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上海农商银行“睿变”系列之一:担金融使命 与时代同行

2019-08-30 13:10:18 和讯 

  1951年8月,上海在原西郊区的虹桥供销社内部筹建了信用部,拉开了农村信用事业的帷幕。2005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成立,成为在农信基础上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

  从一支笔、一个印台、一个算盘,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从走街串巷的"农金员"到员工逾60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80%的专业队伍;从234家信用合作社,到近380家网点、覆盖上海所有行政区域并辐射周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纵览上海农商银行的发展历程,仿佛看到昨天与今天的应答,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我是农民出身,农民淳朴、老实,农商行贴近农民,我非常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老农信人笃定、朴实的话语拂走时光的印记,开启了回忆的闸门。

  1951年-1996年:忆往昔农信岁月

  陆锦明,这位在农信社奉献了32年青春的老农信人一直保存着一枚银质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写着"1951-1996献给为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上海农商银行的前身是上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1951年秋市郊土地改革后,上海在原西郊区的虹桥供销社内部筹建了信用部,拉开了农村信用事业的帷幕。在此后的45年间,那些为"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成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

  1973年,28岁的陆锦明进入青浦商榻乡农信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商榻支行)担任农金员。农金员是农村金融工作员的简称,只有负责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的、担任指导各乡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的人,才称为农金员。"农金员除了自身工作,还要负责大队、生产队的财务监管和业务辅导,还会到基层'蹲点帮扶',时间一长,家家户户都熟悉得很。"

  当时,农村生活艰苦,除了购买农资,农民贷款最多的,就是治病和买粮。"那时候农信社的业务也只有存款和贷款,都是公益性,也不追求利润,主要是为村里、生产队和乡亲们服务。"据陆锦明回忆,当时整个商榻乡农信社的农金员不超过10个人,凭借着一支笔、一个印台和一个算盘,他们承担起所在片区金融服务农村、农业生产和农户的工作任务。

  基层农信社的工作并不轻松。陆锦明介绍,农信社的内勤人员"早开门、晚关门、中午吃饭人换人",负责信贷的外勤人员则是"分片包队,走村串户,登门服务"。尤其是到了年底,农村家家户户拿到分红后,农金员更是忙碌。他们两两一组,挨家挨户上门办理农户的储蓄业务。考虑到队里的乡亲们白天要到地里劳作,陆锦明和他的同事们特意选择傍晚以后上门。在农户家里收到储蓄后,手工点钞、书写凭证、拨打算盘……核实无误后,陆锦明将当场开出的存单递给对方,一面小心翼翼地将钱款放入随身背着的书包,书包上"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赫然鲜艳。

  农信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在服务对象、内容和形式上,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开始时,主要是化肥、农具等生产资料的贷款,用于购买耕牛的贷款已经算是大额贷款了。"据陆锦明介绍,当时绝大部分贷款都是信用贷款,必须符合"确有物资,物资适用"的原则。"农村集体经济和绝大部分农民都是非常讲信用的,坏账、呆账基本没有。"后来,手扶拖拉机代替了耕牛,成为农信社大额贷款的主要内容。

  再后来,乡镇企业逐步发展起来,信贷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环城是青浦有名的"白鸭之乡",冻鸭是出口创汇产品,鸭毛可加工成羽绒制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浦大力发展副业生产,养鸭列为致富重点项目。环城禽牧联合公司成立时,只有乡政府的1500元财政拨款,仅够购买一些办公桌等基本的办公用品。当时乡党委书记找到了在环城信用社任职的陆锦明,希望能通过农信社的贷款来发展公司。在与负责人商议后,环城信用社决定采用"一条龙贷款服务方案",在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提供贷款支持。有了资金,公司正式开张了,全乡养鸭户积极性空前高涨,公司一边收购鸭子,一边还办起了屠宰场、冷冻库。速冻鸭销售到上海各菜场,效益很好。"后来,又打开了销路,白鸭远销南宁、广州,信贷资金成功回笼。"

  靠养鸭,环城乡一夕之间出现了上百个"万元户",当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白鸭之乡"环城名噪一时,各地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据地方志记载,截至1987年11月22日,青浦各乡信用合作社八年内发放农贷3500余万元,支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

  1996年-2001年:"行社脱钩"潮起潮落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等已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管理体制改革也被提上了日程。

