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化”走入“本土化”

2021-06-25 11:27:02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许予朋
  • 腾讯QQ
  • QQ空间

  外资银行作为外资金融集团在中国的“支点”,既携有外资企业的文化与基因,又在最前沿感受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化。

  不过,无论是参与金融市场项目的先行先试,还是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带来的历史机遇,每一次躬身入局,外资银行都面临与中资机构同台竞技的挑战,除了感受制度开放、参与竞争带来的“多巴胺”,更要建立与市场运行规律同频共振的长情,甚至做好因“水土不服”、集团战略变动而分手的准备。

  站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外资银行,如何才能将潜在的业务机会变为现实利益?

  更聚焦中国市场

  作为国际性银行集团全球版图的一份子,外资银行在中国展业的深度与广度,往往与其集团战略有密切关联。

  多家外资银行有关负责人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从集团层面看,目前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正在凸显。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银中国”)董事长朱彤指出,近两年,在全球经济受疫情所累经历衰退、资本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稳健发展,而且金融市场也在持续开放,发挥了稳定全球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关键作用,更加强了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

  “德意志银行传统上在全球相对聚焦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同时以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见长,这也是德意志银行在中国的定位和发力点。”朱彤说。

  部分外资银行将中国市场置于亚洲这一大版图下来考量。2020年,中国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出口规模达6984亿美元,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7%,进口额达7754亿美元,约占进口总额38%。随着中国在亚洲经贸往来中表现越来越活跃,对于服务跨境贸易见长的外资银行而言,无疑颇具吸引力。

  “中国是亚太地区国家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是亚太经济的引擎和‘晴雨表’。无论是支持贸易跨境流通,还是助推投资双向流动,都与渣打集团的业务优势相匹配。”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中国”)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说。

  全球战略驱动能为外资银行开展跨境服务提供更充足的弹药,但也可能成为掣肘。上海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由于股权结构单一、本地话语权不足、管理层级偏低等因素,叠加绝对值贡献度占比相对较低,外资银行母行必然会将在华机构视作全球战略版图的一个部分,服务于全球战略布局规划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在华外资银行的经营与决策。”

  2021年4月,花旗集团出于对全球投资回报率的考虑,宣布退出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银行业务。事后,花旗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行长林钰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布集团战略调整时,很多员工感到惊讶。”

  不过整体来看,外资银行看好中国的初心未泯。“随着中国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首个正常复工复产的国家,多家外资银行均表示将继续增强在中国运营的实力。目前,有数家在沪外资银行分行正在申请增加营运资金,夯实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基石。”上海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更重视本土化发展

  “外资银行是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中介,有利于降低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指出。

  依托全球网络与全球战略驱动,外资银行在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为市场主体提供综合跨境服务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德意志银行在中国一直坚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好连接中外资本市场、支持跨境贸易的桥梁作用。”朱彤指出,这样的定位对商业银行的国际经营网络、横跨交易银行和资本市场的业务能力提出很高要求,这也是德意志银行的优势所在。

  张晓蕾也向《中国银行保险报》分享了类似的观点。在她看来,外资银行在跨境业务方面的许多优势源自于“时间的积累”:在渣打集团服务的全球59个市场中,75%是“一带一路”市场;而且渣打集团在其中26个市场深耕超过100年。“优势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积累,对于当地投融资风险的判断也越来越精准。”张晓蕾说。

  不过,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外资银行聚焦服务本地中小企业客群、长尾客群,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下好本土化这步棋,对外资银行的差异化经营能力、获客能力、品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从合作对象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与中资银行的合作逐步增加,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互惠互赢的局面。从客户结构来看,外资银行的客户结构更加多元化,跨国企业、本地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客户均有涉及。”上海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外资银行也在寻求更多服务模式创新,提升与本土客户的黏性。一位国资私募基金业务人员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近期,某外资银行曾向该基金寻求合作。模式上,由银行为私募基金介绍创新企业项目,若所介绍企业符合该基金投资标准,基金会出资成为企业股东。同时,银行也可以与创新企业建立更深厚的信任关系,以便后续为企业进一步提供包括贷款、下游客户介绍在内的多种金融与非金融方面的服务。

  不过,上述私募基金人士评估后认为,相对于专业的企业融资中介,外资银行对所服务企业的了解程度和话语权都相对有限。若想谋求更有效的合作,还需在这两方面有所提升。

  更多“真金白银”投入中国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外资银行在华争相竞逐的另一片领域。

  6月10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现阶段最突出的一项任务就是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跃文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资本市场从“大”走向“强”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深化改革和释放市场活力,也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市场监管经验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宝贵操作经验。

  近年来,上海自贸区落地多项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试点,包括相继开放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等。上海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沪外资银行正通过申请各类托管业务牌照,通过债券通和结算代理人模式吸引外国投资人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协助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等方式,更好地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健康均衡发展。

  “在引入境外创新产品的同时,一些外资法人银行将产品设计、市场风险管理等专业管理团队也引入到上海本地,促进了国内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上述负责人说。

  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各项交易活动,也为外资银行更好服务客户提供“源动力”。

  在监管层鼓励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的背景下,债券承销牌照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资质。目前,渣打中国等6家外资银行拥有B类债券主承销业务牌照;德银中国与法国巴黎银行(中国)于2019年一举摘下中国A类债券主承销业务牌照。对此,朱彤表示,获此业务许可以来,德银中国已经组建了相关业务团队,且成功完成多笔项目,由此在国内的债务融资解决方案业务实现了新的突破。

  “外资银行牌照不断丰富的背后,实际上每一张都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是需要‘真金白银’来支撑的。”张晓蕾指出,“全球疫情之后,实际上机构做任何投资都是非常谨慎的。而我们在中国的投资可以说是大刀阔斧向前走的。”去年10月,渣打集团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证券公司设立审批材料。张晓蕾也期待在债券承销方面获得“含金量”更高的牌照。

  落子无悔。朱彤表示,下一步希望不断丰富德银中国在本地的产品和服务,既包括贸易融资、现金管理、证券投资服务等企业银行业务,也包括资本市场的综合业务。

(责任编辑:李悦 )
举报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