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陈洪宛:绿色金融要从“大块头”主导转向“遍地开花”

2020-10-12 17:36:58 和讯网 

  10月11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0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出席本次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发改委陈洪宛:绿色金融要从“大块头”主导转向“遍地开花”

  陈洪宛表示,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伴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大潮突起,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绿色金融经济体。绿色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业务种类丰富,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通过G20、“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平台,推动绿色全球化发展,成为全球绿色金融新的领头羊。

  在绿色金融的发展实践当中,区域绿色金融试验是一大特色和亮点。2017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的六省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取得显著成效,以浙江湖州为代表的改革试验区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力支持了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陈洪宛认为,这不仅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水平,还带动了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加快绿色化改造,促进了绿色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各试验区的绿色贷款超过2000亿元,绿色债券余额接近1200亿元,同时我国多项金融标准的试行在改革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陈洪宛介绍,国家发改委围绕绿色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牵头出台了《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目录》作为首个权威指导目录,首次清晰界定了绿色产业的具体内容,是绿色产业标准体系的基石,为制定高水平绿色产业支持政策打下了基础,有力推动了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是出台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对促进绿色发展推动节能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应对气侯变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持作用。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01支,募集资金2480亿元,重点支持了长江大保护、绿色能源与交通,污水处理、海绵城市建设等绿色项目,同时为更好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改委正在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门研究制定绿色债券支持目录2020年版,下一步根据公开意见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正式印发实施。

  三是支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发改委出台了《政府促进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基金投资生态环境领域,切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到今年8月末,在全国政府促进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登记的绿色基金共有22支,募集规模达到467亿元,主要投资于生态治理、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绿色产业和领域。

  关于绿色金融下一步的发展,陈洪宛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绿色金融要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格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如何发挥金融作用,推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支持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大有可为。“十四五”期间要不断完善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针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的业绩评价制度,丰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的工具箱,协调出台重点支持绿色投融资的有关政策极力措施,强化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能力和水平,支持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持续深化在更多地区推广改革经验。

  第二,绿色金融要更加强调对非上市企业股权投资的支持。从实践来看,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往往更加侧重于债券类的绿色金融产品,据统计,截至6月底,我国绿色信贷已经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是1.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债券类的资产规模占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90%以上,但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块头企业占主导局面,更多转向活跃度更高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尤其是小而美的创新创业创造企业不断涌现,绿色产业也同样如此,众多风险较大的创新型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贷款。在这个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投资基金非常必要,在我国绿色金融未来的发展模式中理应占一席之地,也应当成为绿色发展领域的大力提倡和努力推动的绿色融资方式。

  第三,推动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处于基础阶段,问题比较突出,既影响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影响了激励约束等配套政策的有效落地,也对强化监管和防范风险形成了挑战。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吸收国际准领域的前沿成果和最佳实践,也要为绿色金融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理论和制度创新留住空间,充分发挥我国优势,提高在国际上的引领力。

  

(责任编辑:马慜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