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辛继召 顾月 深圳、北京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为加强存款利率管理,人民银行近期向各分支机构及主要金融机构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利率自律管理。
本次《通知》将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纳入自律管理范围。
对于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收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保底收益率,也就是银行承诺客户可以获得的最低收益率,其性质与一般性存款利率类似;二是挂钩衍生品产生的收益,取决于衍生品投资情况。央行表示,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保底收益率明显高于一般性存款利率,不利于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应予以规范。
对于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央行表示由于其违反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全部提前支取的,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的规定,也应予以规范。
该通知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产品;强化对结构性存款的规范,加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管理,将结构性存款保底利率纳入自律管理范围;央行会将银行执行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并指导自律机制将上述情况纳入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央行发布的中资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统计,2020年1月,结构性存款暴涨1.19万亿元,至1月末总规模达10.79万亿元。而在2019年结构性存款严管的趋势下,全年结构性存款减少了185.84亿元。

在银行存款市场上,一直存在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智慧存款等高息揽储方式,其结构设计各有不同。由于中小银行的揽储能力较弱,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一直是这类高息存款的发行主力。
目前1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仅1.5%,但结构性存款的收益远超于此。这使得结构性存款成为承接保本理财的资管工具,更成为银行高息揽储的不二法门。随着近期整顿力度加大,结构性存款最低收益率开始逼近相应的存款基准利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各银行公布的在售结构性存款产品评测,以1年期为例,截至3月9日,平安银行(000001,股吧)“挂钩沪深300看跌敲出2020年1018期”结构性存款产品收益率最高达5.50%,最低为0.50%。
招行、兴业等1年期结构性存款最低收益率比1年期定存利率上浮25-45BP。比如,招行“黄金看涨三层M12”结构性存款的最高收益率是3.83%,最低收益率是1.75%。兴业银行(601166,股吧)“G款挂钩黄金看涨”结构性存款最高收益率3.60%,最低收益率1.95%。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安存宝挂钩汇率2020年第21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3.65%。
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未发布1年期结构性存款产品,期限最长的为半年。比如,“乐赢智信白银挂钩人民币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率1.95%-11.95%,期限185天;另一款“乐赢智信汇率挂钩人民币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率1.50%-4.0%。
在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中,监管要求银行降低利率支持小微企业,相应的存款利率也在降低。申万宏源(000166,股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测算,仅单一考虑结构性存款利率下降对银行2020年息差及利润的影响,假设各家银行结构性存款占比均为6%(2020年1月全行业结构性存款占境内存款比重),若结构性存款利率下降10BP,上市银行2020年息差提升0.12BP,2020年净利润增加0.1%。
央行在通知中要求,各存款类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规定,按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
去年12月,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已要求暂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去年5月,监管就已要求行业自律,清理按日均规模分档计息的活期存款产品。
靠档计息业内一般称智慧存款或智能存款,此次清查主要是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创新型存款中涉及变相价格竞争的产品,特别是靠档计息、按日均规模分档计息,本质仍为活期存款。
“这类产品适合资金量较大的企业客户,利率上浮可超过50%。”上述银行业内人士解释称,大部分银行早就有此类产品,各家利率定价不同,微众、网商等银行的发力,又让这类产品火了一把。
经过整顿后,这类产品在公开市场上逐渐消失。例如微众银行去年上线“智能存款”,至今显示仍在维护中,该行目前力推“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21资管+
本期编辑 辛继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资管+。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