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与策略》一书前言
本书作者:杨农、王建平、刘绪光
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时刻扮演好政府的银行、企业的银行、居民的银行三类角色,处理好跨业、跨界及跨境竞争与合作三组关系,塑造好To G(面向政府)、To B(面向企业)、To C(面向个人)三种服务能力。以往,商业银行顺应我国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了规模经济、资产优化和资本积累。未来,商业银行需要关注实体产业链、供应链和科技创新链,顺应数字经济网络化、产业经济平台化和绿色经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依托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努力实现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的良好循环。
立足新时代、谋划新发展、贯彻新理念,商业银行立于数字化时代的差异化核心能力培育,成于内外部价值链的资源融合与风险管控。面对数字化浪潮,不确定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商业银行需要坚守“金融为民”使命的初心,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增效,提高数字化创新和服务能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适应、拥抱变化,在银行价值链重构、延展的过程中实现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这或许是银行业在数字化浪潮的“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确定”。
虽然在方向上已达成了共识,但实践并非易事。正如国内某位银行家所说:“跟随客户走入新的生态场景,却发现自己才是陌生人;努力打造数字化经营能力,却发现基础设施的筋脉还不通畅;想要搭上科技变革的快车,却感觉组织进化的速度还跟不上;想让组织更加轻盈,却发现文化的不够开放和包容让我们步履蹒跚。”虽然前景远大,但是道路曲折,在转型方向上的诸多研讨,都需要在躬身实践中予以落地和验证。为帮助商业银行看清在大变革时代下未来的发展方向,构建适合自身能力的成功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本书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优秀实践经验,紧扣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性需求,构筑了指导其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战略框架,并配套研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自评工具。
全书共分为5章,兼顾政策性、理论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第一章以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金融逻辑与科技逻辑开篇,对数字化转型进行界定,阐述其内涵和边界。继而结合咨询公司良好的实践与科学的方法,绘制涵盖“一个战略、五类用户、十大能力、四大支撑”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基础框架,作为全书纲举目张的逻辑统领。第二章聚焦他山之石,比较分析国际同业的优秀数字化实践案例,从战略性、协调性、创新性、开放性及平台化5个方面为读者梳理可供参考、借鉴的转型重点、难点和亮点。第三章回归本土实践,聚焦国内银行的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构建纵、横、深三维分析体系,分别从零售银行、公司银行和交易银行的业务切入,剖析其在客户获取、产品研发、风险管控、运营提升等价值创造环节的重点工作,研究探讨产业金融、开放金融、生态金融和绿色金融的生态构建。第四章聚焦价值创造,总结提炼商业银行六大数字化建设的关键能力,包括数字化客户经营能力、渠道与生态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数字化风控能力及数字化合规能力。第五章侧重评估反馈,兼顾实践性与操作性,结合篇首提出的战略框架,对商业银行在实践操作中的对标落地提供指引和评估建议。
想,都是问题;做,才见答案。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变革需要各家银行在实践中顺势而为,行稳致远。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广大银行业同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参考书、案例库和工具箱。如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本书完稿付梓,要特别感谢李伟斌、霍柯利、李根、邬肖玢、陶皓源、王作衡、杨帅、孙爽、张淑芳、王晓锋在编写的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支持。由衷希望本书可以与广大银行业从业人员形成共鸣,若能启发一二,更是幸甚。当然,如有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点击“《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实践与策略》”跳转书籍购买链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