体系,制订发布《湖州市绿色项目认定评价方法》和《湖州市绿色企业认定评价方法》(以下统称为《评价方法》)。
这一《评价方法》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对有融资需求的绿色企业进行筛选初审,将其归入“普绿”或“非绿”的范畴,再将“普绿”企业按绿色程度细分为“深绿、中绿、浅绿”三个等级,并对照基准利率,给予12%、9%、6%的财政贴息。
在绿色认定标准的指引下,湖州当地银行有了清晰的行动指南,逐步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专营体系。
“湖州全市绿色专营机构达到35家,其中绿色专营支行共计14家。截至今年9月末,14家绿色支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共计78.24亿元,较年初增长26%,占14家支行全部贷款余额的76%。”湖州市金融办副主任潘春晖介绍道。
据了解,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落子湖州。今年8月,邮政银行在湖州成立绿色支行——吴兴绿色支行。据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湖州分行行长陈建平透露,华夏银行是首家在湖州成立绿色支行的股份行,华夏银行安吉支行的绿色信贷占比高达60%。
在服务当地实体经济的同时,绿色专营机构还积极与国际接轨,将世界组织项目落地本土。例如,湖州银行于今年7月24日加入赤道银行,成为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江苏银行之后的境内第三家赤道银行,未来将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华夏银行承接了世界银行节能转贷项目(CHEFF项目),并将项目配套资金中的800万美元投入湖州某光伏发电企业。
绿色专营体系的建立丰富了绿色产品供给。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产业基金等产品在湖州开花结果。其中绿色产业基金就有42支,基金总规模超过350亿元,共计发行绿色贴标债券12只,创新开发出七大绿色保险产品。
湖州大东吴集团专注绿色建筑产业,董事长吴淑英表示:“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目前的情况是银行有充裕的资金,用此寻找优质的项目。对银行来说,批贷速度至关重要,同时要有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创新去迎合市场发展需求。”
在推进绿色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湖州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其中。在由政府主导建立的绿色配套体系中,“绿贷通”充分运用了金融科技,是一个“一站式”银企对接服务平台。
“以前是企业找银行,现在是银行找企业。”潘春晖如是说。
潘春晖将“绿贷通”形容为“信贷超市”和“担保集市”,平台上陈列着银行的信贷产品和担保公司的服务项目。
在“信贷通”平台上,企业可以发布融资需求,“抢单”排名前三的银行才能和企业进行对接,并要求银行在3天内主动联系企业上门问询,9天内给出授信结果。据了解,平台上线一年以来成效突出,累计帮助全市1.2万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200多亿元,在业内已形成影响力。
同时,“信贷通”还充当着网上调解中心的角色,为纠纷调解提供咨询服务。和“信贷通”类似的服务平台还有“绿融通”和“绿信通”,分别为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为绿色企业和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服务。
此外,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还通过引入“赛马机制”,搭建起绿色银行激励体系。具体是将绿色信贷纳入银行的宏观审慎评估(MPA),并对在湖所有银行机构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金融机构申请再贷款、开展再贴现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的重要参考条件。
据潘春晖介绍,考核位列前三位的在湖绿色银行会获得50万元财政奖励,地方财政每年也会安排10亿元绿色专项资金,用来支持绿色金融创新。
绿色评价体系、绿色专营体系、绿色配套体系、绿色银行激励体系构成了“湖州经验”的核心。“四位一体”发挥而出的规模效应,让湖州成为绿色发展的“领头羊”。
绿色金融掷地有声
绿色金融初见成效,铸就了“湖州样本”的厚度。
湖州曾以纺织和建材为主导产业,其中纺织业会产生大量的水污染。如今,以牺牲环境求发展已经成为过去时。湖州向“绿色制造”全面转型,以绿色家居和新能源为发力点再出发。
湖州市安吉余村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人开山挖矿走上了致富路,但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余村人痛定思痛,关停矿山发展休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走上了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商业银行是推行绿色金融的生力军。仅仅是在环保行政处罚的约束下,企业生产的违规成本仍然较低,因此无法对排污行为形成有效遏制。银行能够从企业融资的源头进行把关,将污染企业拉入“黑名单”不予资金支持,侧重扶持绿色企业,由此形塑当地产业结构,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转型谈何容易?绿色企业普遍具有重资产的特点,项目往往前期投入巨大,短期难以实现收益,流动资金较为紧缺,因此对中长期信贷资金需求较大,这让众多中小企业望而生畏。
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美欣达集团起家于纺织印染,早先是一个高能耗、高产废的企业。目前已剥离高污染资产“轻装上阵”,将垃圾发电作为发展引擎。
“这样一个垃圾发电厂能够消耗湖州全市的垃圾废品。”在走访美欣达集团旗下垃圾发电厂——旺能环境(002034,股吧)时,美欣达集团副总经理方明康介绍道。在他看来,虽然环保企业各方面产出收入较为缓慢,但是现金流较为稳定,未来也能够保持高质量发展。
目前来看,绿色资产不良率及逾欠率都相对较低,这也是银行对绿色项目投资意愿增强的一个原因。华夏银行湖州分行行长陈建平对此作出解释:“一是绿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远高于一般非绿色项目;二是目前对于绿色项目的前期筛选及信贷准入较为严格;三是垃圾处理、治水项目已经较为成熟,多为国有或政府类项目,整体质地较高。”
需求缺口催生了金融产品供给。随着湖州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尤其是绿色债券使得银行有能力提供中长期贷款,绿色企业由此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
据大东吴集团董事长吴淑英介绍:“目前公司绿色建筑业务规模在100亿级,已获得银行3个亿的绿色贷款。未来二十五年,我们将坚持传统建筑转型升级,持续打造绿色建筑产品,完成双百亿的五年战略目标。”
“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地方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的这么一鼓力量。我想经过三五年的时间,地方经济绿色发展进程将会有很大成效。”大东吴集团董事长吴淑英如是说。
一只“绿色”蝴蝶轻轻振翅,带来了一场“绿色革命”。湖州的绿色成果,只是绿色金融落地实践的一个缩影。
未来,绿色金融大有可为,湖州为生态文明建设书写了一份喜人的答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