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出台14条举措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

2022-06-17 09:39:50 和讯 

  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稳住经济大盘的部署,近日交通银行根据人民银行及银保监会有关通知精神及相关监管要求,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出14条举措,以不断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确保普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量扩面,助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稳经济增长。

  《意见》从牢固树立服务小微经营理念,完善尽职免责和风险缓释增强敢贷信心,考核激励引导激发愿贷动力,保障信贷供给夯实能贷基础,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会贷水平,加强组织实施确保实效六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措施。

  完善机制,增强敢贷信心

  持续营造尽职免责的信贷文化氛围,适当提高免责和减责比例;无明显证据表明失职的均认定为尽职;进一步将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度有机结合,相关业务在不良贷款容忍度范围内,则可减轻或免于追责。

  完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提升数字化风控能力,推动业务模型、授信准入策略迭代优化,完善反欺诈和线上业务监控体系,打造智能化贷后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精准锁定潜在风险客户,加强小微信贷业务资金流向、生产经营、资信等异常情况的自动风险监测,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违规领域,严禁虚构贷款用途套利。

  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处置质效,给予普惠小微高于总体贷款不良率的产业化风险容忍度;综合运用现金清收、重组加固、司法诉讼、转让核销等手段加强风险化解,提高处置质效。

  考核引导,激发愿贷动力

  加大贷款定价及减费让利支持力度,在继续把监管政策收益全部奖励给分行的基础上,新增对重点客群的额外补贴;确保2022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进一步下降。持续落实减费让利要求,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和地区的小微企业,鼓励实行更优惠的利率和服务收费,减免罚息,减轻困难企业负担。

  完善绩效考核及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小微制造业、首贷户、信用贷款等重点领域的考核引导;将普惠金融监管指标完成情况与交行各分支机构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考核挂钩;分支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情况与其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作为薪酬配置的主要依据之一;增加普惠条线的专项激励工资。

  保障信贷供给,夯实能贷基础

  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充分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盘活信贷资源;增加小微金融债券发行规模,2022年计划安排发行600亿元,较上年进一步增加50%;设立普惠型小微专项信贷资源,加强对东北、西北省(区)的信贷供给保障,资源配置向重点地区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与行业等倾斜。

  打造小微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全员做普惠及客户经理队伍融合发展,推广贷后监控集中管理,让一线客户经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客户服务;提升线上服务及疫情应对能力,广泛对接各类政府、园区、商协会等渠道,做好“专精特新”、科创、制造业等重点客群服务;深入各类批发商圈,对接商业协会,重点关注米面粮油等民生领域。

  促进银政保担业务合作,要求各区域分行与当地国担、农担等重点政府担保机构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推广“见贷即担”担保模式合作,开展“见担即贷”业务,提高融资服务效率。

  强化数字建设,提升会贷水平

  加快小微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完善“线上标准产品+场景定制产品”的线上产品体系,通过线上标准产品支持普惠金融扩面增量,扩大主动授信、随借随还类产品服务的覆盖面;利用场景数据实施差异化准入和核额,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制造业、科技、乡村振兴、供应链、双创、绿色发展、特色商户、新市民等重点领域;推广“一点接入,辐射全国”的线上产业链业务模式。

  积极推动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深化税务、工商、征信等全国性数据在普惠业务的应用,通过线上模式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加快推进与各地发改委、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等平台合作。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信用贷款、小微制造业、首贷客户的拓展和投放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制造业、科技、乡村振兴、供应链、双创、绿色发展、特色商户、新市民等重点领域拓展力度,增强普惠金融覆盖面。

  全面支持困难行业企业纾困发展,对2022年末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结合小微客户实际,主动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应延尽延,保障客户征信权益;积极利用各级政府推出的纾困帮扶基金、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政策,多种方式支持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