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数字化观察之三十一:开放银行之走近腾讯&微众(上)

2019-08-27 16:59:03 和讯名家 

  近年来,银行业在外部环境及行业竞争压力的推动下向轻型化、数字化、精细化、综合化、生态化发展,逐步探索“平台化、生态化、开放化”模式的构建。开放银行模式将成为推动传统银行服务向银行生态圈进阶的必经之路。短短两年时间,开放银行已经从概念的初步提出到成为行业佼佼者争相追逐的热点。

  为此,微金融50人论坛和《银行家》杂志于8月2日在深圳联合举办“开放银行之走近腾讯&微众”交流研讨会,聚焦开放银行,从实践及发展视角探讨开放银行构建,以及传统银行如何向开放银行转变。

  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负责人 王炜

  开放银行是未来银行破局之道

  2017年国内银行开始系统化探索数字化转型,银行数字化转型逐渐从互联网金融业务、电子渠道等简单层面逐步拓展到包括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渠道、营销、风险以及IT等各领域的系统化工作。在业务领域,从零售业务到公司业务再到与智慧城市关联,构建与C端、B端、G端连接的数字化银行生态体系。数字银行服务的渐次推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公司业务与产业互联网连接,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资金运行效率。《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第一阶段调研了16家机构,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省联社等各类银行机构,尝试总结分析数字化发展各领域的共性、难点及解决之道,供大家参考,以期行业共同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实践中各行依托自身固有优势,或单点突破以点带面发展,或整体推动各业务条线齐头并进,涌现出各类典型案例。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个重点是发展场景金融,再往外延伸至生态圈建设,构筑服务平台,银行利用金融科技解决客户的痛点问题做服务转型,打造第二发展曲线。打造第二发展曲线很多涉及到开放共享,开放银行也就成了银行转型的必经之路。开放银行是顺应行业发展的产物,更是银行未来的破局之道。

  开放银行的实质是通过开放与共享,打造银行生态圈,通过多元场景和海量数据升级服务水平,同时借助数据的流动打通价值链端到端的链接,提升风险经营与价值再造的能力。正如《Bank4.0》所述,“Banking everywhere,but never at a bank”。服务模式的改变,对开放银行的能力要求也与传统银行不同。开放银行给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国内开放银行实践中有两个典型的案例:微众银行,包括背后的腾讯;网商银行,包括背后的阿里,两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建立了各自开放银行的业务模式。今天大家一起走近微众银行、走近腾讯,听听他们对开放银行的理解,看看他们开放银行的业务实践,了解平安、建行、江苏银行等机构在开放银行领域的实践,与专家一起分析探讨未来发展之路。

  微众银行基础科技产品部负责人 卢道和

  微众银行的开放银行战略

  微众银行是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愿景是服务普罗大众和中小企业,微是微小企业,众是普罗大众。微众银行是一家科技银行,科技人员占比大于50%,业务基本上都是科技驱动的,包括在需求环节,科技和业务都是共同来完成的,所以可以快速投入开发试错,这跟传统银行的做法不一样。微众银行依赖纯线上服务,从真正开始经营第一个产品业务至今4年多时间,服务7x24的持续提供,从没有间断。

  基于这些特色,针对用户在不同频度、不同场景下的金融需求,组建了大众银行、直通银行和场景银行三大业务板块。以场景银行为例,典型的B2B2C——微车贷产品,是与互联网二手车平台合作,依托他们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流量,微众银行提供银行服务。这是一个典型的场景金融,客户在二手车平台上看车、选车、做估值,需要金融服务时,才会弹出微众银行的金融服务。大众银行和直通银行是B2C——如微粒贷、微业贷和直销银行APP,直销银行APP获客数已经达到2000多万,全是从线上通过开放平台或者场景金融获得的客户,并推进与合作伙伴开放创新。微业贷的企业客户规模微小到银行原本不会把它当企业来看,贷款额只有20万,所以也叫做企业版的微粒贷。

  B2B2C是典型开放银行的做法,微众银行有比较多的案例,做到这些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A:人工智能(AI),B:区块链(Blockchain),C:云计算(Cloud Computing)D:大数据(Big Data)。这些能力可以助力银行业务的“三升两降”:提升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提升业务规模;降低成本、降低风险。

