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付喜国:全方位优化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

2022-11-09 11:09:44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作者|付喜国「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21期

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格外重视自主创新,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新时代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现阶段优化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不仅有助于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也是实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加速科技创新离不开信贷大力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当前,辽宁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关键中的关键。辽宁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科技基础较好,但近年来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升。最新的全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显示,辽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在全国第14位,自2015年后已跌出前十位。从具体评价指标来看,全省科技活动投入(包括研发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等指标)水平不高,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包括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等指标)更成为明显短板,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亟待科技创新加速推进。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在助力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熊彼特开创性地强调了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论证了货币、信贷和利率等金融变量对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影响。金和莱文(King & Levine,1993)指出由于金融机构拥有关于科技企业和创新活动的信息,因此可以有效地配置投资,以支持科技进步。Chou和Chin(2006)提出,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可以加速推进技术创新。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美国是市场导向模式,主要依靠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推动科技创新;日本是政府主导模式,以政策性金融推动科技创新;德国则是银行导向模式,以银行类机构为基础推动科技创新。在我国融资体系中,信贷在支持科技创新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仅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也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信贷支持科技创新成效明显

近年来,辽宁围绕机构建设、政策制定、补偿机制、合作对接出台了多项举措,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增信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辽宁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省级再担保业务风险补偿机制和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等措施不断优化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人民银行及时制定科技型企业再贷款贴息政策,商业银行不断丰富信贷产品满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信贷规模稳步增长,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信贷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力度不断加大,贷款余额和获贷企业家数均持续增加,获贷率明显提升。2022年8月末,全省科技创新企业贷款余额2466.1亿元,比年初增加33.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0.1亿元,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5.1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8.6亿元。从获贷情况来看,科技创新企业获贷率达到38.4%。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为42.3%,较年初提升2个百分点;科技中小企业获贷率为32.4%,较年初提升1.7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贷率为70.6%,较年初提升4.7个百分点。

二是信用贷款占比增加,贷款利率呈下降态势。人民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切实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大力缓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信用贷款发放占比提升,贷款利率下降。2022年8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信用贷款占比为26.9%,较年初提高近7个百分点。从存量贷款平均利率来看,下降趋势明显,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平均贷款利率为5.1%,较年初下降13个基点;科技中小企业平均贷款利率为5.37%,较年初下降29个基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贷款利率为4.86%,较年初下降30个基点。

三是非公有制企业成为承贷主体,私营企业获大力支持。信贷资源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力度加大,尤其是私营企业融资得到大力支持。2022年8月末,科技创新企业贷款中非公有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859.2亿元,占比为75.4%。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非公有控股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58%、91%、70.5%,非公有控股企业贷款中,以私人控股企业融资体量最大,上述三类企业占比分别为73.5%、97%、98.4%,均远高于其他控股类型企业。

关注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结构性失衡

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往往“轻资产”特征明显、盈利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不确定性较大,与商业银行传统授信条件不匹配,制约了科技创新企业获贷率提升,造成商业银行信贷产品创新不足且同质化严重,信贷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

一是贷款期限以短期贷款为主,中长期贷款占比偏低。从贷款期限看,信贷支持科技创新以短期流动资金为主,对企业中长期发展所需资金支持存在不足。全省科技创新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为29.6%,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30.8%、19.6%、22.4%。

二是贷款方式以抵质押贷款为主。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担保方式占比来看,抵质押贷款占40.6%,信用贷款占26.9%,信用贷款占比有所提升,但整体上仍以抵押贷款为主,信用贷款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创新企业轻资产特征决定了其难以满足银行的“实物抵押”要求,而知识产权在价值认定及评估定价方面门槛较高,导致以知识产权为抵质押获取信贷的难度较大。

三是贷款行业分布较为集中。辽宁科技创新企业以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主,占比分别为48.3%、26.1%和10.3%,但从科技创新企业贷款发放来看,制造业贷款占比均在八成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贷款占比分别为82.1%、80.9%、96.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占比分别仅为2.9%、6.33%、3.7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占比分别仅为1.2%、3.8%、0.07%。

四是科技中小企业户均贷款额偏低。从户均贷款余额来看,科技创新企业户均贷款余额4002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贷款分别为5840万元、6749万元,而科技中小企业户均贷款仅为781万元,不足1000万元,呈现小而散的特征。

以大金融视野全方位优化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

根据科技创新企业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以大金融视野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体系,全方位优化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

强化政策引领,创造科创企业发展良好环境。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政策落地见效对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避免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政策分散、执行力度松紧不一等问题,可探索建立省级机构协调机制,负责协调财政、金融、税收、科技等部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加大对各地政策落地见效的督促指导,引导财政补贴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向科技创新企业倾斜,调动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精准对接帮扶,激发科创企业自身发展潜力。搭建国际、国内科技项目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科技创新项目与科技企业充分交流。完善对接帮扶平台,帮助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壮大,对初创期科技创新企业加强技术指导和人才引进支持。出台更加便捷有效措施,便利知识产权认定和流转,让科技创新企业专利技术真正具备市场价值。

加强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水平。充分考虑科技创新企业经营特点,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多样化信贷产品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从传统的以信贷为主的服务模式升级为“表内+表外”“债券+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服务,同时探索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知识产权评估,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容量、运行规则、监管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已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各级科技创新企业主管部门积极储备和推荐优质科技创新企业至科创板上市融资,同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设立面向科技创新的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降低科技创新企业对信贷资金的过高依赖度。■

(责任编辑 赵雪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