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廖 丹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正悄悄地带来实质性改变。
记者了解到,“宇宙行”工商银行的支行网点“瘦身”正在加速。就年内监管批复的数据来看,截至10月23日,工行净减少支行网点近90家,相当于每月平均净减少约9家。
“咱这个网点也要合并,只是现在一直没有合并完。”日前,工商银行东北一支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网点已在撤销的路上。
还有支行在撤并的路上
变化正在发生中。截至10月23日,工商银行年内获批终止营业的支行(含网点)数目已达127家。
期间,工商银行39家支行获批开业(含网点)。但前后相抵,支行数目依然减少88家,相当于每月减少约9家。
这个速度明显快于之前。上年同期,工商银行撤销支行(含网点)98家,同期新开业支行(含网点)36家,实际净减少62家,平均每月实际减少超6家,而今年同期,平均每月实际减少接近9家,支行撤销呈加速态势。
支行撤销发生得频繁起来,以至于同一分行的其他员工都不太相信“兄弟支行”突然就没了。
“在地图上搜,显示他们是营业中啊,我印象中没听说他们撤啊。”工商银行东北地区一支行工作人员听说“兄弟支行”近期已终止运营时,显然还有点懵。
他随后核实,表示上述撤并是发生于不久前。“您说的那个支行撤并,那事我们都不太清楚,但听说应该是上个月撤的。”他说,他自身所在支行也在撤并的路上,只是目前流程还未走完。
这位支行人士表示,通过撤并,人员更为集中,可节约成本。
在他看来,以后整合是大势所趋,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撤并不少。
支行总数加速下行,与数字化加速高度相关。工商银行华北某分行渠道运营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客户行为已发生变化,习惯了线上办理业务,这又和金融科技进一步走向成熟有关。“我们现在推的线上渠道,其实是很发达的。我们也看到,到门店的客户慢慢在减少。客户行为习惯已经发生变化,尤其是疫情三年,从到店的服务,变成无接触的云端服务、手机端服务。”他顺便提到,包括他们自己,很多业务也是在手机上办理
他顺着话头反问:“您现在去银行的次数,跟原来相比,是不是也大大减少了?”所以,银行经营也跟着调整,适应线上化的趋势。
支行撤销后,人员并未随其一撤了之。“比如说,我们现在发展线上渠道,数字化,它是一种手段,但线上渠道运营,也需要运维团队,需要用人。”上述人士称,现在,网点人员需要“走出去”,上门服务的人员也在增加。只是简单重复性的柜面业务,可能机器对人有一定的替代。但是,还有更多的面对面的服务,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服务,以及信贷等,很多还需要有人参与,需要实地调查,加上人的经验判断,才能做出正确决策,不是机器能够完全替代的。
一边撤销,一边也有新开业
不过,一边有撤销的,一边也有新开业的。“比如,对城市核心区,东西城相对密集的网点做一些调整,但在周边人口导入区,还会新建网点。”工商银行华北某分行渠道运营部门人士说。他所说的调整,意即撤并支行网点。
金融是服务业,需要随着客户迁移而调整区域布局,所以就看到有撤销也有开业。“在监管那里,体现出城区消一家,而周边可能增了一家。”他说。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银行业新设支行有特色化、专营化特征。比如2021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共959家,年末家数同比增长14.4%。
但无论如何,支行总数正在缩编。但据记者了解,尽管监管近期才宣布某支行终止营业,实际上,可能该支行数年前早已在撤并之中,算是一桩历史事件。
“都撤了好几年了,不是突然撤的。”工商银行北京一支行工作人员透露,实际上,工行北京和平门支行撤销发生于数年前。记者注意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2023年9月19日批复,工行北京和平门支行应当自批复文件印发之日起停止经营活动并妥善处理终止营业后的清理及善后工作。
在实地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了相似的情况。监管批复工商银行北京东二环支行终止营业的日期为9月19日,原址是“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10号”。10月21日,记者围绕该地址反复查找并打听,未发现“工商银行”踪迹,而是其他商家。
这意味着,目前所见的工商银行支行数目缩编加快,其实比披露发生得还早。换而言之,工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引发的一系列改变,或许比外界了解到时发生得更早。
就可见的未来而言,如上述工行东北地区某支行人士所言,支行撤销合并是一个趋势。
我们做一个简略测算:2023年6月末,工商营业网点15595个,以目前的支行减少速度静态粗略测算,假设每年减少100家支行,5年则减少网点约目前总量的3%。
理论上,尽管数字化转型带来物理网点缩减,但即便同是国有大行,各家大行的支行缩减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别。记者粗略统计,建设银行、中国银行(601988)支行缩减数相对工行均较小。
那么,工行究竟是如何数字化转型的呢?2023年工行半年报在公司简介部分称,“持续深化重点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数字化转型已升至该行战略层面。
工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数字化业务占比99.0%。6月末,该行个人手机银行客户5.36亿户,移动端月活超2亿户,客户规模与活跃度同业领先。
中小银行仍在扩大布局
数字化可以是机遇,也可能是冲击。同属银行业,银行业机构反应却各异。
小型银行和大型银行在科技投入上存在差距,在战略上也存在差异化经营。此刻,小银行的支行网点在发生什么变化?