  开放银行的核心不是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或者大企业客户,开放银行更多的是服务长尾客群,服务下沉,用场景金融的方式。现在有一些平台已经开始触达到三、四线以下城市,微众银行帮助这些平台,把金融能力加到场景当中。

  长尾客户单个客户的贡献价值低,交易频度可能比较高,交易笔数更多,支持这种服务的能力反而比高净值客户更复杂,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微粒贷的贷款金额每笔平均只有8100元,7成以上的客户所负担的最终成本,是小于100元的。从经营角度考虑,每笔交易的科技成本和运营成本必须足够低,银行才有盈利的空间。

  基于场景服务的系统支持与传统银行也是不同的。比如微车贷,面对多个二手车商,微众银行内部有多套系统来支持,市场上很多二手车互联网平台虽然看起来业务模式一样,但每个经营模式的细节和场景都有区别,他们有的是付一半款能开车走,有的是去掉中间商。微众银行的产品核心是提供二手车的贷款,嵌进场景也不一样。因为业务场景不同,客户体验不同,所以要有不同的方式支持,这对银行的能力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

  第一个要有敏捷的产品投放能力。原来的银行业务,一个业务需求说明书可能就要一两个月,跟IT反复沟通可能再要一两个月。如果嵌到合作方场景当中,如果觉得这个场景可以做,应该非常快把这个事情做进去,互联网节奏非常快,三四个月可能场景都已经不一样。场景接得越多,对敏捷的要求越高。

  第二个是要有低的IT运维成本。IT成本高是很难对接很多场景的,因为场景在刚开始谈时觉得逻辑可行,只有上线后场景真正接起来才能知道客户的表现怎么样,数据怎么样,这些谈是谈不出来的,也许上线跑几个月发现不行死掉了,所以IT的成本控制要求非常高,降不到这个成本很难做开放和场景的对接。

  第三个是要支持高并发交易量。做场景金融,流量不能预测,要保证不管什么效果系统都能支撑得了,随时支持高并发。

  开放银行应该是一个渐进性的3O体系。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是基于API、SDK、H5、小程序,这是API Banking。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微众银行直接将技术开源给合作机构,比如帮零售机构做一套它会员体系或者卡券体系的方案,零售机构在上面做自己的特色,类似互联网二手车交易的方式,把最核心的平台技术开源给车商,车商利用二手车平台构建自己有特色的部分,这就能极大节约客户的投入。第一种方式是钓鱼大家分着吃,第二种方式是微众银行给他钓鱼竿,他钓出来可能是虾,有可能是螃蟹。开放协作(Open Collaboration): 微众银行的底层技术平台可以通过区块链构建分布式商业的基础设施,互相连接起来,让钓出来虾的人和钓出来螃蟹的人互相交换,把类似垂直领域的事情构建一个生态,银行基于生态提供服务。

  做开放银行时也会碰到一些问题。例如信息安全问题、合作伙伴众多时连接效率的问题、业务连接性问题等,还有各方协作基于数据共享隐私保护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开放银行建设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波士顿咨询资深顾问  孙中东

  开放银行实战

  数字化、移动化深刻影响客户、商业及生活方式,进而改变金融业务模式。银行未来竞争模式的四大核心竞争力:场景驱动、体验驱动、数据驱动、敏捷驱动,都离不开开放。从方法论来看,开放是四大驱动力的共性要求。开放银行是以开放平台API/SDK等技术手段连接生态场景,并以数字化方式运营,向生态场景中的客户全面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的银行。开放银行是银行在互联网时代获取客户、服务客户以及留住客户的最佳实践,解决了银行业务在互联网时代的经营难题。开放银行体系包含两个部分:开放平台体系和综合金融服务(SDK)。目前业界提的最多的开放平台(API),尚未全面实现 SDK。

  国内开放银行雏形始于2012年,2016年后开放脚步加速,2018年成为开放银行发展元年,开放银行进入主流银行战略议程。开放银行是面向生态的银行商业模式和金融模式数字化的重塑,不只是一个API平台,也不只是一个技术架构,是前中后台能力全面开放,走出去和引进来。整个架构从顶层设计到模式、组织架构都要做转型。

