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宇挂帅新品东方红动力领航,昔日广发名将折戟引质疑

2024-10-23 16:24:01 民商财经 微信号

本文授权来自《中国民商》

作者:闵晓强

编辑:李   鑫

随着股票市场回暖,主动权益类公募新品发行快马加鞭,根据基金发行排期表,从10月21日到11月8日,东方红动力领航混合就要上档发行,这只新品的拟任基金经理是苗宇。

苗宇何许人也呢?作为昔日广发基金的爆款基金经理,他管理的最佳成绩是广发竞争优势混合,该基金的任职回报接近200%;最为风光时,他的管理规模也曾突破百亿元大关。但在转投东证资管后,他被作为公司的核心基金经理重用,但目前所管的全部基金均录得负收益,特别是绝大部分基金的回撤超过15%。

那么,为何会让这样一位业绩褪色的基金经理挂帅新品,东证资管又是如何考虑呢?

苗宇管理首只产品,今年新增基金经理胡晓

在2022年11月初卸任了所有的在管广发系基金后,他于半年后在东证资管再次开启公募基金经理生涯,一次性接手了东方红睿满沪港深和东方红睿泽三年持有。此次新发的东方红动力领航,将是他在东证资管管理的第三只产品。

对此,两只老基金的成绩就会对投资者是否投资形成参考。截至10月18日收盘,均以A类份额为例,他管理东方红睿满沪港深的任职回报为-14.89%,管理东方红睿泽三年持有的任职回报为-16.48%。再看2024年以来的成绩,两只基金即便在近期股市大涨的前提下也还未能实现由负转正,投资上的瑕疵出现在哪里呢?

先看睿满沪港深基金,苗宇是从2023年6月3日开始管理的,到目前恰好经历了四个季度的财报披露周期。从今年的基金二季报来看,具体分析十大重仓股的行业属性,我们发现占据优势地位的还是白酒股,包括了五粮液、贵州茅台、迎驾贡酒和泸州老窖四家公司,这其中年内最新能够实现正收益的仅有五粮液一家。再往前分析此前的三份季报,能够发现三大白酒龙头一直在重仓股的行列中,同时今年一季报时还包括了另一家白酒公司今世缘。可惜的是,白酒板块近几年整体不在行业风口之上。

整体看6月30日的重仓股组合,年内在二级市场表现最好的公司还是组合中罕见的科技类标的—PCB龙头之一的沪电股份,目前股价已经接近翻倍,但它的占比也仅仅约为4.15%。再从组合其他公司来看,具体包括了美的集团、宁波银行、保利发展、牧原股份等,整体还是以偏蓝筹类公司为主。

而且对于一只沪港深类的基金来说,重仓股中港股寥寥无几未免是值得诟病的点,去年三四两份季报中尚且有腾讯控股的身影,今年前两份季报中甚至连这只港股互联网龙头股都已经彻底消失了。

在基金半年报中,基金经理苗宇表示:“本报告期内,组合变化较大,主要是减少了消费的配置比例,增加了家电、银行、化工等行业的配置。整体来看,组合比之前更加均衡,组合的整体市盈率较低。对消费配置的降低是比较大的调整,主要考虑还是行业周期问题,行业现在处于下行周期,消费行业的标的尽管很优秀,但是不可避免受到贝塔的影响,适当降低仓位规避风险。”

近年来多人跳槽,国庆节前王延飞卸任

虽然苗宇在东方红尚未证明自我却依然得到重用,背后的原因很有可能跟人才流失有关。比如近几年多人跳槽至与公司渊源颇深的泉果基金,最新的一例是国庆节前老将王延飞卸任了全部公司在管基金产品。

数据显示,他是东方红所一手培养出来的基金经理,截至卸任时的累计任职时间定格在了9年零117天上,肯定可以称为公募行业的一位老将。从过往管理的产品任职回报来看,王延飞的成绩相当抗打,其中四只都取得了超过两位数的正收益,仅有东方红恒元五年还在小幅浮亏中。

但问题也来自于他管理的诸如此类长锁定期基金中,就以东方红恒元五年为例,王延飞是从2020年5月14日开始管理,总共管理了四年出头的时间,也就是说尚未陪伴投资者走过一个完整的五年周期。毕竟东证资管的多只权益类公募产品都是带有长锁定期的情况,在未打开封闭时换人难免遭到投资者们的诟病。

目前东证资管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一号人物无疑是张锋,他也是公司的现任总经理,在管基金的规模超过200亿元,但不知道是否是行政职务缠身的缘故,他的投资成绩未免显得相形见绌:一方面是迄今最佳任职回报仅为-1.32%,另一方面是今年的业绩分化明显,在管基金中有一只实现了接近19%的正收益,但是另外两只还在修复组合净值下跌的过程之中。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民商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