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下,银行理财子公司转型之路

2020-09-22 11:41:01 和讯名家 

  作者:赵金金(九卦金融圈专栏作家)

  编辑:杨文华

  导读

  我国银行理财业务自2004年开展以来快速发展,在逾15年的发展历程中,理财规模和客户群不断扩大,理财在给商业银行和客户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埋藏了巨大的风险。银行出于信誉和高息揽储考虑,形成了资金池和刚性兑付,将本应由投资者承担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留在了银行系统内,一旦风险暴露,表外风险或向表内传导,进而传导至金融系统。随着一系列理财监督法规的发布,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在不断转型,尤其是《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意味着目前商业银行已超20万亿元规模的理财市场将要进入独立子公司运作的新时代。

  备受关注的银行理财子公司2020年中期业绩近日亮相,首批开业的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

  根据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合计达到了34.6亿元。其中,招银理财15亿元的净利润排名第一,占11家理财子公司净利润总和的43%;除招行之外,上半年六大行理财子公司净利润均超过亿元,其中农银理财盈利最多,达4.77亿元。

  从2019年6月份第一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 “牌照”的落地速度稳中有进。2019年6月份到截至2020年 1月之间,共有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运营,包括6家国有大行、3家股份制银行和2家城商行。

  来源:上市公司半年报

  在本次的业绩披露中,各家理财子公司所披露的统计口径有所不一,既有从子公司口径披露的,也有从母行集团口径披露理财产品规模的。这也反映出目前各家银行净值化转型进度、新老产品交替速度不一以及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布局进度不一的现状。

  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及兴业理财均公布了两个口径的数据。其中,中国银行产品规模为10607亿元,中银理财产品规模为4239亿元;建设银行集团理财产品规模20169.91亿元,其中建设银行17931.68亿元,建信理财2238.23亿元;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的保本理财已清零,其集团整体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13429.09亿元。其中,母行管理10825.27亿,兴银理财管理2603.82亿元。

  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同时,后来者也在奋力直追。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理财子公司再次进入一个筹建、开业密集获批时期。作为独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可以不受《商业银行法》的限制,并且可以实现理财业务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隔离,是打破“刚性兑付”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前世今生

  资产管理业务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后,瑞士的金融机构向富有的高净值客户提供有资产管理性质的产品与服务。

  现代的资产管理是二战后从美国发展起来,美国的资产管理规模在全球位列第一,并且银行业实行的是混业经营模式,这就意味这美国的银行既可以直接从事资管业务,也可以成立专门的资管子公司,通过子公司来开展相应的资管业务,世界前20大资管公司,有11家属于银行系,包括瑞银、摩根资管、道富等,并且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相比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银行理财子公司尚属新兴事物,正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银行理财自2004年起经历了逾15年的发展,期间历经初创、成长、膨胀、规范、转型五个阶段。直到2018年底,才开始从组织架构上提出设立理财子公司,虽然发展时间短暂,但是发展规模和速度迅速,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的引领下,首批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银行理财初创阶段(2004-2006年)

  2004年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发行了第一只挂钩外币的结构性产品,各家商业银行紧随其后陆续开展理财业务。这一阶段政策明确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即“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并且划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

  银行理财成长阶段(2007-2009年)

  银行理财业务属于表外业务,客户投入的资金属于银行的表外负债,规避了监管,也并不需要在央行存放相应的准备金,但风险却与表内的存款负债无异,银行可利用自己的资金池来保证流动性。

  银行理财膨胀阶段(2010-2013年)

  在这个阶段,银行理财业务飞速发展,资金余额与之前相比呈现数倍的增长。而引发此增速的原因是2010年之后宏观调控逐渐趋严,贷款投放量出现大幅下降,于是理财业务出现了投资非标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现象。

  银行理财规范阶段(2014-2017年)

  在这个阶段,利率下降,使得银行之前的理财产品由于承诺刚性兑付,从而负债端的利率高于一些银行投资的固定收益资产的收益率,利率风险增加。同时,此阶段由于货币政策宽松,使得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充足,而实体经济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融资需求相对不足,银行的资金缺乏投资方向。