  顶层设计我提出来一套方法论1+1+N,1:以客户为中心,1:融入互联网生态,N:融入互联网模式创新服务和产品。打造数字化银行的21项能力,包括三类,一类是金融基本服务能力:统一的客户及账户管理能力;集中总账的管理能力;公司及零售客户的产品研发及服务能力;高效交易能力;多渠道整合能力;精准的客户关系管理及分析能力;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二类是互联网场景服务延伸能力:基于自建、合作、植入场景模式提供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能力;为产业链条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综合化服务的能力;迅速响应和满足个人、小微企业的民生类、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提供非金融、增值服务吸引客户,避免同质化竞争的能力;全方位融入社交化网络、了解最新需求、与客户互动的能力;基于移动技术,创新银行产品、渠道和对客服务模式的能力;与中小银行、金融同业合作共赢的能力;三类是互联网生态支撑能力:提供客户统一视图、统一成长体系和服务、一致体验的能力;互联网模式下对公对私一体化、跨行跨境一体化的支付能力;快速有效的将现有银行系统交易微服务化、组件化的能力;开放合作的方式支持内外部机构共同创新业务和产品的能力;为各领域提供精准营销、大数据风控和反欺诈的能力;以共享、云化的方式,将特色、非金融服务推向客户的能力;有效隔绝互联网安全风险,提供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的能力。

  接下来是商业模式的设计,设计的核心是筛选场景。结合银行内外部资源优势,筛选出目标行业和场景,以打造零售生态。融入场景的过程涉及到对银行组织架构的改进,通过业务、运营、风控、科技,打造四维一体的敏捷团队,解决银行与互联网场景对接的痛点,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把风控和科技植入到前台,效率会大大提升。

  开放式的运营架构:小前台、大中台、稳后台。敏捷前台,负责各项业务端到端的客群经营、合作伙伴管理、业务运营、 流程管理。共享中台,业务中台包括客户体验模块:利用刷脸支付、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保证各个客户端到端客户旅程的体验最优;互联网化运营类:数据驱动、场景驱动的营销管理、风控管理、产品管理能力;核心金融功能模块:银行传统的业务中台体系,包括客户中心、产品中心、资产中心等;生态开放模块:支持通过API网关等方式提供企业端、商户 端、开发者开放合作能力,进行联合数字化运营等。数据中台:核心是数据应用能力,包括客户洞察、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IT开发中台:IT研发的中间件管理等。稳健后台,通过分布式、微服务技术平台构建敏捷的数字银行后台应用,实现高容错、高性能、高扩展的新一代银行基础架构。

  建设开放银行中台,打造营销、风控、开放伙伴管理业务中台以及强大的数据中台。客户营销中台能力,需涵盖从客户画像、触达、营销、运营、客服和渠道 管理的全方面体系。API合作伙伴管理,可采用多种不同的API合作模式,并建立相关管理机制,提升合作与业务拓展效率。数据中台的关键能力,是能支持海量的数据在线/离线数据的采集能力、海量数据加工和存储能力、数据资产建设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能形成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业务应用方案,协助前台管理部门实现大数据业务价值。

  开放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是打造未来一流银行的战略制高点。

  建行深圳分行开放银行项目负责人  甘勇

  建行开放式银行实践与探索

  建行2016年开始做开放式银行,当时叫直销银行。做直销银行过程当中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它是一个独立的渠道,那和已有的网上银行是什么样关系,各自如何定位?实践中发现,打价格差或产品优惠利率往往将原有传统渠道的客户往直销银行分流,而外面的客户没进来。这种模式推出去,手机银行会存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况,于是就想在直销银行做一个转型。做转型时发现,花旗银行提出开放Banking,利用银行的能力把自己的服务推出。建行直销银行转型的目标是做星银行,希望像星星一样遍布到各个应用场景中去。经过三年努力,2018年我们获得深圳市金融创新奖一等奖。

  为什么要做开放式银行?做传统银行渠道会面临一个问题,客户到线下网点来的机会越来越少,电子银行使用率也在下降,大部分都去了微信或者支付宝。另外客户在场景端形成一个使用习惯,可能在过程中需要购买金融产品,这个情况下银行放下身段,和场景合作,让客户在场景中不知不觉使用金融服务。这是在个人端发展直销银行的初衷。

