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透过财报看51信用卡的金融创新逻辑

2019-03-28 21:21:24 和讯名家 

  文 |威连

  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信用卡管理和申请平台,51信用卡以信用卡管理为入口,为银行发放信用卡、提供信贷产品金融增值服务。

  由于获客成本低、用户信用高,各项业务又能相互促进,51信用卡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平台,稳坐国内在线信用卡管理的“头把交椅”。

  3月26日晚间,51信用卡(02051-HK)公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度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51信用卡总营收为28.12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科技服务业务增速显著,达到2.56亿元,同比增长82.1%;而采取了稳健经营策略下的信贷撮合业务仍然取得了较高收益,营收达20.56亿元,同比增长26.3%。

  财报指出,2018年度通过51信用卡管家偿还信用卡及其他账单还款交易金额为18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71.6%;截至2018年底,平台累计管理信用卡张数上涨到1.23亿张。

  用户方面,在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51信用卡依然保持稳步的增长。截至2018年底,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达到7590万,继续保持同比增长趋势,涨幅超过22%。

  51信用卡还透露,2018年度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并上线的“费马”全生命周期营销解决方案和“光锥”风控大数据AI解决方案,在降低获客成本、提高精准营销效率、优化产品体验、提高风控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

  受益于财报的发布,51信用卡(2051.HK)昨日盘中股价大涨逾30%,股价一举超过每股7港币,市值突破80亿港币。

  收入结构调整,三大业务全面发力

  51信用卡以信用卡管理为切入点,逐渐扩展到为个人信用管理服务,切中了用户的需求痛点。

  按照服务类别,51信用卡现阶段业务分为3种,分别是个人信用管理服务、信用卡科技服务和线上信贷撮合及投资服务。

  个人信用管理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信用卡管理服务,包括账单管理及还款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来监控信用卡账单及其他个人财务负债并接收定期还款提示,如房屋按揭、汽车贷款及水电账单等。

  信用卡科技服务:主要是公司基于信用卡管理用户的过往信用记录,让用户得以快速地申请新的信用卡。另外,公司和信用卡发卡银行联合为信用卡管理用户提供联名信用卡服务。

  线上信贷撮合业务:面向信用卡用户和非信用卡用户提供2种服务,一是提供贷款服务,二是提供投资服务。

  很明显,信用管理服务业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入口,是公司其他业务的用户获取通道;而信用卡科技业务和贷款业务则为信用卡管理带来新的用户。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002736)经济研究所整理

  从财报可以看出,3大业务构成了自成正反馈系统:51信用卡管理平台吸引流量,再通过“51人品贷、51人品、给你花”服务用户,或者将用户导流给第三方平台。各方相互促进,用户粘性大大增加。

  财报显示,2018年51信用卡3大业务均有大幅提升,其中信贷撮合业务达到20.56亿元,同比增长26.3%;信贷介绍服务费为2.03亿元,同比增长7.3%;信用卡科技服务费为2.56亿元,同比增长82.1%。

  以科技服务为代表的非在线信贷撮合业务板块收入占比逐步增加,意味着51信用卡对收入结构的升级调整效果已经显现,平台抗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七成收入来自信贷撮合业务

  在“工具获客、金融变现”的业务模式下,借贷撮合仍是51信用卡的最大业务。财报显示,51信用卡2018年的借贷撮合及服务费收入为20.6亿,占公司总营收的73%。

  比体量和收入更重要的,是信贷撮合服务业务的客户结构优化。财报表示,51信用卡2018年贷款业务采取了更加谨慎和稳健的策略;同时,受去年P2P和消费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服务重心更侧重信用卡人群。

  图片来自51信用卡社区

  从业务量来看,2018全年51信用卡累计放款250亿,而2017全年放款339亿,这主要由于51信用卡缩减了无卡人群贷款。

  首先,有卡人群贷款整体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市场业务量受市场波动影响全面下滑的2018年,这一业绩还算亮眼。针对信用卡持有人,51信用卡2018全年放款205亿,借款人数量80万人,贷款笔数140万笔,笔均借款1.49万,平均期限13.6个月。

  其次,缩减无卡人群贷款。针对无卡人群,51信用卡全年放款压缩到46亿,借款人数量压缩到70万人,贷款笔数90万笔,笔借款均5000元,平均期限10个月。而2017年同期,放款规模高达120亿,借款人数量180万,贷款笔数460万笔,笔均借款4000元,平均期限9.5个月。

