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毕马威 | 化新冠疫情危机为契机,加快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升级

2020-02-07 18:36:45 和讯名家 

化新冠疫情危机为契机,加快中国治理体系和能力升级
  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不仅关乎人类健康与医学发展,更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全盘考验。特别是重大疫情发生在中国这个人口突破14亿、城镇化率突破60%的超大型国家,遇上“地球上最大规模人类迁徙”的春运,事件的紧迫性、复杂性与棘手性,世所罕见。中国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正在经历一次“大考”。面对疫情的跨地域快速扩散,秉持对疫情传染力和破坏力的敬畏之心,中国人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张作战,动员整合全国力量、与国际社会有效协同。

  近年来,中国将国家治理现代化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工作中。无论是经济治理领域的“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还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亦或是文化治理领域的“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领域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以及生态治理领域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等,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在统筹推进中的具体体现,在现阶段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还存在诸多提升空间。

  继续提高疫情防控工作透明度和有效性,对稳定公民的预期、稳固全球投资人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非常重要。对中国经济而言,疫情可以转“危机”为“契机”,取决于各级政府能不能以此事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针对疫情过程中显现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问题,以及疫情过后经济生产的恢复需要重视的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经济治理问题,毕马威从第三方视角进行简要评述。

  完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

  01 应急管理体系在此次疫情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依据2006年发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1月23日,浙江省和广东省两省先后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至今已有30个省(区、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使得疫情防控有法可依、有力执行。

  202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工信部、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纷纷出台应急响应政策,保障医疗救治、物资供应等。更多救援人员、设备、物资抵达湖北,武汉紧急建设临时医院……系列扎实、高效、有力的举措,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提供了坚实保障。

  疫情发生早期,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时通报疫情情况以及分享技术信息,分享部分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向中国政府表示感谢,认为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作用,并赞扬中国应对此次疫情时的公开透明、数据共享以及迅速响应。

  02 下一步提升空间

  在中长期,中国应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跨部门、跨区域、跨国界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现代协同治理模式,不仅对控制疫情有重大意义,也将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短期,中国应针对当前应急预案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优化:

  一是主动预警和提出问题方面,各级别应急预案已建立,但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动态发展的特性,在变化过程中各级决策机构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未充分发挥。

  二是在评价证据和信息透明方面,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和决策的迫切性,各级决策机构对于获得的信息(证据)可靠程度的评价和决策产生时限要求之间平衡的建立还不够完善。

  是在应用证据形成决策和快速反应机制方面,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但动态综合的指挥决策机制不完善。防控和应急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分工不明确,各部门决策之间形成综合决策的能力以及整体防控、应急决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01 公共服务体系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保障

  充分发挥社会和公民主观能动性,发挥社会公共服务的强大作用,对击退疫情是至关重要的。在应对疫情防治所需要的公共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向市场购买的方式,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优化配置资源而实现。在疫情防控期,企业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效率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与经济社会的沟通优势,而政府也可以通过购买企业的专业服务积极应对疫情。社区服务和防控也是战胜疫情的关键环节,此次联防联控机制下,各地政府部门协同居委会、村委会实施群防群治,网格化、地毯式管理,防止疫情输入蔓延。用一线的灵活高效和精准施策,铺设一张渗透到社区和农村的疫情防控网络,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02 下一步提升空间

  中国在取得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投资力度,积极向第三方、市场化机构购买社会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例,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围绕这一战略及疫情警示,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系统集成战略部署。提升各级卫健部门在本级政府组织架构中的重要性,完善医疗卫生领域决策机制,提高决策质量。医疗设施、医药耗材储备、医疗人员储备是一个国家强大能力的体现。疫情凸显了中国应急(300527,股吧)医疗物资储备、采购、物流、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可探索完善增加国家医疗物资存储点和配发中心,提高24小时应急空运和陆运能力,鼓励市场储备,国家需要时享有合同采购权。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识别、诊断、救治能力仍显薄弱,对重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继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应用“互联网+”助力医疗服务覆盖每个公民。

  危机重在预防而非事后的补救,社区治理体系的作用更应该发挥在日常。发育良好的市民社会和社群组织不但可以从多方面弥补政府的不足,而且能够起到与政府工作良性互动的作用,使社会成员对于国家更加具有向心力和认同感。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在日常管理服务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法治知识普及、人员流动信息登记等,增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社会成员之间监督机制。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01 新技术、新业态成为疫情防控有益助力

  在此次疫情防治中,中国完善的产业体系、厚积薄发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抗击疫情的强力武器。疫情爆发后,生物技术、超算技术、5G、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无人机、特种物流等技术在疫情防治、恢复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多个超算中心发力协助中国疾控中心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科研人员利用超算进行靶点探寻、新药筛选、先导物及试验优化、药理毒理等研究工作。很多企业也相继宣布免费开放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蛋白筛选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

  北京于2020年1月30日上线疫情地图,基于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疫情数据信息,通过可视化的地图形式,在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向公众直观展示北京市各区累计确诊疫情病例、累计治愈数量及当前疫情分布等情况。

  上海推进远程诊疗、诊疗数据上“云”。应用了针对防疫特定场景设计的5G防疫智能机器人,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协助开展护理、消毒和清洁等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

  02 下一步提升空间

  当前阶段,就需要快速行动,前瞻部署疫情后经济恢复政策,短期内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餐饮等企业恢复运营,政府提供金融、财税等支持,企业积极寻求线上商业模式转型。中长期来看,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经济必然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仅仅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公共安全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医疗技术攻坚等关键领域大有可为,在更广阔的产业领域,在帮助各行各业智能化升级方面,人工智能更将发挥核心引擎的作用,需要重点支持。各行各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又将提高社会应对各种公共安全和健康挑战的能力、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健康产业本来就是消费升级的重点领域,通过这次疫情公众对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高,如保健服务、远程医疗、运动娱乐等发展空间会进一步打开。“宅家期”培养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用户习惯,相关业态将迎来蓬勃发展,可进行重点引导和扶持。

  优化营商环境,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

  01 中国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给中小企业增强发展信心

  近年中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进自贸试验区等制度创新高地打造营商环境高地,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此次疫情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利润微薄且固定成本高的中小企业遭遇严重压力。各地政府积极协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苏州率先发布“苏十条”,此后上海、北京、广东、山东、浙江纷纷跟进,政策中“减租减税”、“降低贷款利率”、“缓缴社保”等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另外,中国贸促会于2020年2月2日向浙江某制造企业出具全国首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助力企业维护特殊时期合法权益。

  02 下一步提升空间

  疫情对于宏观经济有一定影响,会加大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不会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力也不会因暂时的疫情而减弱。

  但面对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巨大压力,短期内政府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民企纾缓困难,更加全面和精细的制定帮扶政策和复工引导政策,涉企的决策流程就应该“涉企”,让企业参与意见反馈、诉求反映,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

  而从长期来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放松市场准入管制,提高监管效率,全面优化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税收政策,做出有利于中小企业长期成长壮大的政策安排。

  相信通过科学研判疫情形势,统筹把握防控政策的尺度和时效性,不断引导社会理性应对,中国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能够在疫情防治过程中积极反思和改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坚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充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相信中国经济全年增长有可能超出预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毕马威KPMG。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慜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