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正加码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近年随着资管新规推出、净值化转型趋势确立,以及金融开放加速、外资巨头加码布局中国股债市场,中国资管行业经历变局,标准逐步接轨国际,竞争也愈加激烈。
近期,包括贝莱德、路博迈、富达等多家外资机构已向证监会递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请,后续仍要经历系统完善、投研流程优化、渠道拓展等挑战。而早在2008年,摩根士丹利就已经以中外合资的模式入局中国“大资管”,入股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并在2019年实现了相对控股。截至2019年四季度,其管理公募资产规模达233.71亿元。
未来外资公募将如何差异化逐鹿中国“大资管”?
“很多有助于短期内做大规模但隐含风险的产品或业务,外资一般会主动规避,如分级基金、保本基金及通道业务等,而更多以长期视角寻求发展。”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经理王鸿嫔日前对第一财经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外资虽然保守,但遇到逆境、机会浮现时,反而会更主动出击。”她表示,近期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内部正在进行全面调整,对标摩根士丹利的全球标准,将继续坚持“开大门、走大路”的原则,加码中国资管市场。
目前随着资管新规推进,通道和嵌套无以为继,净值化转型已成为资管业的既定趋势。“当前,例如我们固收类的专户产品,正在与客户积极沟通采纳浮动的业绩基准,而非一定像过去那样要求固定基准。未来净值化的趋势会更明显。”她称。
在基金分红方面,不同于此前国内公募基金在每年年底阶段突击分红来避税等乱象,外资基金一般坚持稳定的分红安排。“我们未来仍将坚持稳定的分红安排,并为未来开拓中国养老金市场做准备。”王鸿嫔表示。
对于外资公募基金而言,除了风控流程完善、投资策略和产品线丰富,在中国市场,其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无疑是跨境业务。
“当前摩根士丹利资管与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的互通渠道已经完全打通。就‘引进来’而言,我们可以为海外的私人银行提供定制化的中国股债等产品;从‘走出去’的角度,如果基金推出A+H股策略的产品,那么H股的部分就可以通过‘投顾’的模式委托摩根士丹利海外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发挥两地各自的优势。”王鸿嫔称。
事实上,港股当前已成为境内银行等机构布局的新增长点。第一财经了解到,年初以来,国内银行资管大幅加码港股,自美团点评和小米于2019年10月底被纳入港股通合格交易名单以来,获得了来自内地投资人的南下资金流入分别达41亿美元和22亿美元,今年的南下资金也远超北上资金。
此外,对于在中国境内有资金委托需求的外资而言,外资公募基金无疑更具优势。“例如,我们也将为一些大型外资保险机构管理境内的资金,这些外资客户对投资机构的选取有很高的标准。”她称。
随着外资不断涌入中国A股市场,其占比已接近国内公募基金。“不仅上市公司更关注提升公司治理,而且由于外资持有期更长、更稳定,一些中国企业也希望外资公募基金能够为自己引来更多长期稳定的外资。”王鸿嫔称。
2017年来,众多外资巨头加码登陆中国,登记成为WFOE PFM(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历经几年的市场开拓和监管磨合,外资巨头在华“私转公”之路已于今年4月正式开启。
一些外资巨头的野心不止于此。比如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就表示,会争取申请QDII(境内合格投资者)牌照,拓展基金全球布局的能力;同时,中国潜力巨大但尚未被开垦的养老金市场也是目标之一,包括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
“外资同业竞争将加剧,反过来也将完善中国大资管的生态。”王鸿嫔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