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2020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组织编写,20余家成员银行参与撰写,今年是连续第十年发布。
《报告》指出,2019年特别是进入2020年以来,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贸易投资活动受到严重冲击,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政策宽松力度持续加大。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银行业经营态势总体稳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机构重点领域改革转型不断深化,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一、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银行业经营态势总体稳健
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推进改革转型,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银行业经营态势总体稳健向好,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扩张,净息差延续回升态势,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总体稳定。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达到290万亿元和265.5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4%和7.71%;净息差为2.20%,较上年末上升2bp,净息差逐季环比小幅提升,但全年同比改善幅度有所收窄;全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99万亿元,同比增长5.80%,增速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各国经济形成巨大冲击,全球经济总体上已经陷入衰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货币、财政、产业政策多管齐下,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随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各项措施深入推进,年初以来快速变化、错综复杂形势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得到有效应对。我国银行业整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截至6月末,我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01.5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银行业金融机构紧扣“六稳”“六保”要求,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结合起来,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也必须看到,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良资产上升压力、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以及部分市场乱象有所反弹等潜在风险和挑战依然较大。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7月21日,习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就如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银行业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资产结构不断优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提升
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提升,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2.3%,新增贷款持续走高。其中,公司贷款规模稳步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加快,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3.1%,比上年末高7.9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占比持续提升,个人贷款质量进一步改善,年末金融机构对住户部门发放贷款同比增长15.52%,增速高于同期贷款增速3.43个百分点。非信贷资产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但占比逐季走低,各类银行和各项业务发展也存在一定分化。
2020年以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内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综合采取合理降低费率、加大贷款优惠等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助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推动个人贷款业务加快转型。加大信贷投放规模,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惠普小微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13万亿元,同比增速27.6%,平均利率6.03%,较去年全年平均利率降低0.67个百分点。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精准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断发挥内需潜力的背景下,非信贷资产业务作为支持实体经济更为灵活的重要业务领域,未来有望迎来更多发展契机。
三、存款负债业务结构分化明显,非存款负债业务发展放缓
2019年,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显现,银行业存款业务结构分化明显。住户存款加快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存款同比增长13.37%,较去年提高2.26个百分点。对公存款有所分化,金融机构本外币对公存款同比增长5.24%,增速比去年下降0.49%,其中企业存款增速企稳回升,政府存款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速下降。活期存款占比下降,存款成本继续上升。非存款负债业务发展放缓,进入结构调整期,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规模小幅增长,同业存单市场发行规模转为负增长,二级资本债发行快速增长,商业银行永续债起步发展。
2020年以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宽松的资金环境有助于支撑银行业存款稳步增长。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4.55万亿,同比多增4.5万亿,预计全年增速有望继续回升。银行存款利率小幅下降,市场化定价的货币市场基金等类存款产品利率也有所下行。但考虑到疫情短期对国内经济增长造成冲击,企业经营受到影响,银行业负债业务依然面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资金来源竞争加剧等多方面挑战。受MPA考核、流动性相关监管指标的约束,非存款负债整体将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从成本上来看,受定向降准等因素推动,市场流动性改善,非存款负债成本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
四、传统中间业务仍占主导地位,非传统中间业务发展空间广阔
2019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保持稳定,主要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为9.58%,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3.16%,传统中间业务的主导地位依然稳固。主要银行中间业务分项占比和结构保持差异性,优势业务在各行之间继续分化。总体而言,银行卡类业务在传统中间业务中依然处于绝对领先水平,支付结算类业务收入增长势头良好,代理委托类业务收入有所反弹,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增速平缓。商业银行非传统中间业务发展总体稳定,业务收入稳中微降,不同类型银行业务发展分化明显。2019年,主要银行共实现非传统中间业务收入2683亿,较2018年减少84亿,同比下降3%。
2020年以来,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加大传统中间业务投入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受疫情影响,虽然国际贸易支付结算类业务可能会有所放缓,但国内网上支付、二维码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发展潜力巨大。在这些重要驱动因素下,2020年商业银行传统中间业务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业务规模预计会有所上升。但也应看到,在减费让利成为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后,银行服务收费来源有所减少,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核心技术争夺日趋白热化,国内大力推动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金融新生态,为优质的创新企业提供覆盖其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以投行类业务为主的非传统中间业务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由于理财、托管、投行业务的轻资产、轻资本特性,更加契合银行未来转型发展方向,各银行将会更加关注理财、托管、投行等非传统中间业务,预计未来非传统中间业务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五、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增大,市场与流动性风险总体稳定
