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最新!36家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情况分析

2020-06-17 12:03:38 和讯名家 

发布机构:普益标准 诠资管研究中心

本文梳理了36家上市银行的理财业务相关内容,分析上市银行在理财业务的战略规划、产品特点、净值化转型等方面的异同。

理财业务发展新动态

——基于上市银行2019年理财业务的分析

【目 录】

【正 文】

2018年4月以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本文简称“资管新规”,2018年4月)、《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本文简称“理财新规”,2018年9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本文简称“子公司管理办法”,2018年12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本文简称“净资本管理办法”,2019年12月)、《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本文简称“现金管理产品管理通知”,2019年12月)等银行资管业务配套文件先后下发,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框架已基本健全。

与监管政策相适应的,各家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也已基本确定,相关制度文件陆续修订完成。银行理财业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研究对象选取:头部机构反映行业未来大趋势

为了更好的观察银行理财领域的发展动态,分析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头部银行是较为可靠的方法。整体而言,考虑到我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严格要求,能够在A股上市的企业与公司,不论是规模、利润、业务模式还是经营管理水平,在行业内往往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虽不绝对但通常会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因此,本文以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以上市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情况为出发点,分析理财业务在近两年的发展动态。

截止到2020年5月末,在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共计36家。其中,6家国有银行全部上市,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有9家上市(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未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有13家上市,农村商业银行有8家上市。

本文梳理了36家上市银行的理财业务相关内容,分析上市银行在理财业务的战略规划、产品特点、净值化转型等方面的异同。

二、上市银行理财业务战略规划分析:净值化运作、产品线转型、投研实力积累、风控体系建设、系统建设是各家机构的共识

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随着资管领域的监管文件陆续出炉、监管框架建立健全,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各家银行业制定了相应的资管业务发展战略,确定了理财业务的定位与发展规划。

本章选取了部分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来分析其战略规划下的目标定位与业务方针。

(一)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强调与母行的协同机制

工银理财定位于“大资管业务的核心平台和旗舰品牌”,在承接母行稳健合规基因的基础上加快创新力度,以新理念、新产品、新模式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工银理财坚持大资管战略引领,强化整体联动,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在产品线方面,工银理财完善了产品体系架构,成功打造“添利宝”、“鑫得利”、“鑫稳利”、“鑫添益”、“博股通利”、“全鑫权益”等多条主力产品线。持续提升大资管在统计、产品、投研、销售和风控等方面的统筹管理水平。工银理财与母行在渠道销售、产品布局、项目推荐、风险管控、系统运营、考核评价、区域理财以及境外发展等八个方面也逐渐呈现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建信理财则延续了建行资管板块的发展定位,通过“三个协同”把资产管理业务做大做优做强——一是母子协同,不断提升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二是全行资管板块内部协同,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对外实施体系型协同发展;三是资管行业生态协同,依托金融科技,搭建共享平台,构建“资管生态圈”。

中银理财定位于充分发挥集团特色优势,一要坚持全球视野,提升海外资产拓展能力,打造具有中行特色的国际化中银理财品牌;二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完善综合化产品服务,打造中银集团功能齐全、协同顺畅的综合服务体系;三要坚持数字化发展,打造用户体验极致、销售推广多元、风险管理智能的中银理财平台。通过不断完善中银理财产品体系,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多维度、全资产类别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在业务层面,中国银行持续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发展,完善产品线,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增长;并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围绕养老、绿色、普惠金融、民营经济等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热点,推出多支主题理财产品;积极支持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区域发展,推出重点区域特色产品。

农银理财定位于充当好“四大角色”:一是要做好实体经济的“助推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二是要做好合规发展的“排头兵”,为理财业转型讲好农行故事、贡献农行方案;三是要做好广大客户的“理财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持稳健的经营理念;四是要做好集团发展的“增长极”,围绕全行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资管,在风险隔离的前提下加强行司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理财业务对母行经营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在产品层面,推进产品转型,丰富产品图谱。搭建“4+2”系列产品体系,即“现金管理+固定收益+混合+权益”四大常规系列产品以及“惠农+ESG”两大特色系列产品,持续丰富净值型产品图谱。在投研层面,促进成果转化。初步建立涵盖宏观政策、宏观经济、大类资产配置的研究体系,开展跨市场、多策略研究;完善投研一体化运作机制,促进研究成果向投资决策转化。

(二)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完善产品线布局、加强风控体系建设

招银理财服务于本公司“一体两翼”战略定位,致力于满足广大投资者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发挥资产管理业务独立法人优势,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能型资产管理机构”为愿景,重点提升产品设计、投资研究、资产投资、产品销售、风险管理、金融科技、集团协同等七大能力。在产品过渡转型方面,按照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政策要求,继续推动理财产品转型工作,2019年末符合资管新规导向的新产品余额位居同业前列,并开始进入由短期低波动、中长期低波动产品向中长期中波动产品进阶的阶段。

