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监管严控“假结构性存款” 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犹存

2019-09-15 00:11:40 中国经营报  张漫游

  为整顿结构性存款市场乱象,地方监管开始重拳出击。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个别银行结构性存款中未实际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或所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无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涉嫌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北京银保监局要求,辖区银行对照梳理自查本行存量业务,并将自查结果、整改方案及时间表在10月10日之前报送至该局。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飞旭告诉《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随着监管对结构性存款产品监督力度的加强,加之衍生品交易资格难以获取,会使得结构性存款规模进一步降低。

  与此同时,有分析指出,若结构性存款规模进一步收缩,或将加剧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

  结构性存款利率或进一步降低

  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刚性兑付逐步打破,但客户对于“保本”的理财观念还未改变,结构性存款便成为银行吸引低风险偏好客户的利器。

  所谓结构性存款,即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收益的产品。

  实践中,结构性存款的肆意发展滋生了一些问题。《通知》中坦言,目前辖内银行结构性存款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包括产品设计不合规、风险计量不准确、业务体量与风控能力不匹配,以及宣传销售不规范。

  就产品设计不合规问题,《通知》指出,部分银行为结构性存款设定远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的保底收益,构建狭窄的收益波动区间或将挂钩的衍生产品行权条件设置为几乎不可能触发事件,使结构性存款从名义上的浮动收益产品变为事实上的固定收益产品,违背了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基础上获得相应收益的产品设计原则;个别银行结构性存款中未实际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或所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无真实的交易对手和交易行为,涉嫌通过设置“假结构”变相高息揽储。

  某中小银行资管部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一些中小银行并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格,但为了增加存款,就会发行未挂钩衍生产品的“假结构性存款”,这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成本。

  实际上,早在2018年7月,在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落地时,其中就曾规定:“应当按照结构性存款或者其他存款进行规范管理”。今年5月,银保监会首次提出排查结构性存款的“假结构”问题。在这期间,记者了解到,部分中小银行曾跟风发行了一些“假结构性存款”,后被地方监管叫停。“我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银行已经自觉停止了‘假结构’产品的发行。”某中小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在监管层明确提出结构性存款“假结构”问题后,地方监管部门或会陆续出台相应管理办法进行整顿。

  在去伪存真的过程中,“真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也受到了影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8月共发行1530款结构性存款产品,平均期限为180天,平均收益率为1.97%~4.17%,较7月的2.09%~4.25%小幅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9月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同时,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上述宏观调控是否会使结构性存款利率进一步降低?民生银行(600016,股吧)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记者,降准释放了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对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起到积极作用,其他负债工具如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等会随之收缩。

  不过,陈飞旭向记者补充道,8月17日,央行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细节,贷款基准利率切换为LPR。但受限于银行负债成本较高,8月20日公布的首次LPR定价利率仅有小幅下降。此次降准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缓解LPR改革、贷款利率下行对银行净息差的冲击。但由于存款利率刚性较强,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可能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犹存

  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末,中资大型银行加中小型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44万亿元,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整体呈缓慢下滑趋势。

  “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结构性存款市场份额将出现收缩。”陈飞旭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监管力度加强,“假结构”将逐渐消失;其二是衍生品交易资格难以获取。他指出,理财新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目前来看,除国有行、股份行外,仅有22家城商行和15家农商行具有衍生品交易资质,而获取衍生品交易资格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难度较大,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衍生交易人才十分稀缺。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小银行负债端存在一定压力。2019年7月,中资中小型银行境内存款规模为82.93万亿元,较6月的83.16万亿元环比减少。其中,7月的结构性存款规模约为6.89万亿元,与6月的6.96万亿元相比环比减少。业内人士认为,结构性存款规模的降低,也使得中小银行负债端压力进一步增大。

  “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存款成本依然较高,对银行贷款定价的下调形成了较大限制。央行降准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银行的负债成本,但下半年银行负债端仍然将面临压力。”陈飞旭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存款利率存在较强的刚性;同时,贷款基准利率切换为LPR,贷款利率将出现下行,存贷利差收窄。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认为,除政策性原因外,由于近期的风险事件,银行同业之间刚兑被打破,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被推到风尖浪口,流动性分层现象严重,中小银行融资成本较之前上浮,同样是其负债承压的原因之一。

  某城商行管理层告诉记者,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现在不仅需要寻求逐渐降低负债端成本的方法,还要研发新的负债端产品,以应对挑战。

(责任编辑:韩明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