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行长:张謇治理交行的3大启示

2020-12-16 18:42:30 和讯名家 

  12月12日,“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年度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机构主办,正和岛等机构协办。

  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珺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源自旧时代,指向新世纪:张謇的时代意义——兼议经济变化的几大特征》的演讲。本文为刘珺演讲精编。

  口 述:刘珺 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编 辑:曾会生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张謇“三主张”挽救了交行

  可能大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张謇论坛会有银行参加,为什么是交行?我从三个部分告诉大家为什么。

  首先介绍一下交行。今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交行考察时指出,交行是百年老店,历经百年风雨。百年交行因赎回京汉铁路而建、因官商合营而兴,用实干开金融创新探索之先河。

  早年,交行不仅是重要的发钞行之一,而且首批推行中国新式簿记制度,自主创办通才商业专门学校,为早期中国金融业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上海解放期间,交行响应号召,组织力量,迎接解放,保护行产,在维护金融秩序、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年交行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一批敢闯敢试的百年人物。

  交行首任总理李经楚,筹款赎回京汉铁路、收回电报商股、首设海外机构,完成交行立行经营之使命。兼任总理梁士诒,力促交行获得发钞权、代理国库权,使交行取得国家银行之地位。

  汇兑业务先驱胡祖同,秉持“巩固行基、培植实力”之理念,践行“扶植实业、支持国贷”之要义,励精图治,开辟交行商业化发展之道路。交行成立之初,官股40%、商股60%,是最早的混合所有制银行,这个先进的理念不是源于西方,而是源于本土。

  百年交行也经历了风雨,民国时期曾爆发两次挤兑风波,第一次是1916年、第二次是1921年。

  最为风雨飘摇的时候,张謇入主交行担任总理,拯救交行于既倒,并提出“三主张”帮助交行渡过难关:一是培植元气、巩固基础;二是重新确定放款业务的方针;三是明确业务公开,确立民主协商的公司治理制度。两年时间张謇扭转了交行信用下降的局面,挽救了交行。

  张謇治理交行的三大启迪

  张謇与交行的渊源,给我们第一个启迪是金融于经济的重要性。

  张謇认为,“银行者,农工商实业生计之母,而国民进化之阶梯也”。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也说过,银行为“百业之总枢,以浚财源, 以维大局”。郑先生创办了拯贫免利借钱局,借款人不用支付利息,这是当时小微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雏形,这个做法不良率非常之低。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是小平同志提出的。

  2019年末,银行业总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超过90%,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融规模存量的60.3%,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个启迪是公司治理于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交行“停兑风波”的前因后果,生动阐释了公司治理之要在于人。梁士诒利用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垄断了轮、路、邮、电各机关的业务,短期内缓解了交行困境。

  但依托“关系”的经营策略也让大官僚、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势力,在交行深深扎根,导致交行治理瘫痪。张謇的重公司治理而非利用关系,重构经营管理体系,助交行摆脱困境。“一反一正” 的公司治理观,带来截然不同的经营结果。

  第三个启迪是金融服务于实业救国的重要性。

  张謇一直呼吁“实业救国”,他秉持“棉铁主义”,创办大生纱厂服务民生、厚植国本;与其相对照的是杨度提倡的“金铁主义”。张謇先生感受到了农林没有雄厚资金不足以发展,“实业发展当求助于金融”,“无资本何以发现地下宝藏”。张謇参与制定了《劝业  银行条例》,筹建了淮海实业银行,他的事例生动阐述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大国经济必须走自主发展道路

  上面介绍了大变局下,张謇与百年交行的渊源。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书记说我们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范式,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经济全球化的上下半场进行切换

  上半场是生产过程,下半场是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平衡。

  全球化上半场打破了贸易壁垒、践行全球化合作,以生产创造财富、共同做大蛋糕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标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世界经济发展在合作生产的大潮流中高速增长。

  危机之后,由于贫富差距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逆全球化,很多国内经济体感受到贫富分化严重制约了老百姓(603883,股吧)对经济成果的分享。

  20世纪70年代最富有的0.1%的美国人拥有8%的全社会财富,现在这个比例达到21.5%,说明越富有的人占有财富越多。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各国都需要在道德和经济发展间寻找平衡。

  二是科技驱动生产力要素发生位移

  18世纪至今,四次工业革命以技术更迭为动力,形成了生产的跃迁,以蒸汽机为代表的1.0、以电力为基础的2.0以及之后以信息化为特征的3.0,到今天进入科技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进行升级阶段,我们向更强调技术的一端进行变迁。

  当资金促进经济增长达到停滞时点后,需要通过技术投资引导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310328)。

  目前全球普遍进入低利率负利率时代,资金价格低迷表明其稀缺性降低。

  如果认为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就是其价格,价格便宜了稀缺性就降低了。真正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科技,科技兴国是这个时代的主题。过去“实业救国”,现在应该是“科技兴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超过了2%等等一系列的指标是可喜的变化。

  中国的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仅6%,不足美英法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一半,所以还有很多努力空间。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技术突破需要久久为功。

  三是科技互联重塑全球制造业新的价值

  18世纪90年代,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就工业经济顶层设计,展开了决定美国命运的世纪大辩论。汉密尔顿最终赢得了胜利,美国迅速推动经济蓬勃发展。

  大国经济必须走自主的道路,不可能让全产业链到外面,这是根本逻辑。美国之后各国发挥优势,迅速建立起全国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了世界的大繁荣。近年来,尽管逆全球化产业链的声音时有出现,但总的来说,个人觉得“脱钩”和“断链”不可能完成。

  现在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数字化,数字化时代是大家共同面临新的范式,基本要求是连通。数字化本质是开放共享,大数据基础是全域和全集。140年前电话积累一亿用户用了75年,如今银联的云闪付积累一亿用户只用了一年,如果没有广域的数据流,根本达不到这个效果。

  现在主要国家制造业占比在下降,制造业好像进入黯然阶段,但是我认为这种黯然实质上是数据的假象,因为背后是无形经济的崛起,制造业不是完全由生产环节解释的。2018年,美国标普市值组成84%是无形资产、16%是有形资产。特斯拉市值五千多亿美金,真正的技术部分和无形部分决定了其市值。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没有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可能有“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依托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盈。当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64.24%下降到现在的33.18%,曲线是下降的。

  同时,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格局要坚持。

  张謇精神与这个伟大时代并辔前行

  最后总结一下张謇的时代精神:

  一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加快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二是夯实国之根本,全面提升国企竞争力,壮大国家综合实力。

  三是尊重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

  四是育人布局未来,加快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

  五是聚焦金融之力,充分发挥金融的倍数撬动作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謇的时代精神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可以并肩前行,我们希望汲取张謇的时代精神做好自己的事情。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和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