兴银理财定位于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理财产品中心,成立后将承担理财产品的创设发行、投资管理等核心职能,主要发力“固定收益+”及权益类产品;兴银理财将坚守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初心使命,不断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专业能力,向着“以创新引领市场、以投资创造价值的一流资产管理服务商”远大目标大步前行;坚持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广大合作伙伴一道推动资管行业发展壮大,更好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大力度支持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产品层面,兴业银行打造了搭建涵盖现金管理、固收纯债、固收增强、项目投资、股债混合、权益投资、多资产策略、跨境投资等在内的主流产品线,以及海峡指数、绿色金融、养老金融三大特色产品,致力于打造客户类型全覆盖,投资市场全覆盖、主流策略全覆盖的产品体系。

光大理财秉持“打造全球一流资管机构及领先的资管科技公司”的战略愿景,以为投资者创造持续的投资回报为目标,以专业的力量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以阳光、担当、专业可信赖为企业价值观,不断拓宽理财业务边界,坚持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融合,以终为始,科技为舟,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开放式资管机构,助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光大银行(601818,股吧)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的重要支柱。产品层面,在“七彩阳光”净值型产品体系基础上,积极打造以债券、融资项目、资本中介业务为主的“固收+”产品,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种类和专业化的资产配置,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资产增值服务;持续提升投研能力,严格把控风险,优化体制机制,推动理财业务稳健转型。

(三)城市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完善产品线布局

杭银理财定位于推动杭州银行大资管业务战略深化发展,是该战略的核心平台和旗舰品牌。杭银理财主动瞄准新业态、吸纳新技术,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及满足客户资产管理需求,全面提升产品、投研、销售、风控等方面的统筹管理水平,推进适应客户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的理财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资产配置方面,公司积极搭建和完善大类资产配置体系,逐步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一是强化资产配置研究,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信用分析,自上而下搭建投研分析框架,自下而上精选投资标的;二是搭建符合业务发展、运营需求的系统架构,开发并完善资产管理业务数据仓库和投资交易系统等业务系统,为大类资产配置和投资交易活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按照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等监管制度的要求,加大标准化资产的投放力度,并依据市场动向适时调整策略。

(四)战略共性分析

通过梳理上市银行目前已开业或拟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发展战略,我们发现,各家理财子公司虽然在业务结构、细节布局等方面各有千秋,但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一些具有共性的点——不同理财子公司,在净值化转型、投研实力积累、产品线管理、风险控制、系统建设等方面都非常重视。

以产品线为例,可以看出,各家理财子公司在产品布局上,都在强调“固收+”的基础上,对高波动、高收益类资产有所偏重,这也是头部机构形成的共识。

表1理财子公司产品线布局情况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整理

对于投研实力积累,由于理财子公司开启了独立化运作时代,未来理财资金投研都需要子公司独立判断与决策,部分理财子公司已经明确表示要建立起全面、跨市场的研究体系。农银理财将建立涵盖宏观政策、宏观经济、大类资产配置的研究体系,开展跨市场、多策略研究;杭银理财将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信用分析,自上而下搭建投研分析框架,自下而上精选投资标的。

整体来看,这些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共性方向的认知,也是当前行业中实际存在的转型需求。预计未来在这些方向上,各家银行的理财业务都将会出现资源的倾斜。

三、理财业务发展情况:上市银行理财业务整体稳定、局部分化

(一)理财业务规模情况分析:头部聚集效应明显、部分大行规模实现突破

从理财业务整体规模来看,2019年末,上市银行管理的非保本理财余额合计20.91万亿元,同比增长9.34%。在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出台、全市场银行理财规模下降的大背景下,上市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依旧保持了增长。其中,工行、招行的非保本理财余额超过2万亿,建行、农行、浦发、兴业、中信的非保本理财余额超过1万亿。

从不同类别银行情况来看,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整体增速均在10%上下,城商行增速相对较低,农商行增速最高。

表2 2018-2019年上市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报,普益标准整理

2019年,针对理财业务的监管政策框架基本完善,而在新的监管要求下,综合实力较强的银行在老产品改造、新产品研发等环节的阻碍相对较小,能够顺利完成新老过渡,因此国有行与股份行的增速保持得较好;城商行理财业务则分化明显,部分银行在2019年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也有部分银行出现了20%的下降,但考虑到城商行理财业务发展水平本就参差不齐,分化现象也相对合理;农商行则由于本身理财业务基数较小,大部分银行理财规模在300亿以内,压力主要在于新产品设计、发行、管理,以及对客户的推广,因此农商行增速相对较快。

