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普惠“两增”考核口径剔除票据业务,对票据融资有影响吗?

2021-04-14 17:32:46 第一财经 

日前,银保监会对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考核及监测口径进行了调整,要求从2021年起,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即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含)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户数,均不含票据贴现及转贴现业务数据。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对于票据融资规模影响有限,因为本身银行开展普惠类小微企业票据贴现或转贴现业务的规模就不大,同时,尽管票据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相关数据被“剔除”,但正常票据融资业务仍会开展,比如票据质押贷款就并未受到限制。

一位城商行普惠小微部相关负责人就对第一财经说,“实际上,对这一要求,银行之前就有预判,也对这块业务进行了压缩,目前普惠的票占比很少,影响不大”。

一位股份行上海分行票据中心负责人也对记者称,去除票据业务的相关数据后,银保监会对普惠金融的考核口径和央行的就保持一致了,之前央行就没有将票据贴现计入普惠金融考核范围。就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普惠的票据在各家银行占比都不是很大,即使有影响也相对有限,而且银行还可以做票据质押贷款,这部分仍可以计算到考核口径内。

市场上多数观点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将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实质普惠,即削弱部分机构为了完成指标一味做票据的动力,而是更多进行信贷投放。

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对第一财经称,这一政策可以看作是一个打补丁堵漏洞的政策,主要是之前部分银行为完成监管小微的“两增”指标,用票据贴现的路子去充数,与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关联不大。而政策出台后,一方面规避了这一风险,另一方面,即便票据贴现不纳入考核,银行内正常的票据业务仍会开展。

资深票据专家胡晓也对记者表示,出于对风险的考虑,一些金融机构靠打价格战拼抢优质普惠客户,通过低风险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完成普惠指标。而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监管考核口径中剔除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则是回归本源。一方面可以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普惠金融,不断加大拓展力度,落实普惠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减少票据市场的价格扭曲,减少套利。

目前,业内的共识在于,票据融资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据统计,2020年,企业用票金额合计82.7万亿元,小微企业用票金额为44.03万亿元,占比达53.2%;用票企业合计270.58万家,小微企业用票合计250.31万家,占比达92.5%。

“票据作为企业支付、结算、信用、融资的重要工具,已然成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可替代的金融产品。”普兰金服副总裁周海滨对记者说,相比较银行贷款,票据贴现手续更加简便快捷,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融资;另外,小微企业通过票据融资成本较低,票据也有利于宏观货币政策调控落地,通过再贴现业务来引导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合理配置到小微企业。

“未来,围绕票据可为小微企业构建多元化的普惠产品体系,从而更好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发展。”周海滨说。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