  还有一个原因是产业互联网升级。银行现在做的都叫消费互联网,就是个人客户往往使用互联网的产品,使用它的金融服务。而产业互联网刚刚起步,很多传统企业包括供应链都非常落后,它使用的产品往往和银行体系是隔离的,除非做银企直联,没做银企直联之前都是隔离的。把银行的金融能力和现有的产业互联网融合,把银行的服务、产品和技术、渠道开放出来,帮助产业互联网的升级。这是第二个初衷。

  为了方便合作伙伴了解建行到底能开放什么能力,我们上线了一个网站,介绍开放哪些服务。底层是直销银行,通过2类户帐户为依托,将银行所有功能标准化。合作企业其实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金融服务,建行将服务直接嵌入其流程,客户根本感受不到银行的存在,就认为是企业本身业务能力的提升。建行不断增加服务的开放种类,例如对公产品、个人资金证明等,无缝融入社会生活、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最终的目的是打造繁荣的生态圈,实现共赢。

  以开放式银行为核心,做了应用风火轮。将所有的产品包装好了之后,形成一些标准化的服务模块,这种标准化的服务模块合作企业可能并不知道里面银行有什么能力,银行根据其服务流程帮助设置,把这些标准化模块无缝嵌入它的业务流程中去。建行开放式银行亮点有二:需要服务时我们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科技赋能,帮助做产业升级。

  例如深圳福彩在线兑奖,彩民在线下买完彩票之后,中奖500元钱以下的彩票,只需下载一个APP,在线实时操作,可直接在线验奖、兑奖无需再前往站点,解决了验奖、兑奖不够便捷的问题,节省彩民的时间,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实现福彩全流程线上化。再一个例子是和企业微信合作的薪管家,通过工资这个核心痛点,简化个人用户薪资卡开户手续,降低企业发薪工作量,将金融服务打包输出,为小微企业提供互联网化、智能化的公司服务;为个人提供在线办卡、查询、核实身份、工资理财、信用贷款等服务。通过金融科技的输出解决150万家企业、3000万客户代发工资流程效率问题。还有一个开放赋能场景的例子,和ETC粤通卡厂家做了一个小程序,开一个建行二类账户可以绑定,也可以通过ETC绑定无感的停车、加油、洗车。

  客户到网点的越来越少,我们就走出去,把银行服务送上门。利用开放银行提供建行到家的小程序,原来在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现在都可以通过小程序办,在线核实客户身份,在线签字。

  做开放式银行,不是让别人了解银行有什么,是银行要主动了解别人,根据他的业务流程定制方案,签署协议,后面的业务做到建行审批提供的接口5-10天时间,半个月之内开发可以上线。现在很多功能分得很详细,标准化。只有足够细足够标准化的时候定制能力才更强。

  银行正从名词向动词转变,建设银行也变成了open banking。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服务的方式从有限的网点、渠道,本行手机银行,向更多客户接触的行业、场景和互联网应用转变。从每天服务客户5分钟向24小时转变。服务能力从有限时间、地点向无限扩充,这就是金融该有的服务社会的基本价值。

  银行改变了服务方式,银行以前是一个场所,现在银行是一种服务,开放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奉献出来,为社会做贡献。

  腾讯云银行业务中心总经理 曹骏

  开放银行及数字化转型实践

  开放银行成为银行数字化生态化转型的趋势性方向。未来用户使用银行服务的模式都将通过开放银行,客户可能不会进入到网点,而是进入各种场景类APP。在场景中使用金融服务,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开放银行有三种模式。

  融入第三方生态,典型例子是微众银行,通过API、SDK、H5封装,之后用户在不知不觉使用银行服务,比如要从微粒贷借钱,不用下载微众银行APP,从微信支付或QQ钱包,点进去就可以做相应业务。这种模式是银行将服务做轻以后嵌入到业务生态中获取生意。

  生态联盟共享,银行提供SDK以外,还要提供云服务平台,同时把云服务平台开放出去,让别人过来做技术型创新。把技术能力、客群、运营渠道开放出去,帮助合作伙伴更好地提供服务。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共享底层客户资源,同时把渠道、技术开放出去,把业务做起来。

  生态运营,通过业务运营模式建立一个生态服务的平台,一方面外部专业能力合作商、数据服务商包括行业的服务商吸引进来,同时对内吸引2B或2C,通不断做大,把握产业链的核心。