具体到单家银行,农业银行在规模较大的情况下,2019年实现了31%的规模增速,一定程度归功于其净值化程度加深,净值型产品规模同比增加了2531.05亿元;交通银行2019年净值型理财存续规模同比增长133%,同样受益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长。

从市场集中度看,行业头部效应明显,从上市银行的理财存续规模来看,不论是2018年末还是2019年末,排名前五的银行市场占有率都达到了47%,而前十的银行集中度都达到73%。市场已相对稳定。

表3理财业务市场集中度情况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报,普益标准整理

(二)理财资金来源情况分析:个人投资者占绝对领先地位

对于银行理财资金的来源,通常可分为个人、机构与同业,不同来源的资金在业务过程中也有一定差异。例如,来自个人的理财资金通常规模较小,但资金流稳定;来自机构的理财资金的风险偏好程度低,追求保本保收益;来自同业的理财资金在议价能力上较强等。

2019年末,各家上市银行的理财资金来源以个人渠道为主,34家A股上市银行中,个人资金占比超过80%的有26家。只有少数几家银行机构资金占比超过20%。另外同业资金渠道的占比最小,大部分银行的同业资金占比都极低。?

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下发,特别是理财门槛从1万元下降到1元,个人理财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一方面长尾效应明显,能够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也能提升银行理财资金的稳定性,降低巨额赎回风险。

(三)净值化转型情况分析:转型进度深入推进

从各家银行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我们了解到了17家上市银行的净值化转型程度。

2019年末,在有披露相关数据的17家上市银行中,净值型产品占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比例超过50%的有9家,超过40%的有13家。其中,净值化转型完成度较高的主要是中型银行,一方面是理财业务余额体量并不巨大,净值化改造难度不会太高,另一方面是这些银行本身有一定的投研实力积累,对净值化转型能够起到助推作用。

整体来看,上市银行的净值化转型程度已经相对较高。

表4 2019年末部分上市银行净值化产品余额占比

数据来源:银行年报、普益标准

(四)理财业务收入分析:不同策略导致理财中收差异较大

部分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理财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即理财中收情况,我们对中收部分进行了梳理。

理财业务中收主要来自于理财产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托管费用,随着净值化转型程度加深,这三类费用的占比将会有较大改变。过去以预期收益型产品为主的理财业务模式下,销售费用占比相对较高,管理费和托管费相对较低;未来,净值化运作后,将更多的依靠管理费与托管费来创收。

近两年,理财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最高的是工商银行,其次是建设银行。比较来看,工行、招行、建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等四家银行在非保本理财余额上虽有差距,但都在1万亿以上,而四家银行的理财业务中收却有巨大差异——建行从理财业务赚取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远超其他三家。从中收与非保本理财规模比可以看出,工行的中收比高达1.565%,位列上市银行第一,远超建行、招行、中信银行,同样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排名第二的是重庆农商行,中收比近1%。

2019年,中收占比的平均值为0.517%,较2018年的0.526%有所下降。

从理财中收的增速来看,杭州银行、苏州农商行、上海银行都有较大的增长,从这几家银行在中收/非保本理财业务规模的占比来看,这三家银行中收比例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这或许是银行调整理财业务定位、增加收费以提升服务质量所致。

也有部分上市银行理财业务中收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例如中信银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光大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这四家银行中收占比在2019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或许同样是定位策略改变所引起的。

而值得关注的点在于,中收占比下降明显的,都是规模较大的银行,这或许是不同银行理财业务策略改变所致。

表52018-2019年部分上市银行理财业务中收情况

数据来源:上市银行年报,普益标准整理

(五)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情况分析:2020年产品发行明显提速

截止到2020年5月末,全国共计10家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并发行理财产品。最早一批开业的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已合计发行理财产品1079款。

从十家理财子公司各季度所发行的产品数量来看,大规模发行产品是从2019年4季度开始的,而2020年1季度由于疫情原因发行数量仅环比持平,2季度开始发行数量逐渐恢复,仅4月与5月的发行量就超过1季度。未来,随着招银理财、邮储理财、杭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加大发行力度,以及更多子公司开业,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数量将进一步扩大。

表6各季度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情况(只)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四、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环境变化及未来机遇分析

(一)发展环境变化:政策、经济、社会环境推动理财市场整体转型

进入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较过去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在疫情影响下脆弱性加剧、逆全球化浪潮推动国际关系紧张程度不断升温,而国内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带来的中长期影响,以及国际关系的持续不确定性,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金融业务发展的压力危机并存。