2019年,全球经济处于下行周期,银行业风险管理压力增大,但整体风险可控。从信用风险来看,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4135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63亿元,不良贷款率1.86%,较年初增加0.03个百分点,与上季末持平。银行业不良贷款小幅上升,信用风险整体处于可控水平。从市场和流动性风险角度看,虽然我国利率中枢下降,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有所增加,但2019年末流动性比例为58.46%,较上季末上升1.44个百分点,因此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整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进一步增强,但市场风险整体可控。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内外部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银行业不良资产逐渐增长。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不良贷款率2.10%,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1%,比年初下降4个百分点。今年年初以来账面不良贷款余额虽然增加不明显,但由于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反映有一定时滞,加之宏观政策短期对冲效应等,违约风险暂时被延缓暴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仍存在上升压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早谋划应对不良资产上升的压力,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严格资产质量分类,做实利润、提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尤其是将重点管控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等重点领域风险。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预计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突出位置,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流动性将总体保持合理充裕。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大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市场风险总体可控。
六、全面推进改革转型,充分激发经营活力
2019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推进改革转型发展,充分激发经营活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取得积极成效,股权结构实现多元化、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基本形成、公司治理运作机制趋向规范、经营发展模式不断优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持续健全。但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明显上升,国外合规监管日趋严苛的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还要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董事会建设、做实监事会功能、规范高管层履职、改进发展战略规划、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持续改进银行企业的公司治理。
二是加快推进中小银行改革。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小银行改革。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在当前疫情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也比较明显。未来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中小银行监管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如陆续出台中小银行的再贷款政策、定向降准政策、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等,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迎来了有利时机。未来中小银行将通过直接注资重组、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加快改革重组。
三是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步入新阶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业短期发展面临较大冲击,贷款增速、资产质量、息差收入等多维度显著承压。但在此次疫情倒逼之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开启了新一轮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快进键”,为银行业新一阶段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后疫情时代银行业将把握业务数字化发展机遇,适应新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与网商银行等上百家银行共同的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已实现服务1000万客户的目标,截至7月30日,“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户数超1767.42万户,贷款累计发放7379.14亿元,贷款余额2010.05亿元。
七、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极服务国家重点区域战略
2019年,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要任务,持续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夯实经营基础,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积极应对金融开放。密切关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紧抓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地区业务机遇,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多渠道补充资本,夯实资本基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对接LPR利率机制改革,推动存量贷款换“锚”,妥善应对利率并轨。
2020年以来,虽然受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也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但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出台和落实金融改革开放举措。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设计、股权投资、公司治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深度。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不断夯实经营基础,提升综合竞争力,服务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从国际化、综合化、数字化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竞争力,坚持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将继续紧跟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业务倾斜力度,支持区域经济战略发展。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拓宽风险处置和资本补充资金来源,全方位、多渠道补充资本,强化资本基础。对接LPR利率机制改革,推动存量贷款换“锚”,有助于更大力度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缓解企业经营负担,更好帮扶企业发展。
八、银行业强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自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依据疫情形势发展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部署,政府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稳定运行的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面向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地方财政,及时出台了多项财税支持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保障经费。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通过数量型政策稳定市场、价格型政策引导利率下行、结构型政策重点支持、创新工具“直达实体”,为经济复苏提供良好的货币信贷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
监管政策更加强化金融支持,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指导银行业扎实做好“六稳”“六保”金融服务,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强化疫情防控领域金融服务,6月末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5%。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对超过1.8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加大薄弱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服务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6月末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加1.7万亿元和2.2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积极作为,引领银行业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第一时间面向全体会员单位发布《以优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倡议书》,组织发起专项活动—“抗击疫情,银行业在行动”,深化“百行进万企”活动,分享抗疫经验,开展国际合作及援助,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银行业同心抗疫的良好氛围,引导银行业全面发挥金融优势、打好紧急战“疫”。截至7月30日,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会员单位报送及相关慈善机构公布的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捐款23.68亿元,捐物超1533万件。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在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主动减费让利、优化金融服务、助力复工复产、积极捐款捐物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官网、会员单位报送,为支持抗击疫情,截至7月30日各银行的信贷支持达45224亿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和引领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银行业将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做好“六保”相关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持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