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来华支付不便怎么破

2024-02-27 00:52:46 北京商报网 

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外籍人员来华支付便利化问题也越发被重视。2月26日,“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截至发稿,该话题获得7997.8万阅读量和6.6万互动量。

有关分析认为,外籍来华人士支付不便的原因主要源于支付系统的跨境整合不足,缺乏针对外籍人士的定制化支付解决方案,要为外籍人士提供既便捷又符合其使用习惯的支付服务。事实上,我国一直在推动解决外籍来华人士支付便利化的问题。

国内外支付创新现断层

外国人在华支付到底堵在哪?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认为,这主要源于支付系统的跨境整合不足,缺乏针对外籍人士的定制化支付解决方案。其中,关键在于如何打破这些文化和技术的壁垒,为外籍人士提供既便捷又符合其使用习惯的支付服务。

“首先,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外籍人士可能在使用中国的移动支付应用时面临诸如界面语言不熟悉、操作习惯不同等实际困难;其次,其银行卡可能在中国境内无法直接使用,或者使用时受到交易限额、无法绑定到本地支付应用等诸多限制。”朱克力说。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则认为,中国支付创新较快,而全球其他国家的支付相对较慢,而且传统支付方式仍然是一些国家的主要支付形式。许多境外来华人士习惯使用银行卡、现金,而移动支付在中国更加普及,导致现金在华支付存在不便。

微信支付宝可绑定主流境外卡

“一直以来,人民银行均有强调在合规的前提下,提升支付服务的便利性。”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现有市场格局来看,境外来华人士支付的堵点正在逐渐被疏通。

正如王蓬博的观察,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等机构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创新研发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满足境外来华人员的移动支付需求。

2023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提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解决方案,包括完善境外银行卡受理环境、丰富移动支付产品供给、改善现钞使用环境等。

“目前,账户服务也正在不断优化,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指导银行实施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优化开户流程,提升有需求的境外来华人士开银行账户的便利化水平。”同时,就部分外籍人员担心的隐私与安全问题,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各大支付平台也在不断优化升级服务。2023年7月,为了解决来华外国人士支付便利化问题,微信和支付宝相继宣布全面开放绑定Visa、Mastercard等主流境外卡,并升级相关服务。同时,微信方面表示,优化完成后,单笔交易200元以下无需支付外卡交易手续费。

北京两机场启用示范区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眼下,各地也已经开始有序推进提高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便利化程度。

以北京为例,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整体思路,正积极推动重点商圈、景点、公园、4星级(含)以上酒店、三甲医院、商品房销售点等重点场景布放POS机或进行外卡受理能力升级改造,推动高铁站等城际出行场景POS机外卡受理能力改造、受理标识张贴等;积极推动全市4星级(含)以上酒店全部设置外卡取现ATM机、督促指导辖区内银行机构外卡取现ATM机等服务标识张贴规范,以及优化境外来华人员身份核验流程。

2月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正式启用,为境外来宾在抵京后第一时间提供境外银行卡刷卡、扫码支付、外币兑换、现金使用等服务。

加大必要资源投入打通堵点

国常会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是稳外资,也提出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

“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朱克力认为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经济角度来看,便利的支付环境能够吸引更多外籍人士来华旅游、工作和学习,进而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外籍人士能轻松支付时更有可能在中国境内增加消费,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大都市需要展现出对外籍人士的友好态度和服务水平,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支付服务,增强外籍人士对中国认同感和在华归属感,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友谊深化。”朱克力表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2月23日召开的国常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程靓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