政策环境方面,境外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衰退。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化解隐性债务、改善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等仍将是金融政策的主要方向之一。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我国金融业在资本市场改革、金融领域扩大开放的政策背景下整体发展向好。

经济环境方面,新冠疫情给国内经济带来了短期冲击,同时对于全球经济影响较为明显,但疫情的外部冲击逐渐消退后,世界经济仍有望加速复苏。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供需结构改善,宏观经济仍然具有较强韧性。

社会环境方面,资管新规的发布,使打破刚性兑付被正式提上日程,资管市场的风险将从金融体系内部缓释到市场。过渡期内,投资者需要逐渐适应“打破刚兑、风险自担”的新投资理念,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逐步学会寻找优秀的金融服务机构和最适合的金融投资产品。另一方面,老龄化正在成为新的社会困扰,主要体现在现有人口的年龄结构老化、新生人口数量的下滑,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将在未来20年内不断释放。对于金融领域而言,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会使得投资者的财富目标发生变化,从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产生影响。

(二)未来发展环境分析:监管加强、金融开放、利率环境变化推动理财业务模式变化

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形成更加规范的市场竞争格局,有利于银行资管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过去资管行业内多有通道、嵌套、资金池、影子银行等乱象,但随着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措施的落地实施、深入推进,资管机构摒除乱象、厘清风险、回归本源、切实服务实体经济,为资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真资管模式将成为各家机构的服务本质,资管机构从利差的盈利模式转向“管理费+超额收益”的盈利模式转变,银行资管行业的受众范围、评价口碑都将会有提升,这为银行未来大力开展资管业务提供了优质土壤。

金融开放为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参与主体、更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利于部分上市银行发挥规模优势。自2019年以来,金融对外开放提速,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得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外资机构进场无疑将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倒逼国内金融机构成长,有利于打破国内金融业同质化严重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中国金融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对于资管业务而言也是同样的,国际领先的金融机构在“代客理财”方面有深厚积累,其领先的经营理念、业务模式将会对国内资管机构产生带动作用,也同样会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对中小型资管机构的压力尤其明显,但对规模较大的银行,可以通过发挥规模优势,提升服务质量、加大产品供给,以应对外资金融机构带来的挑战,为更长远的未来奠定竞争力。

利率环境变化,为理财资产配置改变带来结构性变化。随着全球利率下行,叠加疫情带来的宽松货币政策,长远看我国利率也将进入下行通道,固收类资产投资收益将会降低;另一方面,利率下行将改善实体企业的边际融资成本,经营状况有望提升。综合来看,未来固收类资产投资占比相对于权益类资产占比将会有所下降。目前来看,各行对标的产品体系依旧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混合类产品数量较少,权益类产品更是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受限于当前各银行在权益类资产投研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可以预见,随着理财资产配置的改变,拥有较强投研能力的银行将获得新一轮的发展。

(三)理财子公司业务策略分析:与其他机构的竞合关系需重新定位

与其他资管机构合作关系有望更加深入紧密。利率下行趋势会一定程度推动市场风险偏好的协同变化,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将会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对应资金进入到权益类高收益资产类别中,这也是发达经济体金融市场中的历史趋势。但从当前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时长与过去理财部门的业务中心看,独立自主开展权益类投资并不现实。具体来看,由于薪酬制度、人才储备等方面的差距,理财子公司与理财部门的权益投资能力短期之内很难补上,因此在权益投资方面,银行或寻求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机构的合作,以委外或者投顾的方式来弥补在投研和风控能力方面的欠缺。

银行理财子在管理运作方面可充分借鉴其他资管机构,例如估值体系和风控体系的建设。在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初期,银行子公司可以向基金公司学习其在产品估值体系及风控体系中的经验,以寻求更多的资源倾斜和合作机会;也可与基金公司合作寻求投顾服务。公募基金公司在权益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投研经验和风控手段,可以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公/私募理财产品的权益投资提供投顾服务。当前,银行理财面临从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产品的转型。而净值型产品的运营模式参照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赎,而相关的估值清算领域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较为生疏。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由于产品线的复杂性,在估值和份额清算上投入了较高的前期成本,而考虑到银行理财产品线可能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外包给基金公司或券商托管部门来降低成本。但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建立自有的估值体系、风控系统等都需提上日程,寻找公募基金合作是较为可行的方案。

最后,银行理财资金也可直接投资公募基金产品——一方面,在起步阶段银行理财可借力公募产品抢先布局权益市场,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初期,需面临客户风险偏好的调整期和适应期,这一阶段银行对于低风险属性的公募基金FOF组合产品具有一定诉求,即使是对不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而言,其资管部门发行的理财产品仍需要通过公募基金布局权益市场,这也为银行与公募基金的合作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普益标准。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慜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