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银行理财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展望

2020-01-09 07:39:54 和讯名家 

  发布时间:2020年1月7日

  研究员:张继强(S0570518110002)/张亮(S0570518110005)

  核心观点

  核心观点

  银行理财在资管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未来的发展也将对资管行业乃至金融生态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为资管行业系列专题报告第一篇,梳理银行理财的来龙去脉。银行理财自2004年起经历了逾15年的发展,期间历经初创、成长、膨胀、规范、转型五个阶段。理财在加快利率市场化、促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丰富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也滋生了资金池运作、刚性兑付等问题。近年对银行理财的监管逐步走向系统化,在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的要求下,银行理财已经开始在净值化、产品线、资产配置和成立理财子公司等方面积极转型。

  银行理财在资管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国外经验来看,理财业务是一直是银行的必争之地,由于其在维系客户关系、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粘性等方面作用明显,银行往往会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将资产管理业务放在主营业务、核心板块的位置。而在中国,尽管中国的银行理财规模在资管行业中占比最大,但在银行业务体量中占比不算高。不过毋庸置疑的是银行理财对资管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更是金融市场的重要需求力量。过去几年理财是扩张最为迅猛的市场参与群体,并配置了大量的信用债,同时通过委外加杠杆、信用资质下沉等方式,成为债市的主要新增增持力量。

  银行理财在监管与创新中快速扩张

  2004年,银行业正式出现个人理财业务,理财缓慢增长。2007-2008年和2010年,宏观调控着手控制信贷总量,为了规避监管的限制,银信合作模式兴起,同时非标资产发展,促进理财扩张。2009-2011年,银监会收紧银信合作业务,叠加非标期限较长,商业银行开始转向资产池模式,具有影子银行性质。2012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理财规模迎来快速增长,“一法两则”的发布催生银证信和银基信模式,利率下行和非标监管收紧导致同业套利模式,影子银行规模越发庞大。2017年至今,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相继下发,理财进入新的转型期。

  理财子公司积极转型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银行理财市场的格局发生了的变化。从目前现状来看,理财收益率自2018年2月以来步入下行通道;银行理财非保本理财存续余额总体保持平稳,发行机构以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发行方向大行聚集,存量产品内部整合;同业理财骤降,金融去杠杆成效显著。在打破刚兑、实现净值化管理的要求下,银行理财已经开始积极转型,转型方向包括产品净值化加速,产品线丰富化崭露头角,资产配置多样化。今年以来银行理财进入子公司独立运作的时代,银行理财业务自身以及与其他资管机构的关系均发生变化,理财子公司将重塑资管行业新格局。

  银行理财未来发展展望

  借鉴国外成熟资管公司发展轨迹,未来银行理财可能将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以独立的理财子公司模式运作,建立完善且分工明确的组织经营架构;随着监管业务逐渐统一,监管套利消失,各理财子公司走综合性服务平台或精品模式找准定位,并与其他资管机构形成“各有侧重、竞合并存”的局面;专业渠道和客户服务能力逐渐强化,客户关系将转向长期化和机构化,且养老金客户占比较高;构建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研体系,资产配置更丰富多元;未来银行理财将与金融科技更紧密结合,全球化进程加快。

  风险提示:资管新规过渡期执行力度超预期;居民等接受度不及预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泰证券(601688,股吧)研究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