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积极践行澳门现代金融战略

2023-03-02 11:04:05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作者|黄来志「澳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5期

中国澳门作为一个微型经济体,其经济金融的发展具有独特性。面对经济体量偏小、金融深度不够、产业较为单一的客观现实,如何发挥开放经济体、独立关税区与中葡平台的独特优势,用足用好中央支持澳门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是澳门银行业持续探索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澳门银行业积极响应中央及澳门特区政府的号召,投身澳门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及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贡献力量。

擘画未来,积极投身澳门现代金融发展

回归二十多年以来,澳门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从回归前(1998年底)的542亿澳门元增至疫情前(2019年底)的4455亿澳门元,增长约7倍,人均GDP更是长期位居全球前列。这一时期,得益于澳门经济的快速增长、内地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澳门金融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澳门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回归以来,澳门银行业实现稳健快速发展,总资产、总存款、总贷款由回归之前的1717亿澳门元、974亿澳门元和551亿澳门元攀升至2022年底的25883亿澳门元、13341亿澳门元和12740亿澳门元,分别增长约14倍、12倍和22倍。

发展现代金融业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重要抓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澳门建设成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特区政府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更是明确提出“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以优化产业结构,并将现代金融业列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出口加工业、旅游博彩业、建筑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一直被视为澳门经济传统四大支柱,其间澳门金融业发展的内涵则随着认知的变化越来越丰富。2015年11月,澳门特区政府在《二〇一六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结合澳门优势,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次年,“发展特色金融”被写入澳门“五年发展规划”。2017年12月,澳门金融管理局与中国银监会签署《关于发展澳门特色金融的合作备忘录》。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发展租赁等特色金融业务。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发展现代金融产业。在2020~2023年的施政报告中,澳门特区政府连续三年突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地位,并将澳门现代金融业的内涵拓展至债券市场、财富管理、融资租赁、人民币清算、私募基金和绿色金融等领域。其中,债券市场、财富管理等因最能充分利用澳门特殊地位和发挥独特优势,被置于优先发展位置。

在中央及澳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澳门现代金融业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根据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OX)统计,截至2023年1月底,澳门债券发行上市总规模已达4091亿澳门元,其中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发行上市规模约940亿澳门元、绿色债券发行上市规模约788亿澳门元、卢澳(卢森堡与澳门)一站式债券上市规模约172亿澳门元,在澳门上市的自贸区债券规模已达476亿澳门元(占自贸区债券发行规模逾七成)。再如,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发布的《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统计指标体系2021》显示,截至2021年底,澳门银行业的财富管理客户数达到410146户,同比增长11.40%,已经初具规模。此外,2022年11月,澳门立法会还通过了《信托法》,并一般性通过《金融体系法律制度》的修订版,进一步夯实了澳门现代金融发展的制度基础。

澳门银行业肩负历史使命,正积极地投身澳门现代金融业建设。作为澳门本地主要银行之一,近年来澳门国际银行一直将推动澳门现代金融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为培育澳门债券市场引资、引智、引力。截至2023年1月底,澳门国际银行几乎参与了MOX成立以来所有在澳门本地公开发行债券的发行承销项目,市场参与率达到96%,作为牵头主承销商或联席主承销商的项目16笔(按市场发行规模占比57%),有效推动了澳门债券市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澳门本地银行的责任和担当。

融通互联,促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澳门各界深知,祖国内地始终是澳门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拓宽港澳金融机构在内地的展业空间,推动内地与港澳区域更好更快融通、合作、发展。

近年来,澳门持续发挥外向性与开放性等方面较为突出的优势,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不断强化跨境区域融合。澳门特区政府在2023年施政报告中指出,“积极参与泛珠合作,鼓励泛珠省区地方政府及具资质企业通过澳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与此同时,澳门与内地的合作也在不断向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延伸,极大拓宽了区域融合发展的空间。

澳门银行业的外向性特征同样比较突出,与内地、香港联系较为紧密,天然具有推动跨境区域融合的动力与基因。澳门金融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澳门银行业的外地资产和外地负债占其总资产的比例分别高达61.77%和46.42%。其中,香港和内地分别贡献了澳门银行业外地资产的24.92%和40.37%、外地负债的38.58%和40.72%。

为配合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澳门国际银行、大丰银行、大西洋(600558)银行等澳门银行机构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合理推进内地市场战略布局,助力中国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持续在中国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战略推进过程中发出澳门声音。近年来,澳门国际银行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为率先进驻横琴、广州和杭州等国家战略区域的澳门本地银行,先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共设立6家境内分支机构,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成为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桥梁,不断强化跨境区域融合,推动澳门逐步成为内地企业跨境投融资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澳门银行业还积极参与内地金融市场建设。目前,澳门国际银行已成为第一家发行熊猫债、第一批成功试点跨境理财通及第一家获得QFII资格的澳门本地银行,有力助推澳门与内地金融市场互通。未来,澳门银行业将响应澳门特区政府的号召,后续澳门国际银行将在澳门金融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紧跟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在深度参与澳门债券市场的基础上,为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联动内外,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澳门同各国各地区更加开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澳门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内地通向国际的重要门户、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交汇点,不仅具有资金自由进出、没有外汇管制、税制简单、税率较低的自由港优势,还被赋予了“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独特地位。可见,澳门在参与构建国家“双循环”背景下的新发展格局中将承担重要使命,澳门银行业也要因时因势找准角色与定位。

澳门要利用好自身的中葡平台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澳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并对澳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长远规划。2015年以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于支持澳门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等文件均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以来,澳门特区政府在连续8年的施政报告中亦均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部分阐述,并在五年规划中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确定为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的努力,澳门在中葡平台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自2003年10月以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已经连续举办多届且设立了“中葡论坛(澳门)培训中心”“中葡合作发展基金”“中葡贸易人民币结算平台”;始于2013年的中葡合作发展基金已于2017年6月将总部正式落户澳门。

向葡语系国家推广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结算是中央赋予澳门的使命,也是澳门银行业努力的方向。2019年5月,葡萄牙成为首个在中国发行熊猫债的欧元区国家,使债券发行成为中葡金融合作的新亮点。未来澳门银行业可以携手各方,为更多中葡合作项目、葡语系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债券发行与挂牌等方面的资本市场服务。

同时,葡语系国家和地区广泛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多个大陆板块,拥有近3亿人口、超过2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和7000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已经从原来的传统商品贸易转向加工贸易、产能合作、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区建设等更广泛的领域,未来澳门有望通过债券市场、人民币结算等路径成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之间重要的投融资平台。此外,澳门银行业也可以利用其金融法律体系与葡语系国家及欧洲地区大陆法体系兼容性较高的优势,通过搭建平台使内地与葡语系国家和欧洲地区的金融产品能够高效互联互通。澳门本地银行也可以充分发挥在中葡合作平台的纽带作用,在葡语系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进行战略布局,助力内地与葡语系国家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为我国与葡语系国家在经贸、基建、旅游、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共同发展提供针对性地金融支持,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从国际经验看,与伦敦金融中心相邻的爱尔兰能够凭借独特的定位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租赁金融中心,先天环境与澳门相近的欧洲小国卢森堡能够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投资基金中心和欧元区最大私人银行业务中心。展望未来,背靠祖国、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澳门现代金融业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直接参与者和重要推动者,澳门银行业既要勇于实践、敢于担当,抢抓现代金融发展机遇,还要结合自身特色与优势找准角色与定位,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跨境区域融合的进程中不断发出澳门金融声音、持续贡献澳门金融智慧。■

(责任编辑  贾瑛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