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存单发行放量凸显银行负债压力较大 银行负债管理需规模和质量并重

2021-04-08 10:38:12 金融时报  赵萌

  近期,同业存单的发行放量引发市场关注。Wind数据显示,2021年3月,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超2.5万亿元,月度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50%。

  “同业存单规模的持续增长主要与银行尤其是部分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有关。”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供给端看,有因为市场预期货币政策正常化及市场利率上升而将发行提前的因素;从需求端看,近期权益市场走势调整,凸显了同业存单的投资价值。

  展望二季度,受访专家认为,考虑到同业存单到期量仍在14000亿元以上高位,这需要银行继续加大同业存单发行以稳定负债来源,在货币政策整体趋于收紧的预期下,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同业存单的发行规模还是发行利率都难有明显下降。

  一季度同业存单发行放量

  数据显示,同业存单不仅在3月单月发行规模创历史新高,拉长时间维度至今年前3个月,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也有大幅增加。截至3月28日,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已经达到7817亿元,而2019年和2020年同期分别为1421亿元和1957亿元。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3月单月以及今年以来同业存单的发行放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预期效应的存在。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预期上升,或将通过扩大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来对冲货币政策可能收紧的影响。”李佩珈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30家银行公布了2021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多数银行的2021年同业存单计划发行规模明显增长,调整范围在几十亿元至上千亿元不等。

  而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较大则是更为“根本”的原因。近期,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明确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六大要素,要求构建全面、系统的负债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此外,人民银行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起将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情况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小银行揽储难度加大,对同业存单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这一分析判断也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具体来看,同业存单的发行放量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今年3月,城商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7430亿元,较2月明显增长31.5%;农商行发行规模为2244亿元,较2月大幅增长51.6%;股份制银行发行规模为9742.1亿元,环比增长15.4%。

  同业存单“量价难下”

  “同业负债的主要种类包括同业理财、结构性存款、同业存单等,由于当前的政策规定‘同业负债总额不能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因此各种类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李佩珈认为,近期监管加大了对结构性存款、互联网存款等各类存款的整合力度,压降压力明显,为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的增长创造了条件。

  展望二季度,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上半年同业存单到期量较大,预计二季度同业存单发行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展望4月,有观点认为,不排除银行出于降低季度内发行成本不确定性、减轻后续发行压力的考虑而在季初增加同业存单发行的可能,同业存单供给或边际增加。

  “部分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的存在以及同业存单到期续作规模较大等因素,决定了4月同业存单发行大概率仍将保持较大规模。”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发行利率方面,Wind数据显示,同业存单在发行放量的同时,发行利率出现小幅下降。3月同业存单平均发行利率为2.9734%,虽高于1月的2.82%,但低于2月的3.028%。

  娄飞鹏认为,3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整体较2月小幅下降,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本身并不高的情况下,随着地方债发行分流资金,如果没有流动性投放对冲,则4月同业存单利率下行的概率较小。

  鹏扬基金现金策略副总监王莹莹表示,随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不同资质主体存单的利差受两方面影响,一是资金面的波动,二是信用环境的变化。好资质主体存单发行利率的中枢区间会相对稳定,围绕政策利率波动。

  多措并举缓解负债端压力

  “在金融脱媒、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同业存单是提高银行主动负债能力、应对全社会资金来源放缓的重要选项。”李佩珈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商业银行不仅将面临存款增长放缓、资产负债规模扩张受限的“老问题”,还将面临存款竞争加剧、资金来源稳定性受冲击的“新难题”。

  娄飞鹏认为,从这个意义上看,同业存单作为银行主要的主动负债管理工具,其作用将得到较好的发挥。尽管在此前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但同业存单、同业负债的规范发展一直在路上。

  “无疑,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在上升。”李佩珈建议,从银行机构的角度,一是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资产轻型化转型,摒弃传统的追求信贷扩张的发展模式,在优化资产结构、加快周转速度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二是转变负债管理模式,从仅注重负债规模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按照监管关于负债管理“六性”(稳定性、多样性、合理性、主动性、适当性和真实性)的要求,切实提高负债质量;三是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突出资金平衡理念,根据稳定的存款资金来源安排资产增长;四是合理推动业务创新,稳定核心负债。

  “要跳出负债抓负债。”娄飞鹏建议,银行机构统筹资产负债管理,既要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也要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沉淀资金,以缓解负债端压力。与此同时,规范合理使用主动负债管理工具。

(责任编辑:苏楠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