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由和讯网主办的财经中国2023年会暨第21届财经风云榜·银行业论坛成功举行,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对整个银行业在转型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接下来的发展思路进行分享。
曾刚认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都要从早期的规模至上转换到多目标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趋势、金融政策与银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所有的金融政策、银行业务调整都与外部经济的变化高度相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金融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是随之不断变化的。”曾刚如是说。
谈及银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曾刚以上世纪末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作为起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这是快速工业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在外需拉动之下,我国经济增速非常快,制造业需求旺盛,为银行业机构类型的不断丰富以及资产规模扩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第二个阶段则是房地产和城投主导的城市化阶段,在此阶段中,金融杠杆过快上升,以及金融空转问题,形成了一定的潜在风险;而目前,在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稳步进入到新的阶段,即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曾刚表示,“长期来看,我们正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起点,很多新的动能正在形成中,旧的动能则逐渐减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先立后破,为确保转型过程的平稳有序定下了基调”。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的金融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引导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从目前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供求的矛盾从早前的供不应求,逐步转变成为供大于求。这种背景下,推动不同机构回归本源,让市场有序竞争,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供给结构,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自然成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转型阶段,银行业面临哪些挑战?
在以上经济发展及金融政策背景下,曾刚对转型中的银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资产荒问题。旧动能在消退,新动能仍在形成,破、立转换的过程中总量扩张面临制约。现在整个银行业的资产投放比较困难,传统客户竞争尤其激烈,导致息差仍有下降的压力,最大的挑战还是在资产端。“我们预计2024年资产荒的情况仍会在一定意义上存在。”曾刚补充表示。
其次,资产端的问题会导致净息差收窄。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息差持续下行中,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银行业平均息差水平仍有进一步下行的可能。
最后是资本补充挑战。一方面,资本监管在不断地强化,传统业务收益下降,银行资本补充的难度在上升,长期压力依然存在。
“从现实状况来看,竞争激烈的过程当中会推动无效的产能退出,这个过程当中,部分中小机构面临的竞争压力会持续增大,而大银行的竞争优势逐渐凸显,市场占比也将会持续提升。”曾刚表示。
银行业应转换到多目标动态平衡发展模式
那么,在经济形势、金融政策的长期演进进程中,银行业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此,曾刚建议,“我认为银行在新的发展阶段,包括所有银行的发展阶段都要从早期的规模至上转换到多目标的动态平衡,早年发展规模放得很重,现在规模扩不动了,而且扩规模的边际效应在下降,如果考虑到资本补充的压力,这个时候更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多种目标的平衡,不追求单一的规模扩张。多种目标包括质量、效益和规模的平衡;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平衡;也包括息差和非息差收入业务结构的平衡;以及不同业务板块发展的平衡。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重点也不一样,但原则上来讲意味着在经济转型的阶段经营的目标以及策略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化或者多元化。
另外,曾刚指出,银行业应该在信贷结构方面应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争取在五大文章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培育,对需要长期战略投资和培育的领域进行系统的安排。“这是真正优秀的银行在这个阶段应该去谋篇布局的重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