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审计披露部分中小行资产质量不实等问题,各方面多措并举推进改革化险

2022-09-06 15:4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志锦

  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是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其经营情况备受外界关注。

  截至9月5日,25个省份公布了《关于202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情况作为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被多个省份纳入审计之中。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审计披露了部分地方中小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不实,资金违规流入城投和房地产领域但支农支小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在推出新一轮的改革化险措施。

  不良信贷资产未如实反映

  北京市审计局审计调查了3家市属商业银行后认为,3家银行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北京冬奥会、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点领域,资产质量基本稳定,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但北京市审计局发现,不良信贷资产未如实反映。个别银行对公信贷、融资租赁资产等形成不良资产,但未及时调整资产质量分类。违规发放各类中长期且到期一次还本的贷款,使借款人在贷款期间不用归还本金,延缓了贷款风险暴露。还存在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偿还各类垫款、利息及罚息等问题。

  山东省审计厅对18家地方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后指出,2020年以来,各银行积极采取措施处置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资产风险管控不严格。

  但山东省审计厅发现,18家银行少计不良贷款212.12亿元,10家银行少计关注类贷款34.91亿元,4家银行47.03亿元非信贷资产分类不实,15家银行30.4亿元抵债资产处置不及时,5家银行抵债资产权属未划转、产权不明晰,3家银行抵债资产被违规占用。

  四川省审计厅披露,部分农商行风险管理要求落实不细,30家农商行少反映不良贷款7.86亿元,未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

  衡量信贷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不良贷款率。按照风险程度分类,商业银行贷款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即为不良贷款率。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应高于5%。

  在贷款五级分类下,为了规避不良超标的问题,银行在对贷款分类上可能采取一些“小措施”,比如将原本应计入不良类的贷款计入关注类。

  “少计不良就可以减少拨备计提,进而达到增加盈利的目的,同时不良贷款减少,还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要求。此外,少计不良在绩效考核中能增加员工绩效工资。”南方省份某国有大行公司部副总解释称。

  此外,审计还发现,部分中小行资金违规流入城投和房地产领域,但支农支小力度不足。

  重庆市审计局披露,1户金融企业贷款资金使用监管不到位,1.85亿元经营性贷款、信用卡消费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福建省审计厅披露,15家行社部分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等领域。

  江西省审计厅组织省、市两级审计机关对2家地方商业银行2020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2家银行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江西省审计厅也发现,2家银行未严格执行信贷政策规定,11.64亿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2家银行通过投资企业债券、信托贷款等方式,违规为融资平台及类平台提供融资68.8亿元;2家银行未严格执行小微、涉农贷款统计制度,虚增小微贷款19.89亿元、涉农贷款8.18亿元。

  在贷款违规投向的领域中,房地产、融资平台领域是“重灾区”。这是因为,房地产和融资平台领域违约相对较少且收益较高,但向这些领域投放信贷并不符合宏观调控方向,因此监管部门设置多项要求,但实践中违规案例较多。不过,当前房地产市场疲弱,今年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将会明显减少。

  四川省审计厅披露,6家农商行未按规定在制度中明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向涉农领域倾斜,不利于加大乡村振兴等涉农信贷投放。截至2021年末,16家农商行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贷款余额14.91亿元,仅为涉农贷款余额的1.53%,涉农部分领域信贷投放不足。

  多措并举进行整改

  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地方审计部门也提出意见和建议。山东省审计厅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资产管理和不良资产等风险处置,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时纠正金融资源脱实向虚问题,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江西省审计厅建议,规范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管控。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规经营能力,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水平,防范化解不良资产处置、信贷资金审批等风险,严格管控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近日银保监会透露,银保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认真研究相关支持政策,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压实中小银行主体责任,做实资产质量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1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4%、1.35%、1.89%、3.30%。

  总体看,农商行的不良率要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中部某省农信社高管表示,农信社的不良实际上要比农商行高,“一些市县联社的领导层是从党政部门领导过来的,很多不以银行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不以银行的规则来处理银行问题,由此造成了大范围的不良。”

  为化解农信社及农商行不良风险,新一轮的改革已经开启。一方面农信社将由合作金融向商业金融转变,改制为农商行,另一方面将理顺“省联社—-县级法人主体”的二元管理模式。改革后,农信社的商业可持续性、抵御风险的能力将继续增强。在这一轮改革中,监管部门并未构建超级农商行,可确保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力度不变。

  银保监会8月18日披露,近日,银保监会召开听取两会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座谈会。会议紧密结合中小银行机构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主题,认真听取部分两会代表委员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意见建议,研究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工作。

  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合作,稳妥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推动多渠道补充资本;持之以恒做好中小银行监管工作,督促中小银行机构深化改革,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责任编辑:王晓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