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贝多广回到曾读取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简称“CAFI”)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至今已过六年。目前,他在主持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的课题研究以及中国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的课题研究。
在此之前,他先后任职于财政部、证监会,也曾驰骋投资银行领域近20年,历任摩根大通北京首席代表、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一创摩根首席执行官。
从宏观高端的金融领域到投身于“接地气”的普惠金融鼓与呼,贝多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型,是他观察到,资本市场的金融服务是过剩的,但广大中小微企业以及弱势人群的金融服务更有需求,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贝多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人们对普惠金融的认知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缺乏优秀人才参与,或者在较低层次参与。即便是普惠金融已经像现在这样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在高校开普惠金融主题讲座的时候,学生们也还是更愿意让他多分享一些资本市场的话题。不过也很欣喜地看到,普惠金融被越来越多的主流机构所青睐,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也都在参与,社会对普惠金融的关注和高度投入,速度都远超预期。甚至于在过去几十年间都没有太大变化的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服务也已经十分普及,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从全球范围来看也处于引领的地位。
10月10日-12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国内研讨普惠金融的最高规格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包容·健康·负责任”。论坛开幕前,贝多广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分享了他对普惠金融的理解和观察。
“普惠金融”翻译有误导
21:今年论坛主题为何强调“包容·健康·负责任”?
贝多广:当前全球都更强调“包容性增长”,即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中不能有一部分人被遗忘。国内讲的“普惠金融”是“inclusive finance”(包容性金融)翻译而来。包容性金融更强调将原来被传统金融体系排斥、忽视的群体纳入进来,让他们也能享受到适当的、健康的金融服务。
在过去几年的观察中就可发现,由于中文将“inclusive finance”译为“普惠金融”,就从字面上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似乎应该要求普惠金融的服务需要既“普”又“惠”,也给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定带来重大误导。尤其是将“惠”的重点放在“优惠”,一味要求降低利率,看似降低了用户负担,但实则是违背市场规律,造成行业难以维系长期可持续运营的状况。如果某类金融的机构利率被强制降低,原本有利于保持供求平衡的利率体系和市场环境被破坏,长期来看不可持续,而且机构内部交叉补贴的方式也会影响其内生积极性。从市场需求者来说,过于便宜的资金容易造成过度负债的状况。尤其是小微企业,如果缺乏好的发展机会,过度负债反而会害了他们。因此,有必要回归包容性金融本意。
过去一段时间,P2P、校园贷、消费贷业务中的负面新闻频发,其中的深层原因值得深思。更广泛的人群可以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本是好事,可是这部分人群由于一直被传统金融体系排斥,缺乏金融素养和金融教育,金融能力也相对薄弱。也因为一些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的时候也缺乏“负责任”的精神,服务不够透明,倒是客户在追逐高回报的时候就会忽视高风险,造成过度负债、过度使用杠杆,导致自身财务出现问题。而CAFI将身体健康的概念首次引入金融领域,就是希望告诉金融消费者,过度借贷会导致金融的亚健康,高回报的背后是高风险。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倡导帮助中小微弱群体树立健康的资产配置理念,这非常重要。
“负责任”金融主要针对金融服务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无论是否持牌都要负责任,因为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是中小微弱群体,需要从服务理念和产品设计上就明确概念——不能从这些客户身上获得大量盈利。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既要服务这些消费者,也要保护其成长、为其赋能。
21:提到普惠金融,很多人的直接反应就是提供触手可及的、较低利率的借贷服务。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借贷领域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贝多广:普惠金融不光只是借贷,借贷服务只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最基础的普惠金融服务是支付和储蓄,目前世界上还有许多地区的人民有储蓄不便的问题。在此之外,普惠金融服务还包括借贷、理财等等。
普惠金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重点也不同,比如中国数字支付迅猛发展,目前正处于从数字支付向数字借贷过度的阶段。在很多地方,数字借贷在个人消费层面已经非常便利,但到商业经营层面还有一定难度,例如在小微企业经营中的授信额度还要提高。小微企业的线上借贷建立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这需要时间。中国的理财服务也还需要发展,让更多人享有投资理财的机会。
P2P问题关键在资金来源方式
21:前几年火热的P2P业态,市场争议其是普惠金融还是“金融陷阱”?监管也在引导P2P平台向助贷转型,你如何看待?
贝多广:P2P业态是舶来品,但在海外这种业务并没有出现一哄而起的局面,还是遵循着合理的逻辑,理性发展。而在中国就出现了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在高回报的迷惑下,银行中的储蓄存款被吸引出来,缺乏金融教育和金融素养的用户在产品不透明的情况下被高收益吸引,结果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从另一个层面讲,动用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存款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本身也存在很大风险。很多老百姓金融知识匮乏,他们的存款多为养老钱或救命钱,将这种性质的钱成为几千家缺乏管理和资质的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所以P2P业态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来源的方式有问题。监管部门对于存款类机构有着严格的监管要求,国外P2P业态也以合格投资人、批发性资金为主,而不是零售型资金。
随着非银行机构的参与,由P2P平台转型的助贷机构也徘徊在监管边缘,需要好好规范。但助贷机构类型很多,给助贷机构发牌照会让监管不堪重负。可以探讨的一个方向是,助贷机构将自身得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再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这是一种业务外包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有专业判断力,但是助贷机构自身不能直接面向百姓,不能直接吸收百姓的存款。监管部门可以确定相应的原则规范银行,业务开展的可行性交给金融机构去评判。
21:今年是脱贫攻坚年,你如何看待金融在脱贫攻坚中起到的作用?完成脱贫攻坚,是否就完成了普惠金融的使命?
贝多广:普惠金融在脱贫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贫困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分人群得不到金融资源。金融工具也会导致贫富分化,所以强调普惠金融要为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服务。
脱贫攻坚是阶段性的任务,但贫困不是绝对数而是相对数。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下,贫困的标准也不同。我们当下所指的脱贫攻坚更多指绝对贫困。脱贫是长期问题,需要普惠金融服务来使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金融扶贫也不能简单理解为零利率信贷甚至于发放慈善款项,更重要是以钱为媒介,提升贫困人口的生产经营能力,使他们拥有改善自己和家庭生活的能力及希望,也能提升金融素养,这是一系列的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