  银行理财转型阶段(2018年至今)

  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业务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继出台,规定银行表内不得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银行理财不得刚性兑付,同时降低了银行发行公募理财产品单一投资者的销售起点,不但限制了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且规定产品期限必须不低于90天,期限要求相对拉长,降低了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缓解了期限错配的问题。

  近年对银行理财的监管逐步走向系统化,2018年12月2日《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银行理财行业的变革正式启动。

  2019年6月工银理财成为首家开业的理财子公司,截止2020年9月,已有19家理财子公司开业。

  理财在加快利率市场化、促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丰富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也滋生了资金池运作、刚性兑付等问题。在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的要求下,银行理财已经开始在净值化、产品线、资产配置和成立理财子公司等方面积极转型。

  我国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现状

  1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如火如荼

  2019年被认为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元年。资管新规公布以来,多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相继成立。

  今年7月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批设及开业进度在经历一段放缓期后再次提速,相继有广发银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理财子公司相继获批筹建,以及信银理财、南银理财、苏银理财、平银理财等子公司扎推开业。截至9月15日,已有1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其中包括6家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和6家城商行和1家农商行。

  2

  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分布集中

  据中国理财网统计,截至9月16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1866只产品,其中固收类产品1427只、混合类产品436只、权益类产品3只(仅工银理财、光大理财发行),产品平均期限1-3年。风险等级侧重于中低等级,风险等级一级(低)3只,二级(中)694只,三级(中)1161只,四级(中高)4只,五级(高)1只。

  3

  理财子公司产品市场占比不高

  从发行数量上来看,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仍占到绝对比重,理财子公司产品数占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不足1%,这与理财子公司刚刚成立,产品转型发展时间短,尚未走向正轨有关。

  从产品销售方式来看,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仍以母行代销产品为主,当前各家理财子公司,已建立理财子公司专属销售渠道,但客户群相对较少。

  4

  理财子公司产品收益相对高

  理财子公司产品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占大多数,显著高于母行资管部产品收益率,二季度理财子公司净值型产品平均收益率5.76%。理财子公司高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主要为涉及权益类投资的产品、期限较长的养老理财产品及涉及股权等另类业务的私行产品等。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拉长投资期限及增强权益投资比例或将成为银行理财博取更高收益的主要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净值类理财产品也有破发的先例,需要正确认识净值类理财产品。

  大资管背景下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挑战与机遇

  银行成立理财子公司专门经营理财业务是监管要求所向,但现阶段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01.

  净值化转型压力大

  银行理财子公司初期主要是实现从银行资管部门到独立理财子公司的过渡转型,并有序完善净值型产品布局。

  净值化理财产品中“非标”估值若银行采用市值法,收益波动会较大,易造成客户流失。故过渡期内,银行更倾向于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但需要满足一定的限制,且估值的准确性存在质疑。“摊余成本法”下产品净值在较多显示为正收益,无法准确及时反映市场变化。

  按照原先资管新规要求,2020年年底之前保本理财产品要全部退出,但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至2021年年底后,可能会导致部分银行保本理财延迟退出。

  02.

  配置权益类资产有挑战

  根据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限制非标通道业务,银行理财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通过非银监管套利。

  虽然理财子公司被允许直接投股票,几乎获得金融全牌照,但常年深耕固收领域,委外模式投资权益领域,主动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当前尚不具备直接交易股票的条件及优势。未来,权益性产品配置将抓住上证指数重构、创业板注册制、科创板IPO、新三板精选、再融资政策调整等市场机遇,推出科创优选、定增优选等不同系列的权益投资策略产品,帮助投资者分享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03.

  思维转型迫在眉睫

  理财子公司的相关人员大都是从商业银行资管部门出来的,资管部门又是从投行、金融资管演化而来,理财子公司则需要在资本市场上运作,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从原有的银行资产管理部,到单独成立子公司后,转型难度既表现在存量业务的处置上,也体现在新业务的转型过程中,管理者的经营思维是关键,改变以往旧的经营方式,无论是在创新业务方式上还是在人才选拔上都应该另辟蹊径,人们很难打破原有思维,而这些往往是掣肘。

  04.