  分析人士指出,短期来看,谨慎策略会影响公司业绩和利润的增速,使得51信用卡在行业内看起来不是走得最快的;但从中长期来看,越是对风险敏感,意味着公司能避免走弯路,能够走得更远。

  事实上,随着定向缩窄无卡人群的借贷规模,公司的风险也大大降低。持有信用卡的用户,其征信记录已经通过银行尽调与筛选,这也是为什么公司能在体量增速不大的情况下,实现收入较快增长。

  51信用卡强调,自2012年以来平台积累了大量高质量金融用户,而转化为信贷交易的用户仅有较小部分,未来增长空间广阔。截至2018年末,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规模达7590万人,全年借款人数量150万人。

  信贷撮合业务的资金来源方面来看,2017年底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公司为严格遵守国家监管要求一度暂停了与机构融资伙伴的合作。在2018年的4月公司重新获得融资担保许可证,截至到2018年底,公司已快速获得金融机构授信超过100亿。

  图片来自chinaz.com

  近期,多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财报都显示,来自持牌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迅速增长,助贷模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究其原因,在现金贷新政、P2P网贷规模限制等监管政策下,助贷机构较为依赖来自传统机构的资金。

  此前的“兜底”模式已无以为继,助贷机构开始引入融资担保、信用保证保险等。来自银行、消费金融、信托的资金,正在通过助贷这一模式,托起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

  51信用卡在拓展线上借贷服务领域,旗下的51人品平台于2018年9月率先完成了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数据报送系统的数据对接和报送工作,满足监管要求并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随着P2P网贷机构的良性退出,对于51信用卡这样有志于合规发展的平台来说是一大利好。

  科研成果显著,科技业务猛增

  过去一年,51信用卡通过加大大数据、风控等技术投入,不断地夯实了公司竞争壁垒。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高达3.29亿元,同比增长25.7%。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就已经非常可观,而51信用卡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2%。高研发投入带来高产出,2018年51信用卡大数据科技创新力日益凸显。

  财报显示,受益于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合作银行数量的增加,信用卡科技服务板块整体收入达到2.56亿元,同比增长82.1%,成为涨幅最大的业务,同时该板块营收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数据来自51信用卡2018年报

  财报还透露,2018年通过公司所发行的信用卡张数达270万张,较2017年的210万张增长28.6%;公司和24家银行开展信用卡科技服务合作,合作银行数量较2017年稳步上涨。

  作为金融科技生态的第一环,科技研发为51信用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随着多元用户群体增多、应用场景和产品丰富,风控系统日臻成熟,51信用卡规模优势将持续放大。

  财报还表示,2018年51信用卡自主研发并上线的“光锥”风控大数据AI解决方案和“费马”全生命周期营销解决方案,在降低获客成本、提高精准营销效率、优化产品体验、提高风控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

  其中,“光锥”能保证风控模型的即时性和提高其稳定性,而“费马”利用积累的大数据进行渠道价值量化及精准实时调控,通过渠道追踪、意图识别、实时计算等步骤,完成用户的转化,最大化地挖掘用户价值并降低获客成本。

  从财报可以看出,2018年公司营销及广告费5.92亿,较上年稳步下降;营销和广告费占总收入21%,同比下降5pct,用户获客的效率获得较大提升。同时,该营销方案已实际应用于51信用卡的合作银行,并帮助该银行将发卡量从此前3年累计10万张提高到了单年28万张。

  51信用卡副董事魏建鹏表示,“费马”和“光锥”两个系统基于公司过去所累积的用户数据推出,可有效提升用户转化率以及增加用户粘性,“未来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还会保持较高水平,虽然短期来看是支出,但长期可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度增加用户粘性并带来营收增长。”

  依托大数据技术挖掘用户行为特征,通过把握和激发用户需求创造高频服务与产品,延展服务链条及覆盖面,可以说51信用卡已经获得了宝贵的海量精准用户和强劲的自我造血能力,在金融科技下半场的竞争中也将表现得更加突出。

  总结

  在缺乏独特商业路径和盈利模式的新经济领域,51信用卡依托信用卡生态,从工具类应用一路走到金融科技独角兽,其成长经历可以说颇为“传奇”。

  通过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在2018年强监管的大形势下,51信用卡依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不管是营收、注册用户还是管理信用卡数量,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随着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业务模式的不断调整,51信用卡或将继续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平台,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与服务,从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过分依赖单一的营收业务仍然存在不可忽略的风险,要想真正地坐稳“头把交椅”,还有待于互联网金融消费和小额贷款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以及公司“护城河”的进一步夯实。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