从具有代表性的浙江省来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支行网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记者查阅数据发现,2021年末,浙江省大型商业银行网点3724个,2020年对应为3753个,显示2021年大行网点在该省减少29个;2021年末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1151个,2020年末为1141个,股份制银行网点在增加;2021年末城市商业银行网点2174个,2020年末则为2041个,也在增加;2021年末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4085个,2020年末为4070个,同样在增加。
当然,具体到单个银行,也存在反例。以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行(002839)为例,2022年上半年末与2023年上半年末数量无变化,均为42家支行。不过2021年上半年末为43家。这显示出该行支行数量整体上也有所减少。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网点数量变化特点确实不同,大型银行网点数量整体减少,中小银行网点数量整体增加。
娄飞鹏告诉记者,这是全国银行网点变化的趋势,其背后的原因是大型银行网点数量较多,区域布局较全,数字化转型投入规模较大,数字金融发展较快,而中小银行网点较少,仍在扩大区域布局。具体到浙江省不同类型银行网点变化趋势和全国层面表现出来的一致。
手机银行月活成重要考核
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家银行已将手机银行月活水平作为业绩考核“指挥棒”之一。在工商银行2023年半年报告也提到了相关指标的最新数据——6月末个人手机银行移动端月活超2亿户。
其实,未来图景已在监管文件中明确,无论大行小行,数字化已不可回避。
2022年初,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对银行保险业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治理更加健全,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这表明,银行机构不再倚重物理网点而向数字化转型,不仅源于自身经营需要,也有政策响应要求。
整体看,今年3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笔数达4506.44亿笔;离柜交易总额达2375.89万亿元;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6.99%。
不过需注意,上述报告所提电子渠道分流率,并不等于线上交易率,还包括线下自助设备处理的业务。尽管如此,该项数据依然可做一定参考。
支行网点非想终止就终止
需要明确一点,并非银行想终止支行网点营业就能终止,而是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并获审批。因此就难免发生申请终止而不得的情形。
此前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已明确,银保监会的行政许可事项包括银行保险机构及银保监会监督管理的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变更和终止许可事项。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分为申请与受理、审查、决定与送达三个环节。
活生生的案例在此。比如,2020年底,同样是工商银行,其新疆克拉玛依石油分行申请对克拉玛依阳光支行终止营业,但由于该支行网点毗邻农贸市场,小区人口密集,老年及高龄人员较多,终止营业将无法满足周边居民及商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因此监管部门不予批准。
又比如,2019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银保监分局也不予同意阿荣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第二储蓄所终止营业。
特别是考虑到老年人,数字化的同时,政策也明确,传统金融方式也需要保留。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
详加考察发现,不管是政策还是行业自身经营抑或百姓行为习惯,都难以一概而论,但是工商银行支行网点加速撤销,很大程度上释放了一个传统更替的信号,传统方式正在你我身边悄悄地加速改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