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国银行披露了半年度业绩报告。截至2020年6月末,中行资产总额为241528.55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6.07%。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69.8亿元,同比增长3.72%;拨备前利润1960.4亿元,同比增长5.65%。
为提升风险抵御能力,截至6月末,中行共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64.84亿元,同比增长97.46%,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42%。同时上调拨备覆盖率至186.46%,这也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51%。
8月31日下午,中行管理层在发布会上对业绩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就让利实体、净息差下降以及风险应对等问题进行回应。
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规模
上半年,中行人民币存贷款新增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6月末,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上半年新增了6412亿元,同比多增1462亿元;境内人民币存款较上年末新增9316亿元,同比多增2972亿元。
中行围绕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一是积极助力普惠金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54亿元,同比增长39%,比上年末增长27%。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年化利率4.04%,较上年下降26个基点。二是强化服务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8%。三是支持重点区域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贷款余额增长8.91%。四是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境内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34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09%,高端技术制造业贷款增长8.31%。
谈及下一步的投放安排,中行副行长林景臻称,下半年将合理把握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奏,预计全年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量与去年全年大致相当。
不过,贷款投放的扩张也导致资本金迅速消耗。上半年,中行成功发行28.2亿美元境外优先股和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截至6月末,资本充足率为15.42%,保持较高水平。
据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透露,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已审批通过了2000亿元外部资本补充计划。下一步将抓紧推进后续有关工作,多渠道开展资本补充。
目前,资本承压导致今年已有多家外资银行调降分红比例,中行表示已关注到部分海外同业派息政策的变化和市场反应,将综合考虑股东回报诉求、业务发展需要、监管要求和同业派息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确定年度派息比率。
控制负债成本应对净息差下行
受LPR报价下行、美元降息等因素影响,中行截至6月末的净息差为1.82%,比上年同期下降1个基点,主要是因为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同比增长8.85%,而同期利息收入仅增长2.89%,资产端收益率呈下降趋势。
面对净息差下行这一挑战,中行副行长郑国雨称,在合理控制负债成本上,通过加强大额存单期限管理,对协议存款实行量价管控,以及完善存款定价授权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控制负债成本,推动负债业务平稳发展。上半年,利息支出同比下降2.53%。
同时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贷款在资产总额的占比。将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力度,稳步提高中长期贷款投放占比,增强资金运用效率。
郑国雨透露,截至6月末,中行已经完成基准利率转换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3.16万亿,占应转换金额的45%,其中,公司贷款完成转换76%,个人贷款完成转换24%,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全部存量浮动利率房贷LPR的转换工作。
提早加大拨备计提应对风险
疫情冲击让银行资产质量承压,市场普遍担心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会让风险暴露的时间延后,下半年不良贷款还会持续攀升。
截至6月末,中行不良贷款率1.42%,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36%,比年初上升了0.11个百分点。
中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上半年不良贷款略有反弹,境内的零售业务包括信用卡和个贷,以及境外机构的资产质量受冲击较大。考虑疫情在持续,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支持性政策会逐步退出这些因素,预计下半年,信用风险将持续暴露。行业表现将会加剧分化,特别是像批发零售、餐饮、旅游和交通运输等行业恢复得相对比较缓慢,相关的客户风险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刘坚东称,下半年中行将进一步夯实存量,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前瞻性地评估潜在风险,真实准确反映不良水平,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同时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进一步提升风险抵补的能力,为应对未来严峻形势做好充分准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