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小银行如何破局、ChatGPT如何服务金融生态

2023-02-15 09:56:08 北京商报网  李海颜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百舸争流。随着转型的深入推进,部分银行在人才、机制、数据治理等方面的困境也逐渐凸显,未来如何破题?近期火爆的聊天机器人软件ChatGPT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有何影响?2月14日,在百信银行与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商业银行“Bank Digital Mesh”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采访活动中,安永金融咨询合伙人马东锋表示,目前很多银行在以业务驱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数据治理、数据资产运营、数据安全、AI治理、架构能力等方面尚有进一步优化空间。对于ChatGPT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百信银行资深企业架构师武艳军认为,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工具和客户交互两方面。

  数字化转型尚有提升空间

  《白皮书》从数字化能力、业务线和价值链三个维度对银行数字化成熟度进行评估。其中,数字化能力维度包括数字化战略和组织流程能力、业务连接与在线能力、数据能力、智能能力、云化能力、敏捷能力以及风险防范和安全能力7项一级能力。通过对一级能力分解进而形成了人才培养、业务数字化、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洞察、云计算、敏捷交付、流动性风险等29项二级能力,并围绕每一项二级能力设置了初始、探索、形成、优化和成熟五个等级。

  按照评估模型五个等级划分,武艳军认为,国有银行及头部股份制银行数字化能力大致处在形成、优化阶段,其余股份制银行则处于探索、形成阶段。城农商行的数字化能力分化较大,有的比较靠前处在形成阶段,有的则相对落后处于初始、探索阶段。

  虽然近年来银行纷纷将数字化转型提升至战略高度,但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仍有提升空间。根据评估模型的7项一级能力,武艳军指出,在数字化战略和组织流程能力方面,数字化的发展需要人才队伍去支撑,一些银行面临着人才结构的调整,需要完成组织的敏捷转型。此外,数据能力、智能能力、云化能力也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云化能力方面,一些银行存在混合架构运营,未能实现所有业务统一上云,容易造成数据割裂,在运维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压力。

  “目前很多银行在以业务驱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相对比较薄弱”,马东锋指出,目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科技是走在前面的,相反通过业务来驱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科技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机制化的配套解决方案。此外,在数据治理、数据资产运营、数据安全、AI治理、架构能力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化能力已成为银行核心能力之一,对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大有裨益。金融行业资深研究者于百程表示,数字化涵盖的范畴比较广,通过建立数字化成熟度评估模型,为评估银行的数字化水平、优化银行数字业务方向提供了相对量化的参考。从目前来看,各类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不一,而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资产和营收规模大,业务全国布局,更能发挥数字化带来的规模化等优势,因此在数字化战略和投入上占据头部位置。

  中小银行需转型破局

  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小银行尚在起步探索阶段。于百程认为,城农商行数量众多,业务立足于本区域,总体规模和科技投入等差异较大,在数字化转型上总体属于大行跟随者,主要聚焦于具体的业务场景数字化开展,目前大行在数字化上的能力,也正通过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向城、农商行同业输出。近几年成立的民营银行、直销银行等作为新型银行,虽然规模不大,但多以互联网为基因,数字化业务能力比较领先。

  在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中小银行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地域优势渐趋弱化,在大行的夹击下中小银行急需寻找数字化转型突破口。对于中小银行现阶段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及破局方法,马东锋介绍,受制于当地收入水平、环境等因素限制,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集中在资源和人才方面,所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一些中小银行通过在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或是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方式去吸引招揽人才。

  而面对大型银行在资源和场景方面所占据的优势,马东锋建议,中小银行应该积极寻找当地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和场景,通过具有特色的经营场景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加强客户的个性化经营管理;在技术研发方面,则可以通过区域联盟的方式共用一套系统或引入较为成熟的系统推进数字化能力建设。

  互联网银行作为新兴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有机融合的产物,虽然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前列,但在新的背景下,互联网银行数字化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武艳军分享道,当下消费金融已进入红海市场,互联网银行需要朝着消费金融与产业数字金融方面共同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疫情给客户带来的收入影响,互联网银行获取用户较为困难,存量客户风险也随之上升,如何识别出适合目标客群、规避高风险客户,对银行营销、风控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互联网银行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数字化能力的建设。

  ChatGPT服务金融生态值得探索

  近期聊天机器人软件ChatGPT活跃在各个领域,对于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也引起了市场关注。对标ChatGPT,谷歌、百度也分别宣布将推出聊天机器人Bard和ERNIE Bot。

  马东锋认为,ChatGPT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推至新的高点,促使相关机构也在类似领域布局或引入相应技术,将会加速推动自然语言处理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在银行领域的应用首先可以在智能客服方面开展试点,在客户营销、风控、决策管理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研发投入、测试以及建设配套的运营保障机制。不过,在测试和使用过程中也观测到了ChatGPT的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无监督学习下的可信度、诱导性及伦理问题仍需要更多地投入。

  武艳军指出,ChatGPT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一方面是作为数字化工具帮助业务人员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数据统计、报告生成等;另一方面则是客户交互,例如,数字人是基于模型驱动的,而ChatGPT可以作为数字人底层的技术驱动数字人实现与用户更好的交互。不过,武艳军也表示,目前ChatGPT输出的结果尚不可控,距离真正商业化应用或者实际业务场景应用尚有一定差距,但仍值得探索。

  据了解,2月14日百信银行宣布,已成为百度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后续,将全面体验并接入文心一言的能力,把百度文心一言的智能对话技术成果应用在数字金融、AI数字人、数字营业厅等领域。

  “目前国内机构主要借助ChatGPT进行品牌宣传或营销,还未到达实际功能应用阶段。”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ChatGPT在国内应用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数据质量、AICG内容生产监管等。风险点在于确实存在着“黑箱”弊端,因此,从法律、道德、伦理等角度的审视,对人工智能进行约束,有助于把控科技发展方向,保持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平衡,但是,总体而言,ChatGPT当前的工具能力收益大于风险。

(责任编辑:王晓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