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户存钱送Labubu、“苏超”门票?金融研究院实测:羊毛不好薅

2025-06-10 09:50:49 新浪网 

“?Labubu”盲盒、江苏“苏超”联赛近日火爆出圈,嗅觉敏锐的银行开始乘势营销。

平安银行部分网点推出了新开户回馈活动,新开户并存5万元即有机会获得Labubu。江苏银行(600919)App推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专区”,用户登录江苏银行App足球联赛专区,即有机会领取免费门票。

分析人士点评,银行为了营销“卷”出了新高度。但换个角度来看,如今的银行放下“身段”,开始为了吸引客户的关注、获得客户的信任而“卷”也未必是件坏事。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和边界,也是银行主动求变、提升竞争力的体现。

不过,银行在借势营销的同时,不能忽略合规的重要性。6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长三角某地金融监管部门近期下发通知,明确指出辖内银行机构不得通过向客户赠送实物礼品,或者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

平安银行新用户开卡存款送Labubu?

工作人员:活动火爆,送礼门槛提升!

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平安银行(000001)新开户并存款5万元,即可获得一个Labubu3.0。

金融研究院了解到,此次活动由平安银行西安未央路支行发起。

金融研究院以用户身份致电该支行了解活动具体内容。工作人员表示该活动真实有效,活动时间截止到6月底。

金融研究院进一步咨询了该活动的参与规则,发现与网友所述不符。

对此,该工作人员解释称“活动太火了。”

根据该工作人员的介绍,目前想要获得一个Labubu3.0,用户需要以“新客”的身份在平安银行开立储蓄卡,并存款至少5万元,存款期限不少于三个月。此外,还需要开立一张信用卡,开卡后需激活并完成首刷。

需要注意的是,“新客”身份是指用户从未在平安银行办理过储蓄卡和信用卡业务。

另外,金融研究院询问非西安本地用户是否可以参加活动?该工作人员,即便不是西安本地的也可以线上预约异地办理。

Labubu“一娃难求”之下,该活动一经推出,便吸引大批年轻人参与。

目前,除西安外,其他地区的平安银行分支机构也同步开展了新开户送Labubu的活动。在某社交平台上,成都、重庆、深圳、石家庄、北京等地的网友纷纷晒出自己通过参与银行活动获取的Labubu。

江苏银行APP免费送“苏超”门票?

目前活动已下架,客服:是否恢复上架等待通知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没有假球 全是世仇”......随着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的强势出圈,总冠名商江苏银行被意外带火,获得了超高的品牌曝光与关注度。

面对泼天的流量,江苏银行迅速行动,将赛事绑定品牌宣传。

5月31日,江苏银行在官方平台发布推文称“赛事周每周二14:00,江苏银行App免费放送足球联赛门票。”

根据介绍,江苏银行在其手机银行APP首页开设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专区”,用户足不出户就能畅享足球盛宴,更有三大核心功能帮助用户深度参与全省13城的绿茵对决。

其中,在赛事门票销售方面,江苏银行通过手机银行“江苏银行APP”推出免费领票活动,赛事周每周发放100张票,只要球迷注册登录“江苏银行APP”就可以免费领取。

用户可以在赛事周的每周二下午14点,登陆江苏银行APP进入足球联赛专区领取当周比赛门票,每场比赛限量100张,每位用户限领1张。

苏超门票“一票难求”之下,免费领票活动无疑吸引众多球迷的参与,助力江苏银行提升用户活跃度并拓展增量客户。

除了蹲守银行APP,更有球迷存款几十万,只为了让客户经理送张票。

此前,有媒体称,江苏银行的客户透露,“在江苏银行存了几十万,就为了让客户经理送苏超门票。”

不过,金融研究院发现,多名在江苏银行存款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客户在社交平台“吐槽”,即使有大额存款也无法获得赠票。

而且,宣称活动时间持续至2025年11月2日的“江苏银行APP”免费领票活动也提前遭遇下架。

对此,江苏银行客服表示,2025年6月6日活动下架,是否恢复上架等待通知。

长三角某地严禁辖内银行送实物揽储?

业内人士:有助于回归理性竞争轨道

近年来,银行蹭热度的营销方式花样繁多,热门电影、流量IP、网红玩偶、明星联名卡等都成为银行借力营销的抓手。

银行借势营销,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市场关注,依托外部势能实现低成本高效获客,实现品牌价值升华与生态场景突破。

针对近期引发热议的“存款送Labubu”事件,分析人士表示,银行为了营销“卷”出了新高度。但换个角度来看,如今的银行放下“身段”,开始为了吸引客户的关注、获得客户的信任而“卷”也未必是件坏事。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和边界,也是银行主动求变、提升竞争力的体现。当 90% 以上的基础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后,线下网点必然面临价值的重构——从过去的交易场所,转变为服务的体验空间。并且,网点缩编已是大势所趋,银行不再过度追求网点的密度和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也是这些年银行经营逻辑和发展理念不断迭代升级的结果。

该分析人士还表示,期待未来银行不要只把火力用在花式营销拉新客上,不要只关注短期的存款指标而忽略长期的客户深耕。而是把更多的资源用在如何借助网点优势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如何“卷”出更好的客户体验上。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借势营销“内卷”的同时,亦不能忽略合规的重要性。

6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长三角某地金融监管部门近期下发通知,明确指出辖内银行机构不得通过向客户赠送实物礼品,或者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如有上述情况,当地监管要求相关产品须立即暂停发售,宣传展示物料同步清理下架,并且存量业务应于2025年底前有序退出。

对于监管的举措,业内人士分析,个别地区监管部门持续规范存款吸收行为,核心目的在于遏制银行通过不正当手段揽储,防范金融风险传导。禁止赠送实物、互联网平台合作等揽储方式,有助于推动银行回归理性竞争轨道,将资源聚焦于服务质量提升与产品创新,而非依赖高成本营销手段争夺存款资源。

事实上,早在2018年,原银保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就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