  1996年8月,《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通知发布,正式宣告了农信社与农行脱钩。从9月开始,全国5万多个农信社和2400多个县联社逐步与农行顺利脱钩。上海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金改办)成立,负责对全市农村信用社和区县联社的行业管理。

  "行社脱钩"后,农村信用社走上独立发展之路,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基层,当时负责上海市青浦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青浦支行)内勤工作的张关钟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分家后,农信社相关票据可以直接进入人民银行的结算体系,支票等都可以用了,业务规模增长很快。原来有限制的业务农信社也能做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可高了。"

  曾在松江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松江支行)工作的徐文荣回忆,1997年,农信社进行了劳动人事体制改革,通过"培训-考试-竞争上岗"对原有农信社员工进行了合理分流。曾任上海农商银行松江支行副行长的范志华不无骄傲地提到,"原来还没有计算机的时候,松江县珠算协会、工会等机构组织的珠心算等竞赛活动,我们信用社的员工去参加,几乎每次都是拿'第一'回来。"原先的"农金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批批业务能力更专业,工作效率更高的出纳员、会计员、信贷员取而代之。

  "行社脱钩"后,无论是信用社的办公环境、器材等硬件设施还是员工专业素质、管理模式、人文氛围等"软件"都发生了巨变,但农信人的责任心在变革的大潮中未折损分毫。1996年底,一直在长兴信用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长兴支行)工作的张学礼被宝山信用合作社联社聘用为副经理,专门负责清理回收脱钩遗留下的不良贷款,开始了跨地域的追账之路。两年后,因为工作调动,同事鲍湘洋接手了这项任务,继续和欠账企业"软磨硬泡"。从1997年到2002年,两位老农信人用5年时间,收回了不良贷款三千多万元,展现了惊人的意志力和责任心。

  2001年-2005年:开创农商新时代

  2001年3月23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正式开业。进入21世纪,农村信用合作社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开始在农村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并推广"信用村"建设,在服务"三农"上进一步拓展经营思路,同时还参与如园区开发、撤村建社区等沪郊重大建设项目。

  2001年,崇明农村信用社开发出"个人商铺按揭贷款业务""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等新产品。2000年,松江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全年累计发放农户、农业贷款22036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五厍示范区的特色瓜果基地、仓桥优质水晶梨基地、新桥花卉苗木基地、叶榭时令蔬菜基地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羞于贷款、不敢贷款的现象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信用村"应运而生。松江金家村的种田大户郁一明就是当时"信用村"试点的一名受益者。2002年3月,他向松江叶榭信用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叶榭支行)申请贷款10万元,利用承包的农田低洼地开挖虾塘70余亩,养殖白对虾,5月放苗,9月底出塘后,销售白对虾3万多斤,收入28万元,扣去成本、还清贷款,净余3万多元。到2002年末,叶榭信用社累计发放信用村农户贷款89户,金额448万元,发放信用村企业贷款21户,金额1902万元,促进了信用村村民和企业的经济发展。

  试点经验很快在上海进行了推广。2003年,宝山联社与区农委联合成立创建"信用村"工作领导小组,选择8个行政村为试点村,在为试点村农户建立个人经济档案的基础上,共投放"三农"贷款6410万元。当时在宝山区吴淞农村信用合作社(现为上海农商银行吴淞支行)担任主任工作的杨兴华回忆,"'信用村'里农业、农户享有农信社贷款资金的优先支持,利率也有一定优惠。"年末经市、区两级验收,长兴乡先进村、罗泾镇合众村被评为市级信用村,月浦镇勤丰村等3个试点村被评为区级信用村,未发生不良贷款。"信用村"的创建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农信社敏锐地捕捉到农民的金融新需求,以"集体信用"防范"个体信用"风险,实现金融单位与农村经济组织和个人良性互动。

  随着改革成效的不断显现,全国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实力也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如何在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将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成为改革的新课题,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产权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作为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2005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成立。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上海农商银行坚持"定位向下、服务向细",形成了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科创、服务社区的特色业务体系。

  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历经风云变化,为民服务的初心一脉相承,老农信人务实、奉献、执着、坚守的精神在时代的一次次交棒中历久弥新。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金融史中,上海农商银行与时代同行,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一代代为"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则用拼搏奋斗的"笔力",书写出金融事业的精彩篇章!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上海农商银行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