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间,中国华融(02799.HK)发布业绩预告显示,经初步测算,该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预计约为人民币188.78亿元。该业绩预告所涉及的财务数据未经核数师审核。
中国华融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引战增资的基础上,其深化改革重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能力逐步提升、风险管理体系更趋完善。围绕“主业转型、风险攻坚”总目标,该集团扎实推进风险化解,全力风险攻坚,资产基础进一步夯实;聚焦主责主业,有序推进牌照类子公司转让,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全力压降负债规模,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优化;强化公司治理,全面梳理制度流程,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2021年,中国华融实现营业收入930.67亿元,增速23.4%;净利润为19.8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为3.7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022年是中国华融完成引战增资后的第一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在中信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中国华融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逆周期和救助性金融服务的独特功能优势,以及不良资产行业“国家队”、“主力军”重要作用,加快主业转型,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取得了良好成效。
主业进一步聚焦。主动采取定向组包、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手段提升处置效益,不良资产包业务保持稳定,市场占比保持行业领先;加大资产盘活力度,现金回收情况较好。
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动调整业务结构、丰富业务领域,积极运用重组盘活手段,加大问题企业重组业务投放。紧跟国家战略,重点区域新增投放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切实发挥不良资产处置核心功能,运用资产重组、资源整合、逆周期培育等手段,帮助实体企业摆脱困境、实现重生。
转型进一步加快。围绕破产重整、国企改革、上市公司纾困、“大不良”特殊机遇权益类投资等业务新蓝海积极探索,挖掘机会,加大储备,项目储备规模超千亿元。同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等轻资本业务,发挥专业优势,在金融机构风险资产受托管理、国企“两非两资两金”资产受托处置、围绕“大不良”的顾问咨询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拓客户、闯市场。
渠道进一步拓展。强化“总对总”营销,延展地方政府、行业头部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二级投资者等上下游客户群。上半年与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山东省潍坊市政府、中国旅游集团酒店控股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培育长期稳定的“大不良”生态圈。
尤其是,充分运用“债权+股权”、“金融+产业”等特色金融工具箱,积极参与房地产行业风险处置,落实保交楼政策。具体来看,与阳光集团、新华联(000620)集团签订重组框架服务协议,全面参与推动企业重组纾困。各经营单位立足属地,服务区域涉房风险化解。
江苏分公司与南通市政府签署《支持南通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地方政府及国资企业组成市级合作主体,开展在建工程复工复产、优质项目并购、PPP或BT项目盘活等业务,支持当地建筑业转型升级。此外,综合运用“债券收购+债权重组+财产信托”模式,顺利化解房地产上市公司禹洲集团的债券兑付风险,保障了200多位社会投资人利益。
湖南分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管理重构”多元手段,为已停工的长沙市某大型“商业+住宅”综合体引入重组方,推动项目全面复工,目前已实现交房500多户,有力维护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
福建分公司与“政府、法院、重组方”三方联动,引入产业投资人重组盘活重点民生工程——福建木兰溪国际广场项目,目前项目开发建设全面重启,已实现400余户新房交付,后续还将有千余户入住,为维护当地经济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但受制于新冠疫情反弹、地缘政治冲突、宏观经济承压等诸多因素叠加造成的资本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影响,本集团2022年中期业绩未及预期。”中国华融解释称,主要原因为:
一是受上半年资本市场持续波动的影响,该集团持有的部分权益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录得较大浮亏;
二是受宏观经济承压及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影响,相关客户履约能力下降,资产质量下迁,出于审慎考虑,该集团本期确认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明显增加。信用风险增加叠加资产规模压降的影响,收购重组类不良债权资产收入同比减少。
中国华融同时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当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夯实了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的财务基础。
“下半年,本集团将把握机遇,进一步强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新华融建设的规划要求,夯实基础、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坚决打赢化险脱困转型发展攻坚战。”中国华融称。
一是坚持战略引领,全面转型攻坚。按照该集团“一三五”发展目标,力争一年走上正轨、三年质效显著提升、五年成为行业标杆。加快盘活存量风险资产,优化增量业务投放,创新业务模式,强化客户服务,持续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二是用好股东资源,加强业务协同。依托主要股东资源,特别是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强化在风险处置、业务拓展等方面全方位业务协同,加快风险资产化解盘活,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是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产配置。紧跟国家产业和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布局新兴产业,创新业务模式,探索轻资本发展路径,巩固传统不良资产市场地位,积极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等优质客户,加大优质项目储备,持续提升主业盈利贡献。按照“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监管、重组盘活”的策略,全力推进涉房项目的风险隔离和化险纾困。
四是强化基础管理,激发内生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激励约束体系,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科技赋能战略,全面实施降本增效。优化融资管理,确保流动性安全。
同日,中国华融还发布公告显示,其与中信集团签订资金及资产交易框架协议及其2022–2024年度上限,据此,该公司与中信集团将互相开展资金及资产交易。双方在资金及资产交易框架协议项下进行的资金交易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融资交易、存款交易、金融产品交易、不良资产交易。
对于不良资产方面,中国华融表示,该公司将在不良资产主业经营过程中,从中信集团收购不良资产或向中信集团处置不良资产,尤其考虑:
今年以来,各地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宏观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企业信用结构分化、新增融资放缓、到期债务增加等加大了企业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良资产市场供给增长可期。该公司作为专业从事不良资产经营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动把握“大不良”业务机会,积极寻找并收购有重组价值及升值潜力的资产,同时充分运用资产重组、资源整合、逆周期培育等价值提升为主的盈利模式,推动资产处置多元化、管理精细化,发挥国家不良资产行业主力军作用。
从不良资产市场整体来看,银行业2019年至2021年全年处置不良资产分别为人民币2.30万亿元、人民币3.02万亿元、人民币3.13万亿元,处置规模持续增加。银行机构不良资产市场一直是该公司不良资产收购的重要来源,银行业不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为该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银保监会2021年正式批准试点对公单户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转业务,同年还印发了《关于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支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参与信托业风险资产处置。在监管机构政策指导下,该公司将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市场拓展,深化与中信集团有关机构的业务合作。
该公司存量不良债权资产规模,以及历史年度新增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不良债权资产总额人民币490,820.4百万元,2021年新增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人民币86,902.2百万元,2020年新增不良债权资产收购成本人民币196,177.3百万元。该公司主业经营预期将持续发展,不良资产收购将持续进行,并将不断丰富资产处置手段。
中信集团涉足金融、房地产、基础设施、能源、机械等多领域,自中信集团成为该公司主要股东后,该公司不断加强与中信集团业务协作,拓宽公司不良资产收购及处置渠道,未来将加大与中信集团在资产处置、风险化解、问题企业重组等方面合作,预期与中信集团在不良资产收购和处置交易额将有所增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