  银行数字化是必然趋势。数字化银行应该把和客户的交互做持续记录,通过数据挖掘产生价值。第一步先建数字化体系,下一步就可以融入生态。前端的合作伙伴会接多家生态,那么它的流量、场景到底往哪里走,取决于后端银行服务、品牌宣传、运营、风险控制做得怎么样。基于银行自身积累的数据,结合外部第三方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分析数据,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线上与线下的数据共享,推进客户信息等全面数字化建设,围绕客户生命周期推动敏捷、快速、点对点的流程再造,提升交互设计和UI设计,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在客户获取、智能风控、精准营销、智能网点、客户互动、客户洞察等多方面加强大数据应用,打造智能化平台,实现个性化、定制化、高响应的服务支持。打造互联网金融开放平台,全面整合电子渠道,构建开放式金融生态圈,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业务场景中,全面覆盖用户“衣食住行”等金融需求,最终形成良性的充满活力的大数据金融生态。以云计算为核心,构建动态、高效、开放、弹性、敏捷的IT 架构,支撑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服务体系,开放式架构完美衔接 API(应用编程接口),将服务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中,进而形成垂直整合、横向延伸的开放生态圈。

  开放银行业务需要几个要素:一是弹性的计算资源,开放银行不像传统银行网点是自己的,业务量可以预估,开放银行前端是APP、小程序或者线下的门店网点,访问量很难预估,需要整个体系是平滑的自动升级模式。二是数据智能,充分挖掘数据的能力可以银行做大量的运营,包括效率优化。三是场景流量,开放银行把业务植入到场景里,如何植入,场景流量是不可缺少的。四是运营能力,对于开放银行的业务模式,完善的产品运营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开放银行体系,底层需要有一个面向业务的体系,需要数据库、交易平台,要保证多地多活,区块链、大数据等等。再往上走是能力开放,包括两个平台 -风控和营销,实质是业务数据分类、收集、分析能力。还有移动金融开发平台,主要面对的场景是帮助银行开发适合于场景应用的前端,包括公众号、小程序、APP等。有了底层的支撑体系之后,如何做自建生态,如何做生态扩展,这是前端能力。另外一块是数据能力,银行有大量含金量很高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被锁定在交易系统里面,没法拿出来。场景、流量入口也是重要的方面。用户会越来越多通过场景使用金融服务,腾讯通过生态合作或投资的模式,与越来越多的场景方建立了合作关系,例如与广东省政府合作的粤省事平台、与云南省合作的手机游云南等政务入口,微校即教育缴费平台等校园场景入口,代发薪等综合服务入口,智能物业、智慧停车等生活场景入口。

  四大行里面最早和腾讯合作的银行是中行,切入点是数据层面的事中风控,解决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渠道做交易的时候判断风险多大,如何控制风险。在把用户的交互信息数字化以后,通过各种场景判断风险大小,对于风险较大的交易进行直接阻断。系统上线一年累计监控31亿笔交易,其中阻断交易总额达到100亿。系统会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判断用户在当前状态下做这个交易有没有风险,如果有风险立刻阻断或告警。通过这个形式,中国银行降低了几十亿级的欺诈交易带来的损失。在提升营销方面,中国银行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模型对手机银行拉新与促活、对公理财的购买预测等场景的营销效果进行了提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腾讯云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大致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聚焦在支撑自有的2C业务,像QQ、游戏、微信等2C端服务以及与数字媒体相关的服务;第二个阶段腾讯开始把把技术做云化封装后对外输出,支撑各行业做相应业务,在这个阶段的腾讯云服务部具有行业特征。第三个阶段,2014年腾讯发起成立微众银行,通过腾讯云的技术全面支撑了微众的银行业务,在这个阶段腾讯云将自身技术与银行行业的监管需求进行了深度适配,完全满足银行行业的安全、合规要求。目前已经到了第四个阶段,即通过云+银行方式服务更加广泛的银行客户。

  (更多嘉宾发言内容请见下期)

  专栏主持人:王炜  银行数字化转型课题组负责人

  专栏介绍:银行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在更高效地获客、活客、留客的同时,给客户带来更便捷的服务、更低廉的价格、更友好的体验。《数字化转型观察》栏目,分享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分析衡量转型效果、探讨数字银行发展等。敬请分享精彩案例与观点。

  栏目支持单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银行家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