  投研系统的构建欠缺

  数字金融是是当下的发展重点,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投研系统。

  目前从事理财业务的产品研发、营销、投研、风险管理等专业人才不足,投研能力不高,如何利用系统将不同期限新产品的规模做大,开发个性化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保持资管竞争力的根源,银行理财有现阶段的困难。

  05.

  客户购买习惯需重塑

  目前来看,银行理财投资者仍倾向于购买传统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对收益波动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接受程度仍待提升。

  随着预期类理财产品逐渐转型为净值类,投资者自担风险,打破刚兑,已成为定势。理财经理需要给客户提供理财产品的客观风险分析,学会选择适当的理财产品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正是因为没有确定的收益预期,产品净值会随市场投资而波动,投资者实际上也可以充分享受到产品的收益,让银行理财真正回归到资产管理“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这一类金融牌照的出现,将深刻改变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重构金融业态。与商业银行传统的理财业务相比,其业务经营方式更灵活,业务范围更广、弹性更大,可以发挥的空间更大。在产品销售和投资范围上,理财子公司都体现出与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产品销售方面,资管新规对于银行理财业务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产品。理财子公司成立之后,其资产管理业务从原有预期收益型、主要赚取利差的模式转向净值型、主要赚取管理费的模式。

  一是降低了购买起点,公募理财产品不再设限,1元起购,大大扩展了客群范围,有助于延伸到长尾客户,获客对象大大提升;

  二是拓宽了宣传渠道,子公司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宣传公募产品,极大地扩展了宣传的范围和渠道,宣传的力度和效果都会更加显著;

  三是减少了销售限制,取消了首次面签规定,方便投资者通过网络等渠道购买理财产品,当前线上开户已经成为其他资管机构的常态,远程开户的限制放开使得理财子公司相较于传统理财具有了更好的获客能力;

  四是增加了代销渠道,除了依靠母公司以及自己的专属渠道,新增加了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机构,销售渠道更广泛;

  五是拓展了产品类型,允许发行分级和结构性理财产品,相较于传统理财,产品类型更加丰富,更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类型的投资者。

  在投资范围方面,除了可开展标准化资产投资之外,还可以从事非标准化资产投资业务。

  一是提升了非标投资的额度和空间,理财子公司取消了非标投资不超过总资产4%的限制,相较于资管部非标资产余额不超过净资产35%和不超过总资产4%的双约束,明显放松;

  二是放宽了投资范围,相较于资产管理部,理财子公司除了投资于债券,或者委外投资股票外,还可以直接投资一、二级市场的股票以及其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并且在满足集中度的要求下,理财子公司自有资金还可以投资本公司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

  三是扩大了机构合作范围,监管鼓励不同资管机构间的相互合作,理财子公司甚至可以将合规的私募机构纳入合作范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理财子公司的投资管理、风险管控、业务运营等方面的能力。

  四是可以在限定范围内进行一层嵌套投资,可以再投资一层由受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管的其他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

  经过一年的发展,开业的11家理财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不可忽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理财子公司的发展任重道远,尤其是对中小银行。理财子公司无论在人才、产品、销售、投研等领域都要加大力度,接下来开业的中小银行在借鉴国内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在产品端、投资端、客户端精耕细作,重构资管市场格局,促进理财业务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结语

  2018年12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理财子公司正式成为一类全新的商业银行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子公司实现了“资管新规”提出的“公平竞争”原则,在产品准入、销售分销和投资管理等部分与公募基金和资金信托计划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加上银行固有的渠道优势和信誉优势,理财子公司必然会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中重要的参与者。

  参考文献:

  1、银行理财子公司初具规模:21家获批设立,11家上半年共盈利34亿元

  2、金融界: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赚钱能力怎么样?

  3、胡艳明,银行理财子公司一年考投研能力短板待补 下半年或加码权益类投资[N].经济观察报,2020.7.20

  4、卜振兴,行业变革下理财子公司的机遇和挑战,西南金融[J]. 2020.3

  5、程杨娟,大资管背景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掣肘与建议  商业经济[J].  2020.8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九卦金融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