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降温,投资机会如何?

2020-06-29 12:47:56 和讯 

  测评机构简介:

    辨险识财APP——是人民银行备案信用服务机构联合征信旗下金融机构理财产品测评平台。依托集团二十年的管理经验和风险测评技术,联合征信针对各类理财产品风险特征构建了合理的风险评价模型。辨险识财APP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风险揭示,有效帮助投资人识别与度量产品风险。其理财测评报告涵盖10大维度、近70项测评指标,倾力打造专属理财产品的“健康体检报告”。打开辨险识财APP ,阅读体验更佳。

    近年来,结构性存款开始频繁地进入公众的视野,规模体量迅速增长,并成为一个独特的投资方式。这个物种早在2002年就已诞生,但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7年11月,“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保本理财有望被取消,结构性存款作为表内理财的替代品开始受到重视,并在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后,迎来井喷式增长。

  与此同时,相关监管规定陆续出台,2019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在这个纲领性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发行结构性存款的银行应具备普通类衍生品交易业务资格。

  6月12日,北京银保监局正式发布《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京银保监发〔2020〕320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大型银行分行、股份行分行、城商行分行及辖内3家银行严控结构性存款总量及增速、确保产品设计审慎合规、加强资金来源甄别、切实规范宣传销售行为。这意味着未来的一段时间,结构性存款将全面降温。

  结构性存款的现状

  截至2020年4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2.14万亿,其中来自中小银行的为7.91万亿(占比65%),来自大型银行的为4.23万亿(占比35%)。从存款主体来看,个人结构性存款为4.71万亿(占比39%),企业结构性存款为 7.43万亿(占比61%)。1-4月,结构性存款较年初增长了2.54万亿,增量接近2018年全年增量,超过2017年全年增量水平。其中,企业是购买结构性存款的主力,贡献了2万亿的增量。

结构性存款降温,投资机会如何?

  数据来源:Wind。大型银行为2008年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的商业银行,包括6大行和国开行。单位:亿元/%

  根据媒体报道,银保监会今日窗口指导部分商业银行,要求在2020年底前,将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压降至2019年末的三分之二。2019年底结构性存款规模为9.6万亿,也就意味着,年底之前结构性存款的压降规模将达到5.74万亿元。在“压量控价”的背景下,截至5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11.84万亿元,环比4月末下降3009亿元,距离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结构性存款的数量和规模会持续下降,供给减少,寻求高性价比产品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假结构”与“套利空转”

  从定义上来说,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所谓的“假结构”,从狭义上来说,是以结构性存款为名,但并没有嵌入金融衍生品的存款产品,这类产品不符合监管要求,在2018年银保监会规范核查后,数量大幅萎缩。从广义上来说,“假结构”存款也包括虽然具备真实的交易结构,但是低收益条件不可能触发,购买“假结构”存款的投资者,可以确定获得高利息,形成了变相的“高息揽储”。

  在疫情之后,货币政策较为宽松,贷款、票据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利率下行较快,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下行缓慢,当贷款利率低于“假结构”存款的收益时,就产生了套利的机会。企业通过银行的低息贷款反过来购买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进行无风险套利,使得资金流回银行,而非流向企业实体投资经营,造成“空转”。这既违背了贷款优惠,支持实体企业的初衷,也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因此,此次《通知》,明确要求逐月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

  从监管动向来看,逐步推进结构性存款的“假结构”向“真结构”转变,通过货币政策价格信号的传导,引导结构性存款利率缓慢下行,最终推进存款利率的并轨,或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结构性存款变天了吗?

  在《通知》发布后的一周,各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有哪些变化呢?通过对信息披露较为完整的几家大行、股份制银行的观察,结构性存款的发行和收益情况有以下几个特征:

  1、“假结构”明显减少,仍有套利机会

  “假结构”存款通常结构的类型通常较为简单,一般为看涨型、看跌型、二层区间窄幅、二层区间宽幅,除此之外,单边向下不触发累计、三层区间等也是常见的类型。

结构性存款降温,投资机会如何?

  看涨型结构示意图

结构性存款降温,投资机会如何?

二层区间窄幅结构示意图

  在6月以来,能确定获得高收益的“假结构”存款纷纷转型,收益结构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但仍有部分产品,很大概率可以获得高收益。

  以某银行发行的产品A为例,该产品2020年6月23日起售,投资期限367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75%-3.60%,产品的收益表现与欧元/美元汇率挂钩,若适中位于参考区间内,则可获得3.60%/年的收益。

  若以2020年6月23日的收盘价1.13490作为起息日中间价格S的参考,参考区间为(0.9770,1.2928),涨跌幅度约±14%,从欧元兑美元汇率的历史走势来看,2004年以来仅有一年的振幅涨跌幅超过14%,且2003以来,从价格未低于0.9970,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在产品期间内,有很大的概率可以获得高收益,这类可以看作是接近“假结构”的产品。

结构性存款降温,投资机会如何?

  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2000.01.03——2020.06.22),两条线内为参考区间

  2、整体发行数量大幅减少

  总体来看,各家银行在《通知》后一周的结构性存款发行数量较4、5月份明显减少,其中农业银行下降超过70%,中国银行下降接近50%,招商银行(600036,股吧)下降接近80%,其他城商行、农商行的发行数量也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

  3、同银行同结构的产品,收益设置变化不大

  从各家银行的结构类型来看,大部分大型银行都有主要的1-3种的结构类型,在《通知》前后,相同结构的产品,其收益条件及预期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的设置没有明显的变化。例如,某银行《通知》前发行的91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1.35%-3.25%,欧元兑美元汇率在期间涨跌不超过0.091即获得高收益,而在《通知》后新发行的92天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1.35%—3.35%,欧元兑美元汇率在期间涨跌不超过0.084即获得高收益,与《通知》前变化很小。

  4、个别银行结构性存款变化非常大

  近期,大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的表现为数量的减少,也出现了一些银行在结构性存款的类型和收益设置上有了大幅调整。例如,某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主要为看涨/看跌结构,收益与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相关,在6月后,其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主要为三层区间和区间累计的结构,收益的设定也与之前有明显的变化。从银行调整结构性存款的情况来看,多为简单收益结构向复杂收益结构转变,也更难获得确定性的收益。

  5、一些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没有明显变化

  以某银行为例,其发行的主要结构性存款为欧元兑美元的看涨结构,每周发行数量约40个,在《通知》后,发行结构性存款的类型和数量几乎没有变化。从产品收益来看,行权价为欧元兑美元初始价格减1030BP,有较大的概率可以获得高收益,也是接近“假结构”的产品,比较具备投资价值。

  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细化和深化,结构性存款的产品结构更为复杂,逐渐走向了“真结构”,对于大银行来说,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负债成本,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可能存在因无法“高息揽储”,部分存款流向大行导致短期流动性收紧的情况。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从收益条件及特征的角度去分析挂钩标的及可能的收益,投资逻辑从套利逐渐回归到产品本源。尽管如此,结构性存款仍有鲜明的特征,风险低于结构性理财,收益优于传统的存款,因此,虽然结构性存款的数量大幅减少,其中仍不乏可能获得高收益的产品,也会持续有不错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李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