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安信托的董事长更替得有些频繁。
自2014年12月张金顺从任职了10年的原董事长童恺手中正式接棒以来,平安信托就进入了一轮“流水的董事长”状态,五年来多次更换董事长。
高频轮换的背后,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方面,就宏观环境而言,信托行业近年来整体触底,十面埋伏;另一方面,作为平安信托的母公司,平安集团也在转型升级,业务模块合并分立时有发生。
当然,五年来,每一位董事长都为平安信托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解决了一些老的问题。6月3日传来消息,具有丰富银行从业经验的姚贵平将担任平安信托党委书记,并拟任董事长。未来,平安信托又将如何变身还将拭目以待。
铁打的总经理、流水的董事长
原平安信托董事长兼CEO童恺可谓是平安信托这15年来任职最久的董事长,从2004年开始执掌平安信托到2014年离任,服务期长达10年。
童恺拥有高盛和麦肯锡的从业经验,符合中国平安(601318)董事长马明哲一贯的用人策略,童恺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管理经验也带到了平安信托。
平安信托较早地介入了PE、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非资本市场投资领域,也是最早开始建立产品直销渠道的信托公司。
童恺对于平安信托的定位是“成为中国最大、盈利最佳的财富管理商” 。 在童恺时代,平安信托完成了对上海家化(600315)的收购,一时间声名大噪。但此后又与上海家化矛盾激化,公开对峙。
2014年,信托业迎来新一轮的行业人事调整。年初,多家信托公司高管变更,年中,市场传出童恺或将被调至平安集团任职的消息,年末,原平安银行(000001)总行副行长兼北京分行行长张金顺正式接棒平安信托董事长一职。
说到张金顺,就不得不提原平安银行行长邵平。2012年,邵平出任平安银行行长一职,他在民生银行(600016)时的一班人马也跟随邵平来到了平安银行,张金顺便是其一。
张金顺的到来也意味着平安信托跨入了一个崭新时代。此后,平安信托经历一场变革,张金顺也带来了一批银行系人员参与其中,重塑平安信托内部组织架构。
然而,上任不到一年,就有市场消息称,张金顺因身体原因辞职,董事长一职将由平安租赁董事长方蔚豪接任。
当时,平安集团对此的回应是:根据公司(平安信托)发展需要,公司董事会推荐方蔚豪出任公司执行董事,此项任命尚待有关程序及监管部门的批准。在新任董事长获得监管任职资格批复履职前,公司董事任汇川将代行董事长职责。
作为中国平安的总经理,任汇川于2015年11月起开始兼任平安信托董事长,直到新任董事长姚贵平到任。
虽然平安信托的董事长更迭较频繁,但总经理却相当稳定,扣除中间大约一年的时间由冷培栋出任总经理外,其余时间一直由宋成立担任。
宋成立于1992年加入中国平安,历任平安产险副总经理等职务,2003年7月至2015年7月这12年中,宋成立一直担任平安信托总经理,2017 年 5 月,宋成立再次出任总经理。
业务框架几经更迭
可以看到,每一位董事长都为平安信托注入了新的理念。比如,童恺来到平安信托的第一个使命就是打造非资本市场投资能力,但后来发现,第三方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需求及市场潜力更大。
在张金顺时代,根据平安集团的要求进行了一轮组织框架调整,从原来“小前台,大后台”的架构模式改为事业部模式,筹建多个新事业部,包括投行业务事业部、新业务发展事业部、交易金融事业部、科技开发部等。
张金顺提出的“一收一放”聚焦战略:收窄投资行业范围、目标资产和投资项目额度,聚焦在衣食住行、环保、消费、高端制造等重点行业;放飞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计划充分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提供包括股权、债权、夹层、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在内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在任汇川代理董事长时代,更是从平安全集团层面出发,对平安信托做了一次新的梳理和定位,包括在2018年平安信托的财富管理团队并入平安银行私人银行,平安银行由此作为平安集团高净值客户的主要经营阵地。
早在2012年,就有业内人士透露“平安信托私人财富管理部门可能即将并入银行”的消息,但此后因引发员工反对而被搁置,这一计划直到2018年才得以完成。
尽管平安信托还为此“难受”了一段时间,但目前已基本恢复常态,调整后的平安信托业务框架也与以往大不相同。
2017年,平安信托总经理室下辖三大业务板块:财富、基金和管理支持。基金条线下设PE 投资事业部、地产投资事业部、基础产业投资事业部、金融市场事业部、资本市场事业部、PPP事业部、区域事业部、财富事业部、资产证券化部、综合金融部。管理支持则为后台。
2018年,调整后的业务框架没了财富板块,前后台合并,之前的9个事业部合并为4个事业部,即金融服务事业部、私募股权事业部、投资投行事业部和基建投资事业部,后台则为风控运营和共同资源。
截至2018年报告期末,平安信托职工人数为382人,与2015年的1120人相比,精简了近三分之二。如今,平安信托的新战略是,抓住“机构资产管理、精品另类投行、信托受托服务”业务机会,将未来几年的核心业务聚焦在“金融服务、基建投资、私募股权、投行服务”上,同时不断强化智能风控与管理平台,严控风险、赋能业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