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由中银香港、京东数科、怡和集团合资成立的Livi Bank开业,这是香港第4家开业的虚拟银行。此前还有众安科技旗下的众安银行(ZA Bank)、小米金融旗下的天星银行与Welab旗下的汇立银行(Welab Bank)相继开业。
虚拟银行是指主要透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传送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于2019年3月到5月间相继给八所虚拟银行发出牌照。金管局彼时表示,相信虚拟银行的发展可推动香港的金融科技和创新,并能为银行客户提供新体验。此外,由于虚拟银行一般以零售客户为服务对象,当中包括中小型企业,因此有助促进普及金融。
承担了科技创新和普惠金融定位的虚拟银行陆续开业,虽然进程慢于预期,但烧钱抢客的战局已酣。身后互联网科技巨头为虚拟银行提供技术与财力支持,或许已经将视野瞄准更大的市场。
狭窄市场下的激烈竞争
在电子支付并不普及的香港,今日开业的Livi Bank打出了电子支付的旗号。该行与银联国际合作,用户可在该行电子钱包中空中申卡,并在香港本地受理银联二维码的商户扫码支付。目前,银联卡在香港有较高的渗透率,银联国际称其在香港发行量累计超3000万张,有4万家零售店加入银联网络。
Livi Bank还设置了消费返现,在开业推广期间使用该付款功能购物,可通过“Shake Shake”获得奖赏优惠,并于下次购物中使用,每天限摇三次。这与微信支付此前推出的“摇一摇”功能类似。
此外,Livi Bank还用大额开业优惠吸引用户。用户成功开户便可获得100元迎新奖赏,同时每成功推荐一位亲友开户,便可额外获100元奖赏,最高可获1000元。
截止目前,700万人口的香港已有持牌银行160余家,再加上低利率环境,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此前已开业的三家虚拟银行多以高息存款招徕用户。汇立银行推出“GoSave”定存计划3个月最高1.1厘,并称开业不足十天,总申请开户人数破万;众安银行也对首50万活期存款设置1厘利率;天星银行则推出首2万元活期存款利率3.6厘,贷款年利率最低只有1.85厘,出现吸储利率高于贷款利率的现象。
实际上,香港地区基准利率长期处于低位,以汇丰银行为例,存款额少于5000港元不设利率,高于5000港元活期利率也只有0.01‰,其他各大银行的活期利率也大多在0.01-0.02‰上下。按照此利率水平算,上述虚拟银行提供的利率已经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的1000倍甚至3600倍。
不过,传统银行似也有加入高息揽客竞争的意向。汇丰银行在7月份推出罕见优惠,新客户以手机开户,可享受两个月港元储蓄存款10厘年利率奖赏。
“从存贷业务的模式来讲,虚拟银行和传统银行并没有本质区别。香港储蓄利率低廉是优势,但银行业过度竞争放贷利率低廉也是劣势,当前的利率倒挂带有互联网促销获客性质,并不会长久。” 西南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此外,金管局还曾特别强调虚拟银行的普惠金融定位,要求其不应设立最低户口结余要求或征收低户口结余收费。这意味着虚拟银行要想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必须依靠强势的市场份额实现“薄利多销”。
目前各家虚拟银行仍处于“烧钱抢客”的阶段,根据2019年年报,目前8家获得牌照的虚拟银行合计亏损超过11亿港元,在各项支出中员工成本占三成。其中渣打银行牵头成立的MOX Bank亏损最多,去年累计亏损2.65亿港元,员工支出达1.4亿港元。
WeLab的创始人及集团CEO龙沛智此前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虚拟银行竞争关键点在于初期速度一定要够快,包括上线速度要够快,推出新产品要够快,对客户声音的反馈要够快;其次产品要够创新,让客户看到跟传统银行不一样的地方,仅仅局限在“不用去线下网点”并不是虚拟银行最核心的价值。
巨头抢滩香港意在何处
香港虚拟银行开业便跑马圈地的打法颇似互联网巨头的前期路线,实际上,在8家获牌虚拟银行身后,站着的正是一众内地金融科技股东。除了Livi Bank的股东方京东,小米、阿里巴巴、中国平安(601318)、腾讯等公司也纷纷涉足香港虚拟银行业务。
(8家虚拟银行股东背景及营业状态)
金管局在审核虚拟银行资质时曾下发指引,称虚拟银行申请需要符合的最低准则是必须具备实质业务,不能单纯是一个“概念”,试图利用新科技的普遍使用而获益。因此,背后股东所能提供的科技力量被视为关键。
指引还强调了虚拟银行所有权的重要意义,称作为新企业,虚拟银行在开业最初数年会承受较高风险,因此其母公司须承诺支援银行,并须有能力在有需要时于财政、科技及其他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虚拟银行的推行进展不及预期。在金管局下发牌照时,曾预计它们的服务将于6至9个月内正式推出。而如今已过一年半时间,仍有半数虚拟银行尚未开业。
除了疫情可能导致的开业障碍,陈文指出,因香港银行业市场空间狭窄,用牌照单纯在港展业没那么好用,“一些虚拟银行可能开业了也不知道能做什么,拿到牌照后仍在观望,寄希望于内地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
陈文称,对香港虚拟银行来说,理想模式是在香港吸收存款,在东南亚或者中国大陆市场做贷款业务,这块需要跨国或跨地区的监管协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一大机遇。
“以今天开业的Livi Bank为例,其股东京东或许在找一个定位,主打电子支付实现差异化,并且拉着银联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己人民币国际化的标签,这符合金融开放的大背景。”陈文表示。
目前,金管局尚未见支持虚拟银行发展内地市场的信号,而各家银行已经将粤港澳大湾区纳入远景图。众安银行首席技术官田丹曾表示,虚拟银行将香港作为落脚点,可以为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亚太地区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尤其是在大湾区推动金融互联互通的环境中,众安银行未来可在跨境支付、理财、投资等领域拥有难得契机。
近期大湾区金融开放政策频出,给虚拟银行展业提供了想象空间。七月底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便提出扩大银行业开放,鼓励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通过新设法人、分支机构、专营机构等方式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
实际上,境外企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拿到内地银行牌照已有先例。今年2月,万事达卡(Mastercard)公司在境内发起设立合资公司万事网联公司,并获得中国银行卡清算牌照。6月,美国运通参与设立的合资企业连通公司也拿到银行卡清算牌照。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巨头近期在香港金融市场多有动作。近日,陆金所控股旗下的陆金所香港获得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证券提供意见)、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并上线“陆香港”App,提供线上财富管理服务。
另外,字节跳动继去年12月在香港注册松鼠证券商标后,近期传出已申请香港第1、4、5、6、9类牌照。证券时报记者就此询问字节跳动,截止发稿尚未获回应。
巨头抢滩香港,或许是拓展出海业务的第一步,也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陈文表示,金融行业对巨头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变现渠道,无非是具体以哪种形式介入。但在内地牌照难求的情况下,在香港获牌并尝试借助金融对外开放的窗口进入中国市场,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从这个角度讲,香港的金融市场对于这些巨头而言,可能只是一个跳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