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养老金融,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信贷融资需求。
去年12月以来,已有多份关于养老金融的文件出台,比如,央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特色分(支)行等养老金融专营机构。同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制定专项养老信贷政策。
在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被正式提出,在此背景下,多家银行管理层在党委会成立领导小组,或成立专门中心统筹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比如,工商银行总行党委成立服务“五篇大文章”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养老金融部;中国银行(601988)在去年4月成立养老金融中心,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业务重点支持领域。
多家银行积极推进养老金融布局,
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业务重点支持范畴
推进中国式养老事业、发展银发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人民福祉。养老金融是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债券、股权、理财等金融工具,满足社会成员的多样化养老需求,服务银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总和,包括养老金管理、银发经济融资与风险管理、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及老年群体金融权益保障等。
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金融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国家战略,多家银行管理层在党委会成立领导小组,或成立专门中心统筹养老金融业务发展。
比如,在架构设置上,工商银行(601398)总行党委成立服务“五篇大文章”领导小组,强化总行养老金融委员会职能,专门组建了养老金融部,38家一级(直属)分行均成立养老金融委员会。同时,该行还印发了《推动养老金融发展行动方案》,养老金融工作呈现出全面深入推进的良好局面。
中国银行则成立养老金融中心,该中心将全面统筹集团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并与各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和银发场景生态建设。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业务重点支持范畴,通过加强考核、配置激励费用,激发各级机构开展养老产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此外,该行还先后出台养老服务行业业务指引,提升信贷服务养老产业的专业性。
数据显示,去年6月末,交通银行优化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领域信贷政策,积极推进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业务,养老产业授信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8.83%,超过全行对公贷款平均增幅。
此外,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主要由个金部门牵头负责统筹协调养老金融相关工作。股份制银行中,光大银行(601818)、中信银行(601998)等同样为个金条线部门牵头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部分银行将养老金融与科技金融相结合,比如,招商银行(600036)在养老金融方面探索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服务线上化、经营管理数字化等方面持续建设特色服务能力。
全面布局三大主线,
养老产业金融支持渠道持续拓展
近年来,银行养老金融主要围绕三条主线展开,分别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
其中,在金融机构角度看,养老服务金融主要围绕老龄人群进行的适老化改造、各类“金融+养老”综合服务等。
比如,2024年12月,建设银行在全国31个省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养老中国行”主题活动,全面宣讲个人养老金政策和养老金融知识,为人民群众送上“养老第一课”。同时,该行还曾创新推出可应用于养老场景的资产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等新产品,优化线上渠道养老服务专区。
去年半年报显示,邮储银行完善个人养老金产品服务体系,通过网点柜面、手机银行等渠道,为客户提供开户、缴费、产品投资等个人养老金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养老金运营体系,推出退休待遇计算器、养老省税计算器等特色服务;推出“U享未来”个人养老金服务品牌,开展立体化投教宣传。
此外,《指导意见》要求,要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支持乡村旅居式养老服务等农村特色养老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网络布局,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养老产业金融主要围绕银发经济相关的产业及产业链服务,做好养老产业金融是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必然要求。
国有大行2024半年报显示,工商银行印发投融资支持养老产业意见,完善投向,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加大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力度;农业银行(601288)逐步建立起包含信贷、投资、租赁的多元化养老产业;中国银行积极参与“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质效,同时用足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向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和企业等主体提供优惠贷款,助力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建设银行则将养老产业纳入优先支持行业管理,提供差别化支持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进普惠养老再贷款投放。
去年6月末,交通银行(601328)优化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领域信贷政策,积极推进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业务,养老产业授信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8.83%,超过全行对公贷款平均增幅;养老产业授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7.02%。
不过,由于养老产业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等多项问题,虽然金融支持相关领域的渠道在不断加强,但目前的支持力度仍较为有限,因此加强养老产业金融政策引导十分重要。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专家称第三支柱的覆盖面应更大
养老金金融主要围绕养老第一、第二、第三支柱以及商业养老金提供的受托、账管、托管、投管等服务。
目前,我国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立足于保基本;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主要发挥补充作用;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是国家关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
去年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自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此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扩大到全国。
个人养老金为实现个人补充养老提供制度保障,由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每年不超过12000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此前表示:“目前,第一、第二支柱需要有雇主才能参与,而大部分中国的灵活就业人员和平台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是没有雇主或雇主是虚拟的,所以他们无法参与第一、第二支柱,只能依靠第三支柱。理论上讲,第三支柱的覆盖面应该更大。”
同时,他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大环境下,个人养老金对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提高个人养老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20年里,家庭财富增长迅速,养老金金融在其中的占比也在快速增长。未来,个人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职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将大幅提高金融资产在家庭财富中的比重。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此前也曾指出,个人养老金的推出是国际的基本做法,(目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通过参保缴费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各种利好,同时做强做大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储备。
在政策要求上,《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全国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丰富个人养老金账户可投资品类,落实好相关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研发符合参加人养老需求、具有长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个人养老金专属产品,支持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开发专属个人养老金储蓄产品。完善个人养老金提前支取机制,保障参加人特殊需求。
《2024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报告》指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银行储蓄/低风险理财产品为4种覆盖率最高的退休财务准备方式。
不过,如何提升产品吸引力亦是日后银行等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金证券(600109)研报表述,近年来,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稳步增长,但实际缴费率与缴费额均有待提升。考虑到个人养老金在“EET”模式下,领取时需补交3%个税,因此预计10%及以上税率人群方